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角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时间:2022-08-17 05:26:16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摘要:区角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具有教育性、趣味性、操作性、创造性、探索性的自由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探索学习的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区角活动是幼儿开展学习的有效形式,它与探索型主题活动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在组织与指导幼儿进行区角活动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教师角色的定位要准确把握;教师介入指导要适宜。

关键词:教师角色定位;介入适宜;材料提供

区角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具有教育性、趣味性、操作性、创造性、探索性的自由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探索学习的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区角活动是幼儿开展学习的有效形式,它与探索型主题活动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如何将真正的“自主创新”观念转变为教育行为,在具体操作中创设区角活动环境、确定活动内容、投放活动材料,并正确处理幼儿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要准确把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活动过程。”在区域活动中,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幼儿的不同需要。

首先,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记录者。观察是教师实现目标,追随孩子需要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看、听、想、记等方法来观察孩子,揣摩他们的心理,分析他们的行为,提供合适的材料,以推动孩子的发展。

1.看——发现孩子行为的过程,分析他们的行为。孩子在活动中,会通过他们直接或间接的行为表现他们即时的想法和需求,这时教师不但要对其行为做细致的观察,更应对孩子使用的图画或图像语言给予极大的关注。

2.听——听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对话语言,教师要主动积极地去倾听幼儿的诉说,以赏识的目光发现每一位幼儿身上的长处,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

3.说——通过与孩子的交谈,揣摩孩子的需要。在探索型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有着一种对话关系。幼儿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命令,而是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直接与周围事物、现象进行对话,直接与教师进行对话。

4.记——记录孩子的言行,以便更好地研读孩子。

其次,教师是游戏的引导者。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始终是一个引导者,教师的引导有助于幼儿准确的表现出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构思。

1.对游戏内容和情节的引导。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小老师一直在带领着小朋友拍手唱歌,内容较为单调,这时,教师可提示小老师带小朋友去参观“超市”,小老师也可以去“超市”买了东西奖励小朋友。这样,就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和情节。

2.对解决问题和争执的引导。幼儿年龄较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当同伴之间发生矛盾时,孩子往往要求助于教师。这时,教师千万不能包办代替,可引导幼儿自己来解决问题。如在游戏娃娃家中,两个小朋友在抢着布娃娃,一个想哄布娃娃睡觉,另一个想让布娃娃洗澡,这时,教师可以先让两人弄清楚对方的意图,再协商解决,同时教育幼儿要学会相互谦让,使游戏顺利地进行。

再次,教师是游戏的合作者。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无论是集体游戏、角色游戏、器械游戏、玩具游戏,孩子们都喜欢。幼儿园就是幼儿游戏的天堂,因为我们都在游戏中学习,学习中游戏,无论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和游戏有关。老师天天挖空心思地创编各种游戏去迎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当然也要成为他们游戏中的一个伙伴。

二、教师介入指导要适宜

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时机地随意提供帮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介入:

(1)当孩子遇到困难不知所措的时候。如:游戏开始了,佳佳想去“理发店”,可理发店的人数已满了,佳佳急得要哭了,此时他又不想去其他区域玩,教师可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的时候,孩子终于以一名“顾客”的身份进入到理发店去游戏了。

(2)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如在一次搭建游戏中,大宝在不小心碰坏了小朋友搭的润扬大桥的时候,孩子们一时很生气,很激动,有的埋怨大宝,有的以暴力攻击大宝,教师马上说:润扬大桥是不是“地震”了,我们赶快抢救大桥,把大桥修好吧!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戏当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将发生的纠纷。

(3)当游戏出现教育契机时,教师要及时介入。游戏当中,随时出现学习新概念与解题方法的时机。这些机会稍纵即逝,除非教师能把握这些机会提出适当的问题、建议或鼓励。教师给与幼儿暗示帮助解决问题,抛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透过这些方法,幼儿所获得的学习,比正式教学更能持久。

(4)当游戏无法深入时。我发现孩子在区域活动时是需要老师帮助的,老师的适时引导会起很大的影响。教师一定要先做观察者,观察到幼儿在玩时的问题,然后再做引导者,选择适当的时机进入到游戏当中,通常可在里面担任一定的角色。

(5)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老师的出现与介入还要体现艺术性,即什么样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达到指导的效果,又不影响孩子的游戏,老师有时是游戏的伙伴,有时是某个特定的角色,有时还是旁观者,必要的时候是解调员。当教师以伙伴的角色出现时,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引导游戏的进程。

三、材料提供的层次性

每个幼儿的能力和水平各不不同,因此材料的投放也要兼顾每个层次的幼儿,不能都简单,也不能都复杂,要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和成功的条件。比如科学区投放的操作材料、益智区投放的拼图等都应该体现层次性。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则不行,他们需要一个过渡的阶段,要允许他们“慢慢来”。因此,我们对材料进行了细化分层:

(1)依据材料内容的递进关系,进行难易分层。

在许多材料中,其本身存在着递进关系,材料的递进关系给教师带来了参考,对材料的分层,供给不同幼儿不同层次的操作思考机会,提高着不同幼儿的水平。

(2)依据知识技能本身存在的顺序,进行层次分层。

知识技能的本身有着循序渐进的过程,区角材料阶段性的投放有着难以递进的过程。教师要通过观察幼儿,及时分析、捕捉幼儿的水平,对材料进行合理化的分层,并且不断地通过幼儿活动,教师观察来发现材料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调整,真正通过分层,让材料适合于不同个体差异的幼儿,促进他们的发展。

上一篇:盲校美工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下一篇:卓越教师校园先期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