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课改风帆

时间:2022-08-17 06:42:31

内容摘要:家庭作业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数学家庭作业应将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学生的家庭、社会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家庭作业的设计应做到“有新鲜感、趣味感”,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使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家庭作业的设计还要有选择性、层次感,把作业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关键词:家庭作业;数学课程标准;生活性;自主性;趣味性;层次性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新的形势、新的课程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布置作业绝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的,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设计好数学家庭作业,给学生提供富于实践性、探索性、开放性、趣味性、层次性的作业材料,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是提高数学家庭作业的质量,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一环。

一、作业力求生活性。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数学家庭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学生的家庭、社会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作业,让学生理解和体验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数学知识,使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设计的作业是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应用意识。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尽量使之贴近学生的生活,设计富于思考、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因此,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适度地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如:如学习函数后,可设计一些利用函数比较方案选择性练习。这样开放性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激发了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和创新的成就感。另外我还结合本班实际,对学生布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家庭作业,具有开放性的家庭作业和少量长期性的家庭作业(如数学周记、数学手抄报等)。从中充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作业力求自主性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和运用知识的机会,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作业,也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还可以自己设计,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作业不局限于课上学习内容,不拘泥于课本知识,不把书面纸笔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而是要把握数学内容的扩展和延伸,能让学生有自主地把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智能的开发与数学活动联系起来,让数学作业富有趣味性、吸引力。

这类作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自己设计作业、也可以同桌互相出题,还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作业内容及数量,按一定的计划独立完成,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著名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也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因此,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应该活动化、具有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受、探索、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完善知识建构。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体验,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充实到学生的作业中,不但会为数学作业注入新的内涵,而且学生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完成作业,就不会当它是负担,而是益智活动,一种享受。如学习“利息”前,可安排学生到银行了解利息、利率的计算方法;学习“圆锥、圆柱表面积”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圆锥、圆柱模型,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中领悟创新设计的魅力与数学美。

三、作业力求趣味性。

中学生对事物充满了好奇,而对单一的数学作业却不感兴趣,因此,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作业设计应做到“有新鲜感、有趣味”,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数学课标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倡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尽量在作业的题型、格式上推陈出新,并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习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让学生一看到这样的作业,就跃跃欲试,达到寓学于趣的效果。以"让学生喜欢数学"为宗旨,在素材的选择与组织、内容的安排与呈现、插图的形象与语言、版面的设计与表现等,都力求做到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欣赏水平,增加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感到完成数学作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学习数学。

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更是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

1.活动型作业

以“做数字”为宗旨,根据学生的认知活动特点,设计促进师生互动的数学作业形式,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个性化地完成作业,加深学习活动体验,有利于个性化的反思与交流。数学作业的设计(如观察、实验、课题研究、搞小调查、写论文等形式的作业)不仅关注学生获得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而且关注学生亲身经历、主动探究、自主创新、乐于实践的过程以及所得到的体验、尝试和机会。完成作业不再是以练为主,而是以“做”为主,通过做来体验数学,认识数学,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这类作业可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如:当学生学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后,我设计了“二十四点”游戏题,让学生作业。题目如下:有一种“二十四点”的游戏,其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任意四个1-13间的自然数,将这四个数(每个数用且只能用1次)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如对1、2、3、4所作运算:(1+2+3)×4=24

(1)现有四个有理数3、4、-6、10运用上述规则写出三种不同方法的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

(2)现有四个数3、-5、7、-13仍运用上述规则,写出一种运算式,使其结果等于24。

这样,学生在快乐的作业中,加强了“双基”,增强了阅读能力和按规律办事的意识。同时,我还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对作业题进行大胆地突破,让数学作业变得轻松、活泼。

2.操作型作业

设计一些操作、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做到“寓做作业于实践中”。如如在八年级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学完了《勾股定理》后,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设计了如下作业题:有一盖子封着的长方体盒子。如图所示:

(1)若安棱将这个长方体剪开,至少需要剪几刀,才能摊开铺成一个平面?

(2)今有一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着盒子的表面爬行到B点,请你为它设计一条最短路线?如果这个长方体的长为5,宽为3,高为4,求这条最短路线的长?

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树立了数学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同时,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只要仔细观察,潜心研究,人人都可以成为发现、发明创造的人,从而为国家的发展作贡献。

这样的作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都想通过自己有“挑战性”的问题来“难倒”老师和同学们,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培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把作业寓于猜谜之中,使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这样的作业,学生才乐做、爱做。又如教学“有趣的七巧板”后,布置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一些有趣的图案。又例如学了“圆的认识”以后,布置学生用若干个圆创造一幅美丽的图案。(如:奥运五环图等)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这样即满足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又使学生在比赛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家庭作业将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家庭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让学生在做家庭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种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家庭作业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贾秀芳《甘肃教育》2005年

3.刘翔平《没有眼泪的家庭作业》

上一篇:浅议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下一篇: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