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兆迷局和预警愿望

时间:2022-08-17 01:24:45

地震预兆迷局和预警愿望

汶川地震发生之后,事先发生的很多异象似乎都预示了这场灾难的来临;但在灾难发生之前,这些具有“仅供参考”价值的现象,并不能成为地震将要来临的可靠证据。6月14日日本北部发生里氏7.2级地震,日本气象厅在主震前10秒通过电视了地震预警,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汶川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

6年前的预报

2001年,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员陈学忠著文《四川地区7级以上地震危险性分析》,正如李四光在1967年就对唐山大地震作过早期预报一样。陈学忠认为,“四川处于中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青藏高原地震区。这里发生的7级以上强震数,居全国之首。”

“两个世纪以来,四川地区强震发生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6年,最长34年,最短3年,但从1976年以后就没有7级以上的地震了,这远远超出平均时间间隔。”2001年11月,四川地带――青海与新疆交界的昆仑山口西发生的8.1级大地震让陈学忠提高了警觉――据他的统计分析,自1900年来,四川地区发生了7次7级以上地震,每次地震之前的1到3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都发生过7.7级以上的大地震。他由此得出结论:“从2003年起就应该警惕四川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上万只蟾蜍过马路

据5月10日的华西都市报报道,2008年5月9日,在距离汶川县仅65公里之隔的四川省绵竹市,上万只蟾蜍集体迁徙,在水泥路面上密密麻麻地排着过马路,历时两个多钟头。人们本能地联想到灾难。但四川省林业局的工作人员解释说:“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情,说明绵竹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同一天,江苏省泰州市市区的东风大桥上也出现了黑压压的数万只蟾蜍。当时有专家表示是近期河水缺氧造成。

历史上有一首《地震现象歌诀》:“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一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机体实际上是一架复杂而敏感的环境变化的感知系统,如同一架“活”的地震前兆监测系统,可以把有关的地震前兆信号进行有效地提取和放大。为此,2007年5月21日,北京大兴区成立了全国首个野生动物地震宏观观测站,对野生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敏感反应进行24小时监测,包括黑猩猩、鹦鹉和老虎在内的55种动物被选定“上岗”。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说,在专家眼里,仅仅上万只蟾蜍的集体出动依然不构成“宏观异常”的证据――规模依然太小,并且动物种类单一。

曾出现过地震云现象

5月6日,有网友在当天百度“地震吧”发帖称:“我在临沂看见大片地震云,不知今明两天哪里要发生6级以上强震。”帖中还附上了天空中条带状云朵的照片。这个帖子在12日之前一直被冷落,目前点击率已高达570万次。以专业的眼光来看,这一帖子也未必有价值――依据的是相隔甚远的山东临沂。

西部地区地震监测能力相对薄弱

汶川大地震之前,由于“没有发现可靠的异常表现”,中国地震局没有作出任何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在世界范围内确实属于高精尖的科技难题。“像美国2003年的加利福尼亚大地震,还有日本上个世纪的神户大地震,都没有报出来。他们的监测能力已经很高、很理想了,照样报不出来。”陈学忠说。“要捕捉地震的微观前兆,就必须建立覆盖面积地区的地震观测台网,进行长时间的精密观测。而在西部地区,囿于勘测环境、交通和经济发展,它的地震监测台网的密度远远低于东部地区,地震监测能力相对薄弱。”

一次举世瞩目的成功的临震预报

中国现代地震预报事业是从1966年河北邢台大地震的现场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中国建立了1000多个现代化的地震台。1975年2月10日的辽宁海城大地震有成功的预报。“地震学有条规律,是‘小震折腾,大震到’,海城大地震之前有一系列小地震,因而很好地做出了预防。”陈学忠说。

日本提前10秒准确预报地震

6月14日日本北部发生里氏7.2级强地震。日本气象厅提前10秒准确预报了这次地震。其预报原理是,地震在地下震源发生后,释放出的能量以两种波的形式传播,一种是挤压岩石产生的压缩波(简称P波),它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所以又叫纵波,它让地面上下颠簸;一种是剪切岩石产生的剪切波(简称S波),它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所以又叫横波,它让地面左右摇晃。横波比纵波强得多,振幅是纵波的3~10倍,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因素。但是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大约每秒4公里,而纵波的传播速度大约每秒7公里。利用这两种波速的时间差,一旦监测到纵波,就赶在破坏性强的横波到来之前发出预警。预警的时间可能只有几秒或十几秒,虽然来不及疏散人群,但是来得及采取切断煤气、停止发电、停驶高速列车等措施,防止次生灾害。如果距离震中足够远,预警时间甚至有可能长到几十秒。

全世界最高水平的预警系统

原理虽然简单,但要据此建一个全国性地震预警系统却不容易。日本是一个频频遭受地震侵袭的岛国,在神户大地震后建起的抗震体系目前是全世界最高水平。日本在全国建了1000个地震台,大约20公里就有一座。对收集来的数据做高速、有效的分析、估算,快速确定震中,估计出地震的强度,向可能被地震危及的地区发出预警。

日本自2004年2月开始测试全国地震预警系统,到2006年6月止,共855次预警,其中只有26次是假警报。2007年10月该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同时,通过电视和广播等媒介提供的紧急地震快报系统建立,目标是利用地震波的速度比电波慢,预报几秒到几十秒内地震的来临。日本消防厅通过卫星建立的全国瞬间报警系统能把地震等灾情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日本各市镇村的防灾无线电。虽然地震速报系统投入巨大,也没那么神奇,但让人看到了光明前景。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北京商报》、《深圳商报》、《北京晚报》)

上一篇:《什么是真正的领导》等五则 下一篇:如何消除“懒”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