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导致心房纤颤6例诊治分析

时间:2022-08-17 03:17:13

急性酒精中毒导致心房纤颤6例诊治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导致心房纤颤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选择因急性酒精中毒经门诊心电图确诊的心房纤颤患者6例。分别对他们进行催吐、洗胃及应用特效解毒药:盐酸纳洛酮、盐酸普罗帕酮等加葡萄糖静脉点滴治疗。根据患者中毒的轻重,补充能量及调节电解质平衡,并对症及综合治疗。结果:15 min恢复窦性心律的有3例,另3例在4~12 h恢复窦性心律。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导致心房纤颤的患者应用特效解毒药盐酸纳洛酮是最佳的选择。

[关键词] 酒精中毒;盐酸纳洛酮;心电图;心脏彩超

[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c)-171-01

急性酒精中毒致心房纤颤是指饮酒后发生的一组急性阵发性心律失常,目前文献报道不多,我院于2005年3月~2007年10月共收治本病6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例患者均为门诊心电图诊断为心房纤颤的患者,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8~55岁,平均33岁。致病饮酒精量:200~750 ml,饮酒后发病时间:1~6 h的4例,7~10 h的2例。全部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呼气有浓烈的酒精味。辅助检查:血糖低于正常值2例,血电解质低钾1例,低镁1例。心脏彩超显示:心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无心功能不全及血流动力学改变。6例既往均无心脏病史。

1.2治疗方法

患者确诊后入院首先常规催吐洗胃、吸氧并在监护下静脉给药治疗。

1.2.1催醒用特效解毒药物盐酸纳洛酮0.8~1.2 mg加10%葡萄糖250 ml,持续静脉点滴,直至患者清醒。

1.2.2纠正心律失常盐酸普罗帕酮70 mg加50%葡萄糖40 ml,静脉推注,若无效,再用盐酸普罗帕酮210 mg加10%葡萄糖250 ml以0.5~1.0 mg/min的速度静脉点滴维持。

1.2.3补充能量及调节电解质平衡10%葡萄糖250 ml,肌苷0.4 g,胰岛素8 U,维生素C 2.0 g,10%门冬氨酸钾镁5 ml静脉点滴。

2结果

6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全部在2~4 h,平均3.2 h意识完全清醒,心律失常在4~12 h,平均6.2 h纠正,其中3例只静脉推注纳洛酮0.8 mg后,在15 min内恢复窦性心律。

3讨论

3.1发病机制

急性酒精中毒导致心脏的急性损害已为许多学者所证实,但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仍在探讨之中。

Greenspon认为,酒精及其降解产物乙醛可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心肌或交感神经系统,促使心肌和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及储积的肾上腺素又可反向扩散于心肌,或改变膜通透性引起钾、镁、磷或酶的丢失,改变了心肌的正常应激性导致心房纤颤[1]。目前有研究证明,急性酒精中毒时,机体在应激状态下,血浆β-内啡呔明显升高,而β-内啡呔干扰前列腺素和儿茶酰胺对循环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从而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变[2]。

3.2诊断

本病主要表现为饮酒后,突然出现的一组急性心律失常而解酒后又迅速恢复窦性心律,根据本病特点,结合有关文献,归纳如下几条要点:①一次性饮酒过量后,短时间内出现心律失常,以房颤为多见,也可出现频发室早、房早,阵发性心动过速;②饮酒后多见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③节假日发病率高,年轻体健者多见;④心电图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以心房纤颤为多见;⑤血电解质检查可发现部分病人的电解质失衡,低钾、低镁;⑥排除其他非酒精性因素和器质性心脏病。

3.3治疗

由于本病发病机制是房室微型折返,血浆β-内啡呔水平升高和电解质失去平衡而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变,因此,临床上需针对发病的三个环节进行治疗是关键。①及时足量,持续使用特效解毒剂,盐酸纳洛酮是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特异性拮抗剂,通过阻断阿片受体,防止或逆转酒精中毒,促进苏醒,改善呼吸和血管功能,增加血氧饱和度,减少心肌和脑细胞的损害。本组6例患者,其中3例单用盐酸纳络酮0.8 mg静脉推注后15 min内恢复窦性心律。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用,要依心电图的特征及心功能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分别选用药物。急性酒精中毒致心房纤颤伴有心功能障碍者,首选西地兰,无心功能障碍及严重房室传导阻滞者,首选心律平。本组6例患者均无心功能障碍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盐酸纳洛酮联用心律平等治疗效果很理想。③能量供给和补充电解质同步使用。本病有部分合并低钾、低镁,而忽视补充电解质,仅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时难以奏效,临床补充电解质以10%门冬氨酸钾镁最合适,纠正电解质紊乱,促进细胞代谢,纠正心律失常。本组6例患者,除3例单一使用纳洛酮静推纠正心律失常外,其余3例用上述3种治疗措施,取得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Greenspon AJ,Schaal SF. The “holiday heart”: electrophysiologic studies of alcohol effects in alcoholics[J].Ann Intern Med,1983, 98(2):135-139.

[2]杨新波,马秀英,孟庆林.纳洛酮对乙醇中毒的拮抗作用纳洛酮的药理与临床[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收稿日期:2008-03-12)

上一篇: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损伤感染创面的护理观察 下一篇: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治疗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