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质量的提高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2-08-17 09:07:48

道路施工质量的提高及解决方法

摘要: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和经济制度改革形势的深化,各种经济承包责任制扩大了施工管理的内容。同时也使数量、成本与质量的矛盾愈显突出。为了确保道路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证道路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尽可能避免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必须重视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道路工程质量事关政府形象和城市的市容市貌,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畅通的道路,快捷的交通,作为一座城市的窗口,直接反映了城市的管理水平。近年来随着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工程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市政道路易受行政干扰和地质情况等因素影响,施工场地狭窄、战线长,地下管线错综复杂,而工期要求又紧,此外还要综合考虑城市供热、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通讯、绿化等因素影响,施工难度大,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工程质量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任何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质量隐患。所以,要在施工生产全过程中下功夫,把功夫用在平时,用在日常质量管理中。本文就如何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提出以下三方面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1.道路桥梁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1加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试验检测是进行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的一种有效手段。这项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对某个产品或工程项目的检测,以便根据其检测的结果来判断工程质量或产品质量是否符合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道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也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评定验收的一个主要环节。一个产品或一项工程质量的好坏必须依靠试验检测这种手段得以实现。要重视调拱、调坡层的施工质量,在该层的施工时,特别要抓好各材料的规格、及配合比,确保该层的有效宽度内的平整度和压实度,是保证基层施工质量的基础。

1.2加强基层养护

在基层施工完成后,采用麻袋、土工布等进行养护,也可以采用喷洒沥青乳液保护。若出现车槽(坑槽)松散,应采用相同材料修补压实。严禁用松散粒料填补。

1.3通过试验段取得有关数据。

严格抓好松铺厚度,在最佳含水量的碾压,经初压后进行人工整修,特别要加强基层边缘立模处的压实度,对因特殊情况碾不到位的应采用人工锤和振动夯,分层夯实,以确保其结构层的质量。

1.4严格控制基层平整。

面层铺筑前用3m直尺对基层进行平整度检测,平整度差且大的路段应进行整平。则应将脱落处基层表面清洗干净后补洒透层沥青或补做下封层,面层铺筑前受到其他工序污染。对于细集料的选择来讲,我们需要选取的是质地坚硬,耐久,还要有洁净的天然砂,我们对于砂的细度也有一定的要求,这种要求要比别的还要细 2.5。除此之外还要把筛孔通过量控制好,这种的要求也是不能超过 0.315 毫米。我们对于每一细节都要检测和比较,如果与要求的不一样的话就会造成一定的损失,使得混凝土中的水会大量的流出,同时也是的表面出现杂质等危害,在施工之前我们还要注意细级料颗粒的级配和硫化物、含泥量、硫酸盐含量以及有机物的含量指标是否通过了检测达标。我们要保证在施工工地的东西都是达标的,没有不符合标准的,还有些物质是有一定的期限的,我们要在这期限内使用完,对于使用不完的材料我们需要定期的对其中的物质进行分析和对有机物的控制。我们要尽量选择天然砂来作为施工的主要用砂,主要原因是人工砂中含有很多颗粒和细粉,而且费用高。

1.5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也取决于主要材料的质量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合理,油石比较大,已铺筑的路面会产生壅包和泛油;矿料的质量不好,集料的压碎值和石料的抗压强度太差和细长扁平颗粒含量过高,使路面混合料的稳定度降低,容易出现路面的各种病害。

沥青混合料的拌合不均匀,有时当拌和设备出现意外情况,刚开炉或料温低,含水量大时,会出现料温不均匀现象;当筛分系统出现问题时,造成骨料级配发生较大变化;以上因素极易造成平整度和表面密实度差等现象。

2 .施工质量问题处理的基本要求

(1)注意综合治理,既要防止原有事故的处理引发新的事故发生,又要注意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如结构承载力不足时,则可采取结构补强、卸荷、增设支撑、改变结构方案等方法的综合应用。

(2)重视分析消除事故的原因。这不仅是一种处理方向,也是防止事故重演的重要措施,如由路基浸水沉降引起的质量问题,则应消除水浸入原因,制定排水清淤措施,尽快达到固化稳定。处理应达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通车要求和施工方更经济合理的目的。

(3)正确选择处理时间和方法,发现问题后一般均应及时分析处理,但并非所有质量问题的处理都是越早越好。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质量问题的特点,综合考虑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等因素,经分析比较择优选定。

(4)正确确定处理范围,除了直接处理事故发生的部位外,还应检查事故对相邻区域及整个结构的影响,以正确确定处理范围。如板的承载能力不足进行加固时,往往形成从板、梁、墩、柱或墙到基础均可能要予以加固。

(5)确保事故处理期的安全。事故现场不安全的因素较多,应事先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和防护措施,并严格检查执行。

(6)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从施工准备到竣工,均应根据有关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7)认真复查事故的实际情况。在事故处理中若发现事故情况与调查报告中所述内容差异较大时,应停止施工。待查清问题的实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再继续施工。

3. 施工质量问题处理应具备的资料

一般质量问题的处理应必备以下资料:首先与事故有关的施工图;其次与事故有关的资料如:原材料检验报告,各种试验报告,施工记录等;再次,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包括:

(1)事故情况:出现事故时间、地点,事故的描述,事故观测记录,事故发展变化规律,事故是否已经稳定等。

(2)事故的性质:应区分属于结构性问题还是一般性缺陷,是表面性的还是实质性的,是否需要及时处理,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性措施。

(3)事故原因:应阐明所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如结构裂缝是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还是温度变形;是因施工振动,还是由于结构本身承载力不足所造成的。

(4)事故评估:阐明事故对结构功能,使用要求,结构受力性能及施工安全有何影响,并附有实测、验算数据和试验资料。

(5)事故涉及人员及主要责任者的情况。最后,设计、施工、建设等单位对事故的意见和要求等。

4. 施工质量问题处理的应急措施

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问题经常发生,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具有可变性,往往随时间、环境、施工情况等不同而发展变化,有的细微裂缝可能逐步发展成构件断裂,有的局部沉降变形可能致使倒塌。在拟定应急措施时,一般应注意以下事项。

(1)对危险性较大的质量事故,首先应予以封闭或设立警戒区。只有在确认不可能倒塌或进行可靠支护后,方准许进入现场处理,以免人员的伤亡。

(2)对需要进行部分拆除的部位,应充分考虑事故对相邻区域结构的影响,以免事故进一步扩大,且应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和拆除措施,要严防对原有事故的处理引发新的事故。

(3)凡涉及结构安全的都应对处理阶段的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验算,提出可靠的防护措施,并在处理中严密监视结构的稳定性。

(4)在不卸荷条件下进行结构加固时,要注意加工方法和施工荷载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5)要充分考虑对事故处理中所产生的附加内力对结构的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安全因素。

5. 结语

综上所述,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关系着交通的正常运输和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须引起国家和施工单位的重视。作为施工单位,在关注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确保道路工程质量,高工程造价,加大资金投入,选用优质的施工材料,开展施工技术培训,加强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做好施工材料、设备和施工工艺的质量把关,完善施工工艺,从实际出发,树立科学观,发挥创新精神,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改进方案,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保证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顺利发展,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创造社会利益。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S].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天津市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桥粱工程部分)DB29―75―2004[S].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2004.

[3]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公路施工手册―桥涵[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上一篇:基于生态道德准则的古村保护与发展策略探讨 下一篇:浅谈建筑物规划竣工验收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