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和防范

时间:2022-08-17 02:06:47

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和防范

【摘要】在当前建筑业市场经济环境下,施工企业要想规避风险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对工程项目风险加以识别和分析,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行对应的措施来防范或控制风险,减少损失。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风险;识别;防范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037-02

一、建筑施工企业对各个阶段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

(一)投标阶段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

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企业接触工程项目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除了有其自身的风险外,它还为以后的各种风险埋下隐患,投标过程中既要考虑如何获得工程的承包权,又要考虑如何