创新,音乐教学的永恒追求

时间:2022-08-17 05:50:26

创新,音乐教学的永恒追求

音乐,作为一种陶冶情操的高雅艺术,它的价值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行为。人的创新能力绝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需要从小逐步培养的。教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首先教师本身要转变角色,教育者必须是创新者,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教学中的器乐、歌唱、律动、创作、欣赏等都体现了独特的创新行为和鲜明的创新意识,因此,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音乐是创新的艺术

音乐,是一种创造性艺术,音乐语言所描述的音乐形象通常带有模糊性,正是这种模糊性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创造离不开想象,因此,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作、表演、欣赏是音乐实践活动的几个基本组成环节。音乐为创作、表演、欣赏提供了艺术基础和氛围;创作、表演、欣赏丰富了音乐的想象空间。只有通过创作表演,才能把音乐所表达的主题变成直接的音乐音响,然后通过感知和体验上升到理性并反馈出来。笔者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的教学设计中,以兴趣为主线,引导学生聆听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通过欣赏启发学生去创造。如让学生说一说大雨小雨、大鼓小鼓的声音。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听着播放或教师弹奏的音乐,学生就唱起了歌曲《大雨和小雨》《大鼓和小鼓》,并学着用身体动作如拍手、跺脚,打击乐器来表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实践,主动创造美的声音、美的动作、美的形态、美的世界。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创造,是高层次的实践。

二、创新,音乐教学的永恒主题

传统的音乐教学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而且大多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生唱歌为主要教学形式。学生的创新意识受到抑制,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破除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确立现代教育理念。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新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精髓,也是教师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

1.教学观念的创新

传统的音乐教学对认知和技能领域情有独钟,而对情感方面却普遍没有给予关注。因此音乐教育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这也是音乐课程标准的核心之一。适当地降低专业要求,提升审美活动质量,是音乐教学观念的创新。在音乐教学中,加强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的创新

体现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是教学方法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比如上欣赏课时,教师往往先介绍曲目、作者、表现内容等,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既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剥夺了学生的亲身体验,这样,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目前的课堂教学多注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引导学生大胆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积极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人。采用音乐游戏、歌舞表演等手段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驱使他们积极探索,形成主动性,让学生在玩中表达,动手操作,触类旁通,使创造力得到较好的培养。如在教学《龟兔赛跑》时,让学生听音乐之后,把他们分成不同的角色,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角色,按音高、节奏等来表现乌龟和兔子的角色。对这种表演,学生兴趣浓厚,表现欲强烈,有的扮演慢吞吞的乌龟,有的扮演蹦蹦跳跳的兔子,有的扮演别的小动物为他们加油。通过表演,学生的表现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3.教学环境的创新

所谓教学环境,即指那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意识的氛围,是师生可以互动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环境是教学显效的关键。教师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创造思索的时间、参与的权利,也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启迪和培植学生的创造火花提供前提。这实际上是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即以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主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容易在引导、鼓励、赞许中激发创新热情。

4.课外音乐活动的创新

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教学的延伸,活动质量的高低体现了音乐创新教学的成效。通过多种渠道,借助学校兴趣小组、家庭教师、校外教育机构的力量组织开展音乐活动,把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为学生提供艺术创新的源泉,而且能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确立创新的理想。音乐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如组建学校合唱队、竖笛队,经常开展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努力表现作品意境的过程中,锻炼和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等。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创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这是衡量小学现代教育的标准,满足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新的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创造性地更新教学观念,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善用“他山之石”,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只有这样,音乐教育事业才能更加有声有色。

(责编 莫彩凤)

上一篇:以学定教理念下音乐教师的三个转变 下一篇:思维与活动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