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中职生财经法规知识记忆能力的方法

时间:2022-08-17 08:10:39

浅谈提高中职生财经法规知识记忆能力的方法

摘 要:《财经法规》属于会计证的考试科目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重点考查学生的记忆力和案例分析能力,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学生难以掌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案例分析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财经法规;记忆能力

学习是一个理解、掌握、积累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教师,要想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知识并学以致用,就应当想方设法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财经法规》是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科目之一,教材内容不算很多,但实际上由于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学生较难掌握。这门课的特点是“一强、两多”,即内容政策性强,要求理解的知识点多,需要记忆背诵的内容多。笔者在多年的《财经法规》课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逐渐摸索、总结,积累了一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教师首先要加强学习,拓宽知识,开阔视野,让学生感到跟着教师学,一定会有吮吸不尽的知识琼浆,从而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崇敬感,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认真备好课,备教材的重难点,相关的练习题,甚至每一个知识点都要了如指掌,每一个知识点可能出现的考试题型都应明确告诉学生。

第三,教师上课时要充满激情,除了教态自然、仪表端庄和语言流畅等基本要求外,还要注意一些教学细节。比如,教师板书时,切忌拿着教案边看边写;讲课时,切忌拿着教案边看边讲,照本宣科。教师可在教室中边走边讲,不断观察学生的情况,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使整个课堂局面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给学生认真学知识、记知识提供示范。

二、对学生的要求明确而具体

教师应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做到目标具体、层次清楚。要求学生“识记”的内容,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能够重现知识点即可;要求学生“理解”的内容,就必须让学生在知道“是什么”的基础上,力争弄清楚“为什么”,知道知识点之间的前因后果、内在联系;要求“运用”的内容,要着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课本知识,选择平时收集的案例,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然后再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知识点,做到课本知识与案例的有机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将步骤明确告诉学生,要求学生规范答题,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增强了,记忆水平也就自然提高了。

三、更新观念,创新记忆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摸索、总结,不断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方法,帮助学生增强记忆能力。笔者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并引导学生不断学习以下方法,以提高其记忆水平。

1. 关键词记忆法。

关键词记忆法即抓住一个知识点中的关键字词,引导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并将关键词融入其中。这一方法既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知识,又能让他们快速记忆知识。 比如“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要求”为:①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或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②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应当明确。笔者要求学生通过关键词“职责分离”和“相互监督”来进行记忆。

2. 顺口溜记忆法。

将内容较多且较复杂的知识点,编成顺口溜,便于记忆,同时按照关键词记忆法的要求给学生讲解,学生很快便能理解并掌握,这样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如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观念教育、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会计职业道德警示教育和其他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教育,笔者要求学生记住“观” “规” “警” “其”即可。

3. 比较记忆法。

比较记忆法即通过知识点的对比,发现异同,进行区别记忆,达到准确掌握知识的目的。如讲解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时,由于很多时候学生都会将二者混淆,因此,教师在讲解了银行本票的概念和基本规定及办理程序后,可设计出一个表格,要求学生填写,具体项目包括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各自的概念、使用范围、付款期限及丧失措施等。这种图文并茂的方法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力。

4. 成语运用法。

用成语形容事物生动、形象,同时具有趣味性,易于接受,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容易记忆。因此,在教学中若能把知识点用成语概括出来,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同时还可使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课堂也不会显得沉闷。如在讲授“伪造、变造会计资料”时,笔者首先在黑板上写上了“无中生有”和“改头换面”这两个成语,学生的好奇心很快被调动起来,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开启思维,继而顺水推舟,讲解新知识点,并举例分析:企业为了逃税,从不法分子处购进空白的增值税,然后自行填入购进原材料,这就是“无中生有”;而原本是购入作固定资产使用的,却作为原材料入库这就是“改头换面”。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让他们掌握了教材内容,印象深刻,从而加深记忆。

5. 图示记忆法。

对一些数字较多,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利用图示的方法,将知识点简单化,明了化,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准确记忆,并具有持久性。如在讲述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时,可将几种情况涉及的时间用图表标示出来,帮助学生记忆。

教学有法,却无定法,基于《财经法规》课程本身的特点,上好这一门课对教师是一大挑战,要完全掌握这门课程对学生也是一大难题。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一方面教师应致力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务求使学生“好学”,教师“好教”,课堂效果优良。另一方面,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精一点,办法多一点,让学生兴趣高一点,理解透一点,记忆轻松点,效果好一点,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中山市坦洲理工学校)

上一篇:中职Flash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如何实现有效体育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