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超高模板支撑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08-17 04:20:33

浅谈超高模板支撑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针对上海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浦东扩建工程立体库高支模施工中碰到的具体问题,从方案设计、模板安装、模板拆除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扣件式脚手架高支模系统的安全。

关键词:高支模 扣件式脚手架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项目概况

上海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浦东扩建工程位于浦东国际机场安航路399号,配餐楼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长93米,宽85米,地下一层(层高6.45m),地上四层(一层层高4.5米、二层层高5.5米、三层层高5米、四层层高4.6米),其立体库屋面顶板标高为28.5米。

1.2 高支模概况

本工程立体库高支模体系位于西侧,如图所示:

西侧为1-3轴/B-M轴所围区域,面积为739平米。立体库模板搭设高度为34.83m。楼板厚度为120mm,梁截面尺寸为400×1300及250×600两种,其南北跨度为67.8米,东西宽度为10.9米,底部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基础。

2 本案中高支模中存在的问题

支撑系统高度超高,超规范(见1-1剖立面图),立体库西侧1-3轴/B-M轴梁模板支撑高度为33.53米,板模板支撑高度为34.71米,均大幅超过《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高模板高度8米的规定;其模板支架的安全稳定性至关重要,是上部结构施工成功的基本保证。对于高支模施工中发生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梳理分析:

2.1 高支模专项方案设计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高支模方案编制前,编制人员未针对现场实际条件、材料使用情况进行结构受力分析验算,出现实际施工现场脱离施工方案的情况。

高支模方案中恒载、活载未按最不利因素考虑,模板及支架计算对施工荷载考虑不周;材料的实际强度和计算强度不一,如钢管壁厚、木枋截面、材料新旧程度等。

2.2 高支模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支模施工前,技术负责人未认真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及安全交底,施工过程监管不力,操作人员按经验施工,造成实际搭设结果与方案有很大出入,留下安全隐患。

在搭设过程中,有部分立杆未设垫木;立杆排距未按方案布置;扫地杆高度过高;纵横水平拉杆由于梁板立杆模数不统一,无法拉结成一整体;立杆拉结未按方案要求设置;横向、水平剪刀撑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影响支架的整体稳定性;部分受力材料如钢管、扣件、木枋有锈蚀弯曲现场,未经送检而直接使用。立杆违反规定采用搭接,影响立杆的直接传力等情况。

2.3 高支模拆除时存在的问题:

拆除前未办理报审手续;高支模拆除未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拆除;拆除模板时未设置警戒区和警戒标志,以及由专人负责警戒看护。

3 高支模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针对高支模方案编制问题解决要点:

模板支撑体系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编制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专项施工方案。选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开发的PKPM施工系列软件(安全技术部分)进行安全计算,所用钢管、木枋等材料的相关技术参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取值。其荷载组合(永久荷载+可变荷载)按最不利情况考虑,并充分考虑了现场材料实际情况和工人操作水平及环境因素,附加了一定的保险系数。根据计算结果和施工规范要求制定搭设方案,包括支模区域立杆、纵横水平杆平面布置图,支撑系统立面图、剖面图,水平剪刀撑布置平面图及竖向剪刀撑布置投影图,梁板支模大样图及连墙件布设位置及节点大样图等。

根据脚手架自身荷载和施工荷载情况进行组合受力分析,主要对支撑整个上部结构荷载的各个部件进行验算,其内容包括:1、梁模板的面板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和挠度计算; 2、梁底方木、托梁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和挠度计算;3、横纵水平钢管的强度和挠度计算;4、横纵水平钢管与立杆连接点的扣件抗滑移计算;5、立杆的稳定性计算;6、立杆变形计算;7、地基基础计算。经PKPM软件计算,其杆件受力计算结果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本工程顶板模板采用18mm厚多层板,格栅选用50×100木枋,间距250。排架底部向上200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扫地杆向上1600设置纵横向水平杆。在外侧周圈由下至上设置竖向连续剪刀撑,纵横向水平剪刀撑每隔4.8米设置一道。支撑系统采用φ48×3.5满堂钢管架,梁底支撑间距为600×600,板底支撑间距为900×900;立杆步距统一按1.6 m设计(见附图)。

方案编制完成并经项目部技术、安全部门内部评审,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后报公司审批,并邀请上海市建科委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根据专家组的论证报告,对专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3.2 针对高支模安装问题解决要点:

搭设高支模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建筑施工脚手架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在系统搭设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专项施工方案对现场管理人员、操作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

钢管扣件式支架系统的立杆间距应按应专家评审通过的施工方案进行设置,搭设时先在地平面放线确定立杆位置,放置垫木、搭设立杆,完成后应对立杆的垂直度进行初步校正,支立杆时应搭中间水平拉杆,再搭扫地杆,扫地杆离地面200L处,使立柱纵横方向左右对直,每搭设一层纵横向水平杆时,应对立杆进行垂直度校正,支撑架体的水平杆位置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设置,应分层进行搭设,不得错层搭设。在外侧周圈由下至上设置竖向连续剪刀撑,纵横向水平剪刀撑每隔4.8米设置一道。顶步设置在梁底下500L处,中间步距按1600L设置;用水平管根据标志点弹出梁底模标高,并搭设梁底钢管。满堂架搭设时应与框架柱、构造柱作刚性连接,增加整个支撑系统的刚度,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严禁采用搭接接长。

梁模板安装按设计间距要求整齐铺好50L×100L×2000L方木,随即铺设梁底模,铺设时应先与柱头对接好并钉牢,并用50L×100L枋木条作立档及立档支撑,用约30mm宽,18mm厚模板做压脚压紧侧模底部。之后吊直侧模,用斜杆顶撑固定。因本项目梁高度为1.3米,考虑到侧模斜撑的作用力减弱,故在梁高的中间加三道φ16穿墙螺杆。另外,当梁跨度大于4米时,跨中梁底处应按设计要求起拱,本工程统一按2/1000起拱,主次梁交接时,应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为了保证梁不出现下沉变形等质量事故,在大梁底模中间加一排立杆与高支模排架相连接。合模前要与钢筋、水电安装等工种协调配合,验收合格后方可合模。

为了确保模板支撑系统的安全,在高支模搭设时除木工工长跟踪外,项目技术负责人必须对施工部位分区验收,重点是检查立杆的步距、垂直度、间距、接头等情况,并检查立杆的拉结、剪刀撑、扣件拧紧力矩等是否符合设计及施工工艺要求,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项目自检合格后报监理、业主进行联合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3.3 针对高支模拆除问题解决要点:

立体库模板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方可进行拆除,并填写“模板拆模报告”,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行拆模,拆除应按顺序进行:(梁上托―梁底木枋、模板一板上顶托一板底木枋、模板一剪刀撑一纵横水平拉杆一钢管立柱一垫木);拆除时不要用力过猛,拆下来的材料应整理好及时运走,做到工完场地清。支撑系统拆除过程中,地面应设置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范围。

5 结语

由于现代建筑中高大空间结构体系应用越来越多,给施工带来了新的难题,在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架体系实际施工中,由于坚持了“技术领先,安全第一”的施工原则,对于可能出现的技术、安全问题进行逐一梳理,有针对性的逐一解决。采取安全可靠的设计方案及施工技术,邀请本行业相关专家进行专项方案的评审。在业主、设计及监理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终于安全顺利的完成了东航配餐楼立体库顶板混凝土浇筑工作,达到设计安全、施工安全、使用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

上一篇:论智能小区弱电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民建工程模板施工技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