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及鉴赏策略分析

时间:2022-08-17 10:23:54

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及鉴赏策略分析

[摘 要] 影视作为视听艺术,它通过可视的画面、可听的声音抒情言志,给欣赏者以巨大的情感感染力和独特的审美愉悦。影视是吸取了文学、戏剧、绘画、音乐、广告、建筑和雕塑等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以互相融合形成自身的艺术特性。以综合性、视觉性、逼真性互为一体,构成了影视艺术的特征。文中分析了影视艺术的鉴赏方法,对提高当前鉴赏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具有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 影视艺术;特性;审美;策略

影视艺术作品是由各种艺术要素组成的多维层面的综合体,从某种意义上讲,影视艺术鉴赏体现的只是观众对影视作品某些层面某些因素的选择。高水平的影视艺术鉴赏者可以鉴赏多个层面、关注到诸多方面和诸多因素,但不可能选择和鉴赏所有层面和所有因素。作为影视鉴赏的影视片,其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可以说是编、导、演、摄、录、美的各个部分,再以各部分为切入点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具体体现在文学观念、美学观念、整体结构、艺术特征、技术处理及民族风格上。

一、影视艺术的综合性

影视是一门年轻而又现代的艺术。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综合了各种艺术的元素,同时还形成了有别于其他艺术样式的独特的艺术特性。了解和把握这些特性,无疑将有利于提升我们感悟影视艺术魅力的审美能力。

(一)影视是艺术和科技的综合

纵观影视艺术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实际上就是一部影视科技的发展史。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传统摄影到电脑动画,每一步发展和飞越都与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拟音、数字式录音、变焦组合镜头、高科技仿真技术等新成果的诞生都是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科技的进步,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并不断开拓出影视艺术新的表现领域,丰富了其表现能力。据介绍,美国的皮克斯、梦工场、蓝天工作室等动画界的领头羊,无一不是依靠自主研发的动画渲染系统软件而获得稳固的领先地位。由于三维技术研发的长期积累,这些公司将3D动画迅速转换为立体电影可谓驾轻就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永亮在电影科技论坛上介绍说,世界电影史上票房前几名的影片,《阿凡达》《泰坦尼克号》《指环王》等都成功运用了大量数字科技。

(二)影视是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

影视从文学艺术中学到了表现复杂社会生活的叙事手段,在绘画、建筑和雕塑中学会造型结构和技巧。在音乐艺术中学会在时间流程中展示各种音效的节奏感,从戏剧中吸取它通过调动系列影视手段展现的戏剧冲突,同时还吸取了戏剧演员的表演艺术特长等。影视艺术是集造型、表演和语言等艺术诸因素于一身,并包容摄影、剪辑、录音等的新艺术。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部动画片进一步开拓多种综合艺术元素的才能,有意识地尝试将公众对动画的认识引领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二、影视艺术的视觉性

影视是一种视听结合的艺术,它所调动的一切手段,无论是文学的、绘画的、建筑的,还是音乐的、戏剧的或者是蒙太奇手段,目的都必须是创造出鲜明而生动的视觉符号。影视视觉造型性的核心因素是画面构成的造型,画面是构成影视的基本单位,是影视的基本语汇。

(一)影视艺术的视觉性特点

影视可以通过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影视的视觉性中的一大特点。在戏剧中,也可通过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但由于观众与舞台的距离和视角相对固定,因此有很多限制。为了让后排观众看得更清楚,演员的肢体动作往往有些夸张,而有些细小却又极其重要的动作,观众稍不留神就忽略了。

如在朝鲜影片《卖花姑娘》中,双目失明的妹妹在得知母亲死去时,从外面回来连跌几跤,跌散了药包,最后跌倒在地,双手还在向前抓的一个动作,就把其对母亲的爱、失去母亲的悲痛表现得很有感染力和威慑力。

(二)影视艺术的视觉性情感

影视还可以通过镜头,将脸部表情、眼神和细节等放大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影视的视觉性中的又一大特点。影视中人物的表情、眼神、细节,比其他艺术都更细致入微,更接近生活原貌,其表现力也更强,影视可以用特写、大特写等镜头来表现,而其他艺术无法做到。

如国产影片《归心似箭》中玉贞送给魏得胜那管小烟袋,就是以物托情。因此,影视艺术善于借助物件作为细节,展现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这种以物托情的艺术手法,最能引起观众浓厚的兴趣。

三、影视艺术的逼真性

影视的逼真性是影视艺术的突出魅力之一。文学反映生活,虽然可以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但毕竟不是实闻、实见、实临。音乐虽然也有形象,但它的形象很难捕捉,主要是情绪传达的逼真。绘画、雕塑虽然可以很逼真地表现形态,但它不能表现动态的生活。而影视的逼真性是极为突出的,它能逼真地呈现出所拍摄对象的性质。

(一)影视的逼真性来自于照相式的纪录性

影视是一门从摄影发展而来的艺术,能够直接记录现实世界的人和事物的状貌。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在他的《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中说:“电影按其本质来说是摄影的一次外延,因而也跟摄影手段一样,跟我们的周围世界有一种显而易见的近亲性。”又说,“电影的基本特性是跟照相的特性相同的。”如1988年上映的动画片《龙猫》带有其一贯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利用一些自然景物切入主角的意识流之中,让观者的心得到最真切的共鸣。

(二)影视的逼真来自于它的连续的运动性

所谓“逼真性”是指其逼真地记录、传真并复制显现与存储活动对象的性质,是现代科学技术给它提供的便利。影视具有通过不断变换的画面表现人和事物的运动特性。运动使影视具有连续吸引观众的特殊魅力。影视画面的运动在延续时间中获得叙事,得以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表现多种矛盾纠葛的发展,从而多方面展示人物命运和个性。

