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诵读教学和文言知识的积累

时间:2022-08-17 08:19:08

浅谈文言文诵读教学和文言知识的积累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传承民族文化,吸取中国古典诗文的精髓,提高语文素养,应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新课标规定文言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望文兴叹”,顿生畏难情绪,缺乏文言文学习的兴趣,缺乏经典篇章的诵读涵咏,更谈不上文言知识的迁移运用和自主阅读。我认为,只有改变逐字逐句翻译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加强诵读教学,培养良好语感,同时加强文言知识归纳积累,加大课外文言片段阅读训练,才能使枯燥乏味的串讲变成充满乐趣的感知与积累,才能真正将文言文教学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下面从诵读教学和知识积累两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先来谈谈诵读教学。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揭示了诵读的重要意义。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只有反复诵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培养语感,加强积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而大声朗读,熟读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意蕴,从而提高文言感悟能力。

那么,如何高效地搞好文言文诵读教学呢?笔者以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要加强诵读指导。诵读指导要有科学性、有针对性。要根据作品的特定要求,在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顿等方面作出具体指导。每次的读都要有不同的明确的要求,要让学生带着任务来诵读。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读出语势,还是在读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体味情感、感悟意境,都要给学生以具体明确的导向,从而达到“以读促讲”的目的。

第二,要明确背诵篇目。七至九年级主要包括课标规定的优秀诗文必背篇目80篇。此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背诵范围。例如,变课本中没有明确要求背诵的篇目为必背篇目,或者精选推荐其它适于背诵的古诗文篇目要求背诵。每学期初,即把要背诵的篇目开列出来,是学生了然于心。

第三,要多角度、多层面开展课堂诵读教学。

我的具体作法是:

1、先入为主,听读入课。方法是播放课文录音资料,或者老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熟悉文本,边听边批注生字、多音字的读音,划分句中停顿,圈点注释中重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这样做,学生的第一印象很深刻,可以避免很多文法方面的错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反复朗读,书声琅琅。进一步交给方法,把握要领,指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反复诵读,边读边想,为质疑问难和互动交流做好准备。可以默读、小声读或者放声朗读;也可以单独读、跟读、小组齐读或者分角色朗读。一句话,就是要生生参与,口脑并用,使全体学生沉浸在琅琅书声中。

3、背诵比赛,当堂成诵。对于短小的文言文,要求学生当堂成诵。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底子好的同学也能当堂成诵,万一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段落或长句子,学生难于背诵,有了课堂上的铺垫,那么课后也可以用较少时间就能背诵。

4、利用早读,涵咏温习。阅读课之前,可以利用早读时间指导学生预习新课。教学完本课以后,应该及时利用早读时间涵咏温习,检查背诵。对于背诵任务完成较好的学生,应该当众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提高热情,培养兴致。

再来谈谈文言知识的积累。

纵观近年中考文言阅读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文言阅读材料虽然出自课外,但是知识点全部来自课内。由此可见,加强文言知识积累是多么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编选的文言课文,其注释都比较详细,学生结合注释或进行合作学习就能了解文章的大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做到精准讲解、答疑解惑即可,而不必像过去那样逐字逐句翻译讲解。这样做,是为了挤出课堂教学时间,引导学生加强文言知识归纳积累。

建立文言知识积累卡,是加强积累的行之有效的作法。通过师生的互动归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合作意识。文言知识积累卡的项目主要包括:文学常识、作家作品、重点字音、通假字、难句句中停顿、重点实词、关键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难句翻译等栏目。经过长期的归纳积累,学生就会形成比较完备的文言知识储备库,为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提供了保障。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要精选课外文言片段,检验课内积累的效果,做到及时反馈,巩固运用。只有课内加强积累,才谈得上由课内到课外的内化迁移,才谈得上文言片段的课外阅读。加强文言课外阅读训练,我的做法是坚持每学完一篇课文,就给学生推荐一篇课外文言片段,进行阅读训练,并坚持精准讲解,以求学以致用。选取的阅读材料多为短小精悍、文质兼美的经典文言片段,有些是近年中考热点难点以及中考原题。

我相信,重视了文言文诵读教学和文言知识的归纳积累,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情必然高涨,学生阅读、感悟文言文的能力必然会得到有效提升。

上一篇:浅谈如何激活高中生物课课堂教学 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