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与数学“创景生成教学模式”

时间:2022-08-17 09:14:31

浅析信息技术与数学“创景生成教学模式”

摘 要: “创景生成教学模式”是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数学学科特点与学生数学知识发展的规律,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改变目前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传统教学目标偏离,按照新课改要求建立的。其主要步骤是技术创景,发现问题合作学习,同化知识实践探索,内化创新展示成果,讨论交流灵感顺应,生成技能。它能有力地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创景生成教学模式

1.问题的提出与理论依据

1.1现实问题的提出。

崔永元在《不过如此》一书中回忆起数学说自己有“数学恐惧症”,他说:“当数学是灾难时,它什么都是,就不是数学。”多次的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人都对数学感到不安和头痛。直面大众化的数学恐惧,教师何为?置身于新课程理念的天空下,重新审视这种现象应该是每位数学教师的教研起点。“不要使数学教育成为了受教育者的灾难”。

我校是一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近几年学生数学水平差,并且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对数学课有明显的对立情绪。建立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有利于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2《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强调,通过情境创设把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使之获得明确的意义。“情境创设”已成为数学新课程点击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拉近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距离,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学习,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1.3改变数学传统教学偏差的需要。

传统数学课程体系的逻辑性、系统性和严谨性成了课程设置和教材编排的首要原则,加上传统文化造成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学过分强调按形式逻辑要求进行推理论证的作用,忽视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和数学的实际应用两个过程教学,更加剧了这种影响。造成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思维形式单一,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反而加重了学生课业学习负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等弊端。

1.4依据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就是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包含图形、图像、声音等其他多媒体信息,能够为学生更有效地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可以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还可以提供“自我协商”和“交际协商”的“人机对话”环境,从而更能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造良好的条件。

1.5依据数学教学特点和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规律。

数学创新源于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出发点。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而数学问题的产生离不开一定数学情境,因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离不开数学情境的精心创设。通过创设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反思应用数学的意识,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学生的数学能力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数学产生于“直观”和“实验”,而且无论怎样的逻辑推理,观察与实验的方法仍是数学发现的重要方法。因此,数学也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需要运用实验、归纳、类比、猜想等思维方法去发现知识、创造数学思想,并开拓新的领域。

1.6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思想的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经过许多中间过程的,最终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学习的高级认知工具,并带动教育的全面改革。构建基于课程整合的数学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教育技术的优秀成果,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整合方式,强调将信息技术认知工具的作用,加强整合的深度,而不是仅仅将信息技术作为演示的工具。

2.教学模式的内容与过程展示

2.1创景生成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运用多媒体再现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具体生动的形象或场景,激起学生的真实情感,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促进学生全方位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改善了学习环境,扩展了课堂互动空间,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参与评价,提高了课堂时效,为广大师生所认同。通过创设直观情境,促进概念形成;创设动态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先思考和拟定整合模式的设计原则,在情景创设中实现与教学整合,从而体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教给学生存量知识同时,必须关注其个性、兴趣、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具体介绍如下。

2.1.1技术创景,发现问题。

运用多媒体创设数学教学情景,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的心理倾向。所创设的情景一定要与要讲授的概念有关,可以是与概念相关的生活实例、资料,可以是一些例子,也可以是用以明示该概念与其他概念关系(上位、下位、并列组合)的先行组织者等。在概念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阐明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寻找其本质属性界定某一概念。

2.1.2合作学习,同化知识。

明确了本课的目的后,可以让学生用几何画板做数学实验,利用教师编好的课件独立探索,发现数学概念包含的本质特征、规律形成的原理。教师按照一定的分组策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或者由学生自行分组,小组人数以4—5人为佳。小组成员一起讨论研究的方法、进度,以及小组成员的分工,制定研究计划表和数据记录表。

教师选择一些肯定性例子(具备概念所有属性的例子)和否定性例子(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概念属性的例子),然后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把相似的归为一类,并找出其共同属性(即归类理由)。让学生思考分析问题,提取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和要求的结果,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该问题需要用到的数学概念和规律,确定解决问题的概念和规律。如果低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不够强,则可以先呈现肯定性例子,让学生提取其中的共同属性,再呈现否定性例子,剔除非本质属性,引起学生对本质属性的注意,加强对本质属性的认识。从而同化知识结构。

上一篇:哲理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探究 下一篇:浅谈中职学校英语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