(三)影视的逼真性来自于它的声光色

科技的发展又使影视能再现事物的声音和色彩。解决了录音还音等问题,电影就从无声过渡到有声。解决了色彩,影视就从黑白过渡到彩色。影视剧的导演们立足于真实,利用一切造型手段,力求缩短银幕和生活的距离。声音这个维度的增加,使得影视给观众的感受更加真实可信、生动自然。因此,影视的逼真性具有很大的认识价值,尤其是优秀的影视艺术能以非常真实感人的形象帮助我们深入认识社会、了解世人。

四、影视艺术的审美鉴赏分析

(一)影视艺术鉴赏的策略

区别于一般的观摩影片,影视艺术的鉴赏要求观众从感知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甚至到审美意义的层面。其体现在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心理和作品相关信息的准备。现在看电影还是存在一种隐性的“礼仪感”,观众总是按照个人的喜好或情感平衡及释放进入影院的。但从市场调查来看,目前绝大多数观众观赏影视作品最主要还是停留在强调影视的娱乐功能上,于是消遣、调节成了观影目的的代言。而影视鉴赏者明显区别于一般的观众。他们有更为强烈鲜明的目标感,并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心理上表现得更为紧张,积极获取各种视听信息,在思维上也显得更为活跃,往往会出现至少两种观影思维:一种是将自己同化、融入作品;另一种则是呈现一种游离状态,会打破原先剧本的叙述模式,不断思考、联想、分析、判断、推理,从而挖掘影视片中的艺术蕴涵。

二是对影视作品相关信息的准备。信息面很广,可以包括故事梗概、人物简介、时代背景、主创人员的特点和风格等。这一切资料来源可以通过媒体的各种渠道,鉴赏者可以借助它来准确把握,多方位、多角度地了解、理解作品。所以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在缺乏准备的观众那里,会黯然失色,大打折扣。

三是要合理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分解对于鉴赏影视片来说是必需的,但分解又因为它对部分、阶段或因素的提取而往往忽略对影视片的整体观照和把握。这样就需要鉴赏者在分解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综合。这个过程要求鉴赏者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片经验以及储备的影视知识等,对分解过程和分解结果进行整合。

最后,为深入鉴赏影视艺术而要努力做的是,在泛读的基础上,至少要对同部作品精读两遍以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影视艺术鉴赏的审美素养。

(二)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

1. 内容鉴赏

从内容上鉴赏可细分为宏观、微观和影视风格三个角度。宏观角度一般是和文学内容密切相关,如社会的、民族的、时代的意蕴。以内容的方式进入影视片鉴赏方法之所以成为最一般、最普遍的方法,这与影视艺术和文学的根本联系有关,与电影的观念有关,也与鉴赏者的知识储备有关。对主要以故事情节为叙事框架和表情达意的影视作品,以文学的方式进入影视作品,一定要抓住人物活动的有关事件,仔细领会该事件中表现了人物何种性格特点或思想境界。如我国影片《长恨歌》是一部很有影响的作品,对于主人公王琦瑶这一形象,观众由于文化修养、审美趣味等积淀的不同,肯定通过事件对她的看法会各不相同,人物评价也存在差异,但观赏者都是通过事件去评价人物的,其进入作品的鉴赏方法是一致的。

其次,通过情节和人物的安排寻求导演的创作思想及作品主题。但是有的影视片,由于艺术家们创作心态的多元化、审美视角的多侧面化、创作手法的多样化,导致影片的思想内涵的复杂化和主题指向的多元化。如谢晋导演的《清凉寺的钟声》是一部多蕴涵的影片,其主题相当丰富。它既表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又宣传对生命的热爱,呼唤和平;还有深层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的交流等。对于类似这样的影视片的鉴赏,虽然也可以通过情节、人物活动、细节等安排来分析,不过要仔细地琢磨体会导演的创作意图,特别注意其主题思想寓意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2. 形式鉴赏

形式鉴赏主要从视觉元素、听觉元素及综合元素鉴赏入手。视觉元素的鉴赏主要指和美术密切相关的一些艺术元素,即画面上呈现的一切。包括镜头、蒙太奇、服装、化妆、道具、场景、特技等。听觉元素鉴赏主要指声音的鉴赏。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包括音乐、音效和语言三部分。倘若合理、巧妙地设计音效,将对影视的造型表意有重要的作用。综合元素鉴赏是指综合运用各种元素来造型表意。包括形式与内容的融合、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各职能部门之间智慧的融合。

总之,对于那些强化影像的造型表现力和注重画面处理效果的影视片,鉴赏者只有及时调整自己的鉴赏习惯,有意识地激发视听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调动造型思维和蒙太奇思维,运用影像美学知识来鉴赏影片,获得与影视作品艺术层面更为贴切的认识和见解。在影视形式上,导演总是根据影视剧的内容,调用各种技术手段,精心设计与组织实施每个镜头的光线、颜色、画面构图处理以及摄影机的运动,同时在后期剪辑,音效设计中也充分体现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影视艺术的内涵是丰富的,影视鉴赏者只有具备相应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深刻领悟影视作品的真正意蕴,从而获得多方面的艺术感受。

[参考文献]

[1] 顾建华.艺术设计审美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刘丽.影视艺术鉴赏的路径及美学价值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3] 史可扬.数字技术对电影美学的冲击及辨析[J].艺术百家,2012(01).

[4] 李霞.影视广告作品赏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5] 崔晋.计算机三维技术在影视广告设计中应用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6] 张家平.新媒体广告经典评析[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李鸿明(1981— ),男,广东湛江人,硕士,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广告设计、动漫设计。

上一篇:电影声画节奏初探 下一篇:《人口贩卖》中“熵”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