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 逐梦放飞

时间:2022-08-17 08:12:40

2012年8月8~12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妇联和中国关工委联合主办,金林投资集团承办的“三圈霸道电池杯”第十四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以下简称“飞北”)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赛事吸引了全国29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41支队伍,1 0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前来参加,共决出金牌52枚、银牌50枚、铜牌52枚。

20年积淀 硕果累累

“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是一项融科技普及、体育竞技、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公益性赛事活动。自1993年开始,“飞北”总决赛每两年一届,2004年后发展为每年一届,活动规模不断壮大,已成为国内影响力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青少年科技体育普及活动之一。

谈到开展“飞北”比赛的初衷,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王说,航模运动既是科普活动,又是体育竞技。它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广大中小学生来说,航模不仅是一项课余活动,还是他们实现航空航天梦想的必经之路。主办方希望通过持续开展这项活动,在中小学校园普及航空航天知识,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储备人才。

“航空航天模型教育普及比赛”这一概念在1991年由当时的国家体育总局航电模中心航空车辆模型部主任刘文章首先在《航空模型》创刊10周年纪念活动讨论会上提出,办赛原则是:广泛参与、推广到校、分层选拔、经费自给。目的是让更多的中小学生接触航模,启发其对航空的兴趣,并通过动手组装和比赛给孩子们留下印象,进而引导他们热爱航空、热爱科学,立志投身航空航天事业。这一建议很快得到了大家响应,并议定由当时的国家体委无线电运动学校(负责航空模型运动的直属事业单位)具体策划。但由于涉及到向学生收费和跨省市活动的问题,比赛的策划曾一度止步不前。2年后,经有关人士的多方奔走,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科协、和全国妇联终于签发了五家联合举办“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比赛的文件。

1993年首届“飞北”比赛的器材是一架简易橡筋动力模型伞翼机,全国统一售价2元,而各级比赛的办赛费用完全取自器材销售收入。当年全国有近80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各级选拔赛,最终2 000余名佼佼者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总决赛。首届“飞北”作为一项全国性的普及类航空模型推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得到了当时业内外的高度评价和肯定。从此“飞北”比赛成为固定的全国性赛事。举办年的3月~7月,各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会逐级组织培训和选拔,并选派代表参加8月举行的全国总决赛。据悉,2012年国内大、中城市的上万所学校的200多万名青少年参与了各类普及型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比赛项目。

“‘飞北’总决赛中,65%的参赛者能获得奖项。主办方希望更多的孩子通过参加这项航模活动得到认可,并以此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国家体育总局航电模中心航空车辆模型部主任王雷这样介绍。不仅如此,成绩优异的小选手还可参加来年的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甚至可能选入国家队参加国际赛事。他们中很多人在成年后选择了与航空相关的工作,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添砖加瓦。

2012年是“飞北”的20岁“生日”。组委会将比赛地点第一次设在了我国最南的省份——海南。凭借地域优势,海南也首次组队参加了本届赛事的角逐。这是海南省青少年航模运动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代代相承 同一梦想

“飞北”开幕式于2012年8月9日上午在海南省体校田径场举行。除了富有海南特色的节目表演外,S8D(遥控火箭助推滑翔机)项目的世界冠军卢征、李士其、张兆年以及海口航模爱好者也在开幕式上进行了精彩的航模表演,让现场数千名观众大饱眼福。

随着“嗖嗖”声响,模型滑翔机如离弦之箭直冲云霄,矫健而威猛。快要飞满留空时间时,便见它们仿佛能听懂人语似地,盘旋下滑并落入操纵者手中,优雅而轻盈。这段表演一气呵成,震撼力十足,引得小选手们纷纷掏出相机拍照留念。三位世界冠军都是河南省航模队的专业运动员,即将参加9月份在斯洛伐克举行的世界航天模型锦标赛。之所以从紧张的赛前训练里抽出时间参加表演,是因为他们想以这种形式将航模之美展现在小选手面前,让更多的青少年坚持在航模路上走得更远。

今年才7岁的王凌晖,是海南队年龄最小的选手。别看年纪小,他可来自飞行世家,父亲王海勇是机务维修员,爷爷退休前是飞行员。在开幕式上,王凌晖熟练地操纵CESSNA-182遥控模型飞机,在蓝天上轻盈地高飞、翻转,令现场观众心情飞扬。正如“凌晖”二字所包含的父辈的期许,小凌晖的心里同样有个航空梦。

