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多维作文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时间:2022-08-17 12:56:51

小学语文综合性多维作文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摘 要:《新课程标准》首次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列为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之一,可见,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一样重要,可是现如今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却危机重重。纵观五大板块,我们可以惊讶地发现,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与写作课程具有最大的相似匹配性,可以实现目标设置、资源利用的二合一。因此,我们开展研究尝试着把综合性学习和作文课协同共奏,在同构共生、水融、交相辉映中奏响七彩华章,获最佳的课程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 作文教学 和谐共振 七彩华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26-02

《语文新课程标准》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列为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之一,可见,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一样重要。《课标》还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虽然在教材中五大“专属板快”都有其独立的内容,但是非常明显的,人教版教材安排综合性学习的单元,无论是“识字写字、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都与综合性学习紧密结合,可见综合性学习的体验性成果、实践性成果,与其他的板块是密不可分的。其实,从历史的角度看,所谓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是在字面上新,在实践中早已存在,它的真正源头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正是因为我们割断了与历史的联系,缺乏对综合性学习历史发展的审视,才会使今天的理念建构成为无源之水。

现象一:缺乏语文性――综合性学习活动。

自从新课程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教学之中,就有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综合性学习似乎无处不在,又似乎游离于语文学习之外。在追求“全面、整体”中淡化学科色彩,分解了学科内容和结构,出现的现实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渗进了过多其他学科的内容,使其没有了语文味,异化成一种热热闹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是混淆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学习的界限。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是以学科综合为基础的,不单独强调某门学科的目标和学科性质。但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立足点与综合学习完全不同,因为它加上了“语文”二字,就意味着它是姓“语”,应该有着语文的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除了提高语文素养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外,学生还在学习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等良好精神品质。

现象二:随意处之――语文教学的“添头”。

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同其他四大板块等列为语文学习的目标,这告诉我们综合性学习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常规内容,而不是为语文教学的一个装饰品,更不是可有可无的“添头”。而现在语文教学,仍停留在对“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关注,很少去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实践活动。

现象三:依附阅读――综合性语文阅读课。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独具特色,具有独特魅力的教学领域,首次成为我国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成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因为它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因此,教师面对它的时候显得手足无措、无从下手。我们不能否认教材中很多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阅读课文在内容上是互相勾连的,但我们应十分清醒地看到,综合性学习教学与阅读教学有联系但又是相对独立的,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

现象四:作文附属品――综合性作文课。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实践性、合作性的特点,它是由师生共同合作确定学习主题,师生互动进行实施的过程,最终以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结果的新型课程,以上的各种综合性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让综合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需要给综合性学习寻找一个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平台,寻找一个相匹配的文化伴侣。纵观五大板块,我们可以惊讶地发现,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与写作课程具有最大的相似匹配性,可以实现目标设置、资源利用的二合一。如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综合性学习和作文是相通的,另外,综合性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两个纬度的目标,也是作文教学所必需达成的目标。因此,我们积极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多维作文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尝试着把综合性学习和作文课协同共奏,在同构共生、水融、交相辉映中创造新的乐章,获最佳的课程效益。

1 更新理念――演绎“和谐共振”的有力序曲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实在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素质、教师的教学理念将成为维系和决定全局的关键因素之一。综合性学习没有教师所熟悉的教学套路,而且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学生研究的问题很多都超出了教师的专业范围,因此,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的优势。加之,综合性学习方式方法是新型的,教师本身就缺乏研究方法和一些现代知识。教师自己都不知道发现问题,不知道如何研究问题、如何写论文、如何查资料、如何上网,你又如何去指导学生,影响学生?所以学校必须以制度的形式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必须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还要学习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系统理论、加强网络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科研和指导方法,学习管理和沟通的方法。学校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学习培训和校本研训帮助教师逐步确立现代教育观、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2 水融――弹奏“和谐共振”的华丽乐章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作文教学具有最大的相似匹配性,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内存配置和外展需求,能共同合奏出最为动听的华章。推动综合性学习更好地融入语文新课程的整体网络体系,更好地与作文教学并驾齐驱,以相似的振动频率,拉动和谐之弦,弹奏和谐之音,营造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1 刚柔相济

在新课程学习中,努力将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接受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结合,努力寻求兼容综合性学习与作文两种课程构件的多方面学习方式的结合。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问题意识,加强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的联系,共同关注的身边的问题开展实践活动,推进新的学习平台,使刚性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和柔性的作文情感相糅合,刚柔相济,明暗相应,高低相和。

在三年级下册第五组教学中,让学生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以往在此处教学时,教师往往显得束手无策,按理每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每个父母都将通过自己的方式传递爱,但是我们发现学生的感受是概念化的,所举事例是类型化的,粗略以及缺少细节的,总是让人觉得少了一份真纯、细腻、敏感、心心相印,更有学生的说的与写的雷同、空洞、虚假……课堂上的“说”与“写”成了一种技巧训练,成为一种缺乏情感的词语累加。说到底,学生缺少生活感受,缺少细腻的情感。为了使“父母的爱”有血有肉,有情有感,人教版教材通过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感受这份爱,因为大凡亲情非常自然又无处不在地分布在生活细节中,这种“频繁”降低了学生感受她的敏感,以至于学生熟视无睹。因此,必须要让学生借助综合性学习这根“弦”,把到父母之爱这根“脉”。首先,通过打电话或实地采访的方式向周围的邻居和亲朋好友了解、打听,初步地感受爱;再通过每日父母所做的事情的记录和采访,了解父母平日里有多少事情事为孩子着想而做的,和自己行为的记录表形成对比,体会父母细腻的爱;然后,再去细心地体会,观察父母的言行,发现无处不在的爱。拨动了“爱”这根柔性的弦之后,再去感悟、体会,用语言和文学的手法加以抒发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2.2 错落有致

