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导自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17 05:46:48

“启导自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启导自学”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学生自主发展”为宗旨,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一种教学方法。“启导自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启导自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从激趣、导学、整理、抽象、运用等五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历史教学;建构主义;启导;自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1-0059-03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别人强加的,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的。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 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启导自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它是以“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学生自主发展”为宗旨,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核心是“自学”,关键是教师的“启发和指导”。因此,运用“启导自学”法教学,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方法和思路,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形成问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形成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启导自学”法运用在历史教学中,主要有“激趣——导学——整理——抽象——运用”五个环节。

一、激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倦。”[1]

“启导自学”法要求在历史课教学的导入中,完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任务。这样教师就要通过精心设计,创设出热烈而有趣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以往生活的回忆,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从而更容易接受课堂教学知识,启动学生自主学习潜能。

一般来说导入所用的材料与课文的类比点越少、越精,越能留下疑窦,能引人入胜。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颖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导入内容要有新意,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为整节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导入法、歌曲导入法、复习导入法、名言名句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注意的是历史课堂导入,除了新颖有趣之外,还要注意其科学性、技巧性和艺术性。只有四者统一,才能够达到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功效,才能真正为教学所用。

二、导学

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在历史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动机来解读课堂环境。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而造成了不同的学习结果。我们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历史学科特点,采取表格、思考问题、“知识再现”等方法来指导学生自学。“知识再现”就是以简单形式将所授课的知识结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知识结构有个系统的了解,按照知识结构进行自学。

“知识再现”常用提纲形式列出该课所涉及的基本问题,比如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经过、结果、意义等。对一些有横向联系的内容也可采用表格的形式列出,如八年级下册《战略大决战》一课就可以设计一个表格,表格第一行写出三大战役名称,纵列写出需要学生查找的内容,包括战役时间、指挥者、作战部队、作战方针、歼敌地点、歼敌总数、战役意义。这样可以通过对比更好的掌握三大战役的基本情况。

“知识再现”这部分呈现的都是课本的基本内容,学生从书上能比较容易的找出,没有太多困难,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也能够独立完成。对此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自学完成,不用过多的干预。在学生阅读课本,完成知识再现的内容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完成的情况,教师对有疑问的地方,加以具体指导。

三、整理

学生的自学过程是一个对知识的感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获取大量的事实,这些事实往往是零碎的甚至是片面的,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对感性知识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整理,形成科学的历史事实。整理事实常采用的方法有:交流、讨论、整理表格、解释、质疑、比较等方法。如《战略大决战》这课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人民为什么能够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学生自学之后又如何让学生能明白这个问题呢?我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中锦州战役、淮海战役中群众支援前线的场景与和平解放北平经过的部分篇章。然后依次提出三个问题:“东北野战军为什么要先攻打锦州?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为什么大力支援?傅作义为什么最终宣布起义?”通过学生讨论,对上述问题一一解答,清楚了基本的历史事实。

四、抽象

随着教学活动的进行,学生对客观事物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决定性的中间环节是抽象。所谓抽象就是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形成知识。形成知识的方法有主要归纳、综合、概括、抽象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

如《战略大决战》这课,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对锦州战役、陈官庄战役、傅作义起义的事实弄清之后,我让学生将三个问题综合起来,试着解释说明人民为什么能够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这样学生可以很顺利地综合出,战略指挥的英明果断,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共中央战争指挥艺术的高超与灵活。它们共同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

五、运用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运动并没有结束。指出:“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这一个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2]

实践运用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历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在于让学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产生个人的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同时,也能在已经学到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即对其他的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进行较为正确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判断。

练习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这里的练习,并不是只让学生简单的做几道题。而是要把学生练习和教师讲授有机结合起来,使练和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教师指导下,以练带讲,以讲促练,使讲和练融为一体。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练习的设计需要花一番心思。首先,练习的设计要针对知识点、重点、难点、方法、思想教育等教学目标,或者说,要把所要达到的目标分解或综合为特定的练习,以便在练习过程中,围绕目标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再作精讲分析。其次,精讲要突出知识的体系结构,练习要服从于讲的体系要求。练习要依据所讲体系体现出序列性、联系性,使讲和练在内容上能密切配套。不能见题就用,强加填塞。在题型上可多选一些小型灵活的练习,如选择、简答、恰当的材料等,这些题针对性强,比较有利于体系安排。再次,设计练习要有一定的深度,尽量采用有启发性的、生动的新材料,以激发学生练习的欲望。同时还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一方面,习题类型要多样化,以便根据需要灵活穿插使用,并注意借助小黑板、讲义、幻灯、录像、电脑等多种手段和工具。另一方面,广义的练习不仅局限于习题,可采用师生问答、辩论、讨论、质疑、演讲、表演等多种形式,使整个课堂成为全方位的立体教学活动。

“启导自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在初期,注意力应把重点放在教会学生自学方法,养成自学习惯上,以后逐渐落实在每个环节中。习惯成自然,习惯决定一切,学习历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习惯是学习的一种条件。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要慢慢来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怎样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学生刚入学,每一个人的知识层面不同,各自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对他们的历史学习要求也应该不同。我们要以学生刚进入中学之时作为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起点。由于个人能力存在差异性,对学生的要求要从实际出发,慢慢来培养其习惯。这时我们教学中要求慢,求稳,不能求快,使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启导自学”的开始,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让学生克服这种开头难的现象。学生克服了这种学习的恐惧心理,就为以后自学习惯培养起积极作用。因此在这阶段,教师对学生要有耐心,使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信心才有学习的冲动。教师对学生其余的知识学习要求也要相应降低,为各种类型的学生设下不同的知识台阶,这样大家都可以攀登得上。这看起来很慢,但是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都自动地转动起来,比起原来有的停,有的转,还是有进步的。经过一两个月慢而不快的自主训练后,学生的脑筋也开始动起来了,最差的学生也形成了这种习惯。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一种喜悦,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让好的习惯在足够的时空内发展,控制坏的习惯生长。

2.要把握好课堂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加以积极引导。发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能收到实效。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取长补短。让学生有更多的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他人观点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互动、合作中创造竞争情境,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大脑这部机器处于竞赛状态时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对毫无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如:记忆力竞赛,看谁把课文中的知识点牢记,给予奖励。竞赛使学生大脑处于高效率状态,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对所学知识充满了兴趣,以致在欢乐中忘记了困难和疲惫。人的能力是在动力推动下得到发展的,学生在这种竞赛中培养了一种学习历史的能力。这样学生充分发挥了自主性和积极性,很好地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启导自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需要经过不断的实验,不断的补充完善,才能被人们认可、接受,这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相信通过师生不断的探索实践,一定会使“启导自学”在历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选集四卷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上一篇:让语文课堂成为真正的快乐学堂 下一篇:小学生推想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