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凡的职业、不惑的专业、不朽的事业

时间:2022-08-17 03:22:02

教师:不凡的职业、不惑的专业、不朽的事业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如期来临,让人不由得又一次关注其作为节庆的内在意义。曾几何时,在中国凡“拥有”特别节日的几乎都是弱势群体,如妇女有“三八”节、儿童有“六一”节,劳动人民有“五一”节……然而,今天再来品一品教师节的意蕴,你会发现教师这个社会群体的形象,离弱势二字已渐行渐远。教师以及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活动,其价值和重要意义已为社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可以说,教师,是一种不凡的职业,是一个不惑的专业,教师从事的教育,更是一项不朽的事业。

不凡,是指教师是一个对道德水准要求极高的职业。中外学者都盛赞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中国传统上把“师”跟“天地君亲”并列,看作是需要毕生奉献的职业,并不惜以“春蚕”、“蜡烛”来比喻。诚然,在古代学者看来,教育不仅是“上所施下所效”的工作,更是一种“养子使作善”的事业。既然“使作善”是教育的本分,那么“使者”自己首先应当是“善”的。这种善不仅表现为恪尽职守、品德高尚,而且表现为对待学生公正平和、恰到好处。然而又要看到,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道德要求容易过当,似乎要高尚到不食人间烟火,要累倒病倒在讲台上,要一心扑在工作上竟置家人的急难于不顾,等等,才算得高尚。这种把教师职业“圣化”的现象,不仅偏颇,而且具有蛊惑性,是“”中“宁左勿右”思维方式的惯性使然。“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是一种期待和理想,“人非圣贤”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实际情况。让教师走下“圣坛”,回归人的定位,以平实自然的方式了解社会、理解事业、认识自我,不断以反思重建的方式实现持续地自我超越,体验和享受教育生活与人生历程。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低调奢华”?!

不惑,意味着教育是一门极具智慧挑战性的专业。今天的每一个人,自己都受过教育,或者有子女亲朋正在受教育,于是人人都以为自己“懂”教育,就自认有资格对教育、对学校指手画脚或品头论足,直接管到学生每天作业不超过多少小时、跑步不少于多少米等等细节。这种干预不仅武断,而且过于具体。殊不知,教师的工作是一个专业,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能胜任,才能给出够专业的建议。我国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意义上的“专业性”,更在于教师专业是以教师的整个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他(她)的人文关怀、人文底蕴和人文气质,都会对学生产生难以准确估量的影响。在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今天,我们对社会、对行政官员需要强调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需要使用“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术语。然而,对内、对自己,应充分认识教师职业是以全人格影响学生的这一特性,因而,更适宜采用“教师发展”这个术语,以体现其完整而丰富的内涵,超越仅仅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那种观念和做法的局限。

不朽,意指教育是一项薪火相传、“育人”且“自育”的事业。也就是说,不能只以“工作业绩”加“无私奉献”来衡量教师的成就与事业心,而要激励教师在培育学生、成就事业的过程中培育自己和成就自己。成就事业,指向的是外部、是“事”的成功,这表现为教师主体的“自为”,即在自己的事业和人生中有所作为。一旦人不仅在观念中,而且在行动中都作为自觉的主体,以强有力的主体姿态指向和改造客体,人的主体性便达到了自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不仅是自觉能动的主体,而且是创造性的能动主体。培育自己,则是一种“自强”,自强也是主体发展的一种状态,凡自强的主体,总是要追求自我内在力量的充实,是从依赖于外物和他人转向“反求诸己”。自强一方面是主体在认识领域的自我丰富或强化,体现为对知识、智慧的渴望和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它又是在实践领域中对自身能力的一种自觉训练,其直接目的主要不在于改造外物,而在于改造主体自身。在自觉的基础上,如果教师这一主体的自为与自强两个向度得以很好地调适与融合,则可望到达“自由”(即“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教育境界。

从把教育当作职业到视为专业,再到作为事业,是对教师工作意义与性质认识逐步提升的三个台阶。一位自主、自信、自强的教育者,总是会在大多数人只把教育当作生计的时候,就能以专业的眼光与方式去探究教育;也会在人们刚意识到教育需要专业化的时候,就已经将教育作为终身奉献的“志业”了。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上一篇:让阅读在学生心中“开花” 下一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