自信自立 勇于挑战

从2007年起,“飞北”赛各项目在考察运动员操纵和放飞航模的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其制作技巧,并在比赛中增加了制作环节。本届“飞北”赛共设24个项目,其中就有16个项目的航模需要现场制作。所有的比赛项目同时在4个场地进行,分别是省体校田径场、体总工会羽毛球馆、海大体育场和海口市体育馆。虽然已过立秋节气,但8月的海口依然酷暑难挡。高温天气是小选手们需要迎战的第一个挑战。

海大体育场是一个开放式田径场,也承担了绝大部分包含制作环节的比赛项目。在该场地比赛的运动员,候场时间约为半小时至一小时。比赛开始后,运动员们须先在45~60min的时间内做出模型,然后在试飞区进行各项调试,最后在相应号位比赛。制作场地设在海大体育场的看台上。因为每个项目的参赛选手众多,所以看台上只摆放了桌子,所有选手须得站着完成航模的制作。高温天气,加上竞赛时的紧张感,不一会儿个个汗流浃背,小脸蛋上布满了豆大的汗珠。但他们仍聚精会神地修整自己手中的模型,力求不出现疏漏。哪怕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了主机和备机的制作,孩子们也不肯多休息一会儿,还是一遍遍地在试飞区里调试模型。

室内场地的比赛环境也很严酷。虽然没有了毒日头,但因比赛器材受环境影响较大,海口市体育馆的场地一直没有开启通风换气设备。时间一长,馆内变得异常闷热。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所有的运动员无一例外完成了两轮比赛。一些小选手因为关心队友的比赛情况,还会选择留在看台上为他们加油助威。对孩子们来说,这些都是童年时代不可多得的磨砺。

要取得胜利,应对整场比赛的压力是小运动员们需要迎战的另一个挑战。尤其在遥控类项目中,不同的心理素质会给参赛者带来不同的比赛结果。一些初次参赛的选手刚上场时便紧张得拿不稳手中的遥控器,导致其在比赛中操控不稳,很多平时能轻松完成的动作出现失误。而一些参加过全国比赛的选手,操纵手法则沉稳得多。比赛的经历让他们更自信,也让他们在遇到挫折时更镇静。

航模金花 不让须眉

在“天使”遥控直升机救援赛中学组的角逐中,广东三队(东莞)的两朵金花大放异彩。这个项目使用了科技体育传统校的统一比赛场地,较去年有了很大改进,为10m×10m的半仿真立体场景,由一个模型起降区、一个救援人员安置区和多个任务区组成。起降区、安置区和任务区之间有0.5~1m高的树木等立体场景,它们之间的位置和距离随机而定。因任务区分散以及立体场景障碍物对模型飞行的影响,使得“天使”遥控直升机救援赛的难度大大增加。

果不其然,比赛刚开始便有不少选手败下阵来。有的急着先完成“100分”的任务,最后因操作不熟练反而没能得分;有的刚起飞模型便不幸撞在立体场景障碍物上,只得到起飞分;还有的顺利地完成了多个救援区的任务,却因模型飞出场地被判零分。广东三队队员莫礼诗是该项目中学组去年的冠军得主,甫一出场便受到大家的关注。只见她镇定自若、快速准确地操纵模型直升机游弋于任务区和救援人员安置区之间,很快赢得了全场的第一个四位数高分——1 045分。而她的队友单婉婷(曾是该项目小学组的冠军),实力同样不容小觑。第二轮比赛单婉婷压轴出场,她有条不紊地按“100分”、“50分”、“30分”的顺序完成任务。比赛时间还剩10s时,裁判员开始倒数读秒,而她当时获得的分数还不到1 045分。关键时刻,单婉婷咬紧牙关,在10s的时间内又完成了一个“30分”任务,并顺利操纵模型降落,操作时间定格在“2:59.84”。这一幕精彩的表演,引起现场一阵热烈的掌声。最终,单婉婷以1 070分的成绩获得了中学组的冠军,这也是“天使”遥控直升机救援赛所有组别中的最高分。

本届比赛中女生选手不仅在参赛人数上有所增长,而且成绩也不逊色于男生。这个观点得到了多个学校科技辅导员的认同。有人认为,女生比同龄男生的心理素质好,临场发挥更稳定;也有人认为,男生的兴趣爱好广泛,而女生在平时训练中更勤奋。尽管原因莫衷一是,但可肯定的是,科技的种子同样也播撒在巾帼们的心田。

短短几天比赛,青少年们收获的不仅是一张单薄的成绩单,更是一份厚重的经历。通过这个平台,他(她)们得以走出校门、走出家乡,与团队合作并挑战自我,开阔了眼界、树立了理想。无论是收获奖牌的喜悦,还是比赛失利的痛苦,都将促使孩子们更快成长。

上一篇: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贵州麦西河沉积物及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