作文教学与综合性学习有着形式与内容,血和肉的联系,难以将其截然的割舍,但他们又是独立的板块,自己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使命,我们既不能将一方看作另一方的附属品,又不能漠视他们之间的关联。这就犹如一个庞大的乐队,各组乐手之间既互相独立,又紧密相关一样,只有大家立足于自己,又努力协调于其他,才能演奏出最为和谐之音。就如上面的例子,当感受父母的爱,情感出现最低音,最为空洞的时候,情感与实例极为不协调,这就需要综合性学习进行慢慢地调试。通过向身边的人进行调查,通过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启发,通过不断地协调反馈、理解、体味,并不断拨动情感之弦,分阶段地用文字流淌出自己的感悟。然后情感在一次次的感悟中不断升华,以至于达到高潮时,孩子们不得不一吐为快,“沙沙”声是笔与纸的对话,倾诉的却是自己的父母那独特的爱和自己的那份独特的感动,于是乎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便跃然纸上:《原来这也是爱》《妈妈的叮咛》《鸡蛋的故事》《每晚的脚步声》……正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和作文教学之间的不断协调,才和出时高时低、错落有致的旋律,才使平日里空洞、乏力地说教,变成了丰富有力的爱的乐章。

2.3 张弛有度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应该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并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正是打破了学科界限,强调了语文学科与美术、音乐、科学等其他学科的相互沟通,强调把学生的学习空间从教室扩展到校园、社区、网络等这些新的课堂,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学生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这一点上综合性学习具有很大的张力,但无论如何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也不能缺失了语文性,不能与语文学习相割裂开来。因此,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作文教学交融在一起,使综合性学习不至于偏离语文性太远,也使孩子们的语文能力在实践运用中得以锻炼,真正提高其语文能力。

2.4 缠绵有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和作文教学虽然是两个独立的板块,但他们两者之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既互相呼应,又交叉重叠,相互间互为补充和弥补,共同行进在全面提高孩子们语文素养的大道上。在三年级下册的第二组教材中,先让学生初步感知整组文本:《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让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事例激起学生感受周边自然、了解周边自然的欲望:空气和水是不是受到了污染?花草树木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些什么?此时顺“其”自然建议学生开展一次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写下自己的调查日记,就显得水到渠成。而学生参与调查后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又成了学生再次认知基础,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为何不同的人对待动物、植物的态度和做法有所不同”,对于文本的思辩解读反过来又促使综合性学习的中期交流更丰富,悟到的东西也就更多,写下的内容会更加丰富……如此循环往复,互为推进。

3 余音绕梁――流泻“和谐共振”的绚丽尾声

教师大胆地整合综合性学习和作文的课程资源,实现作文向生活世界的完整回归,那我们的语文课程就会充满智慧、充满活力。师生就会在广阔的课程空间里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实现师生生命的更大的课程价值,使孩子们的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和作文教学的“和谐共振”的绚丽乐章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催生学生的真实情感,提升语文综合能力,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语文作文教学研究中,发现了各种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模式:

(1)中心辐射式。围绕一个中心,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这些活动是相互独立的、并列的,并在选择其一方面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更多的是在老师和家长要求下进行学习,进行表达,而孩子们缺少一种积极主动的参与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改变现状的激情,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的被动,表达的空洞。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为我们的教学和孩子的学习生活描绘了一幅广阔的蓝图,在环境污染这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可以让孩子们实地地开展一系列地调查活动,孩子们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寻根探源”真正去了解自己生活着的环境那微秒的变化,然后再着手书写“调查中的故事、策划方案、组织解决”,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和作文教学的协调共奏,真正让学生融入生活,积极生活。

(2)平面铺开式。围绕一个内容,全面的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再进行记叙、说明、抒情、应用性等多种方式的一系列的训练以开展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

学生的语文学习应指向学生未来的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着想,因此,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带动下,和学生一起,拟订寻找爱的计划、学习采访和探究、撰写观察记录、记载故事、学写书信等等,一份父母的爱,将会变得满满的、全方位的,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升。

(3)平行推进式。在确定在一个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之下,将它分割成若干个平行的子主题,分四人小组进行选择性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以本小组独特的方式进行展示。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活动与习作应该是同步的,通过孩子们的合作,积极、努力地发现、探询、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通过一步步深入地调查,也使他们对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起他们的爱国热情。同时,在互相的合作学习中,孩子们的语言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最后的综合性汇报,更是融习作、综合性学习和语文素养于一身的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和谐共振的华美乐章。

参考文献

[1] 熊梅.日本基础教育改革新视点:综合课程[J].课程・教材・教法,1998(5):56-58.

[2] 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张春燕,王植定.小学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6(1):77-78.

上一篇:张宗昌的老婆们号称“国际纵队” 下一篇:浅谈乡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