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脂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时间:2022-08-17 04:50:5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5月~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10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除外心内科常规治疗,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患者血脂和hs-CRP水平,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TC、LDL-C、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降低幅度大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TC、LDL-C、hs-CRP水平,且口服20mg阿托伐他汀较10mg的治疗效果更佳。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阿托伐他汀;血脂;C反应蛋白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冠心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主要是不定时发作性胸前区不适或胸痛,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严重者演变成急性心梗甚至猝死[1]。积极有效的干预能够降低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现将我科有关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脂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104例患者随机、双盲、均分为A组与B组,A组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35~81岁,平均58.4岁;病程3d~17个月,平均8.6个月;合并高血压34例,糖尿病13例。B组中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龄37~83岁,平均59.1岁;病程5d~19个月,平均8.8个月;合并高血压36例,糖尿病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的差异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备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心内科常规治疗,包括抗凝及口服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ACEI、CCB等药物[2]。在此基础上,A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B组20mg,每天一次,连续治疗3个月[3]。

1.3观察指标 测定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患者肝功能、血脂(TC、TG、HDL-C、LDL-C)及hs-CRP水平,缤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组间相比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成组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对比分析。

2 治疗结果

2.1对血脂及hs-CRP影响

注:组间相比#P

2.2不良反应 A组1例、B组3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胀、上腹不适等,口服奥美拉唑或胃复安后好转;A组2例,B组4例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酌情给予保肝治疗,不影响继续治疗;未发现明显肝损伤、肌酸激酶增加及肌痛等。

3 讨论

斑块不稳定是导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始发因素,冠脉斑块发生破裂与形成血栓为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稳定到不稳定的改变机制上不完全清楚,但越来越多研究证实炎症与免疫反应在其发生、演变和破裂过程中扮演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hs-CRP会诱导单核细胞产生组织因子,激活机体补体系统及凝血系统,使机体纤溶、凝血机制失去平衡,从而使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增加[4]。血清hs-CRP水平增加和心肌梗死、中风、心血管猝死事件等关系密切,被用来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最有力的一个指标[5]。

阿托伐他汀是HMG-CoA抑制剂,抑制肝细胞合成HMG-CoA还原酶与胆固醇,降低血清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并代偿性增加LDL受体数目而增加其摄取和清除,一定程度上还可增加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HDL-C水平,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此外,阿托伐他汀亦具有非调脂功效,能够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抗血小板凝聚、抗炎、稳定斑块等。本研究中口服20mg阿托伐他汀患者TC、LDL-C、hs-CRP降低幅度明显高于10mg,而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口服20mg阿托伐他汀的临床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晓蓉,汪利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脂及h-CRP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3(1):188.

[2]袁博,胡章学,任晖,等.阿托伐他汀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早期应用中对C反应蛋白影响的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17(3):397.

[3]何小松.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及LDL-C的影响[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5):472-473.

[4]杨丽玫.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J].2011,27(14):2684.

[5]万立,陶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24):4028.

[6]黄梦照,梁东,蒙应,等.写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hs-CRP、TNF-α水平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2):89.

上一篇:奥沙利铂对比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 下一篇:阿奇霉素在治疗急性肠炎中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