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时间:2022-08-17 05:33:49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摘 要】本文仅从学生这个主体角色来谈,用心培养和呵护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证。侧重于学生情感的探讨,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生活融入课堂、优化评价方式等方面,来谈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和谐的师生关系 兴趣的秘密 生活融入课堂 优化评价方式

地理学科不同于语数英、数理化,在社会上,学生和家长重视的程度是非常有限的,这些客观的因素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成了较大的障碍。文仅从学生这个主体角色,浅谈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愉悦时,观察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

(一)师生平等,民主合作 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当从传统的、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框框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服务者”和“配角”,构建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交流的“沙龙”,课堂的有效想性才能得到保证。

(二)学会倾听,多角度的赏识学生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育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探索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二、激起学习地理的兴趣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乌申斯基语)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教育实践证明了培养兴趣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呢?这是众多教师最为关心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兴趣是如何产生的,兴趣的秘密何在

正如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很高,思维也会非常活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括了天文、地质、气象与气候、水文、生物、资源、经济、城市、人口、环境等传统学科和现代学科,真正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包。这些自然奥秘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是大部分学生兴趣的倾向所在,最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一些自然奥秘,尤其是一些自然之谜,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手段之一。

但是仅仅靠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三、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

我一向主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四、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有效性的有力保证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思考时是否积极,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没有创新精神等。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五、总结

学生这一教学的主体,其情感和兴趣得到很好的呵护和激发,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愉快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及地理学的美感,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地理;人人都获得必需的地理;不同的人在地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难道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地理课堂的吗?

参考文献

[1]苏立康《现代教育思想》北大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

[3]苏霍姆里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4]湖南省特级教师蓝忠武《创新教育与教师的教育创新》

[5]国家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上一篇: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尝试与探讨 下一篇:浅析语文教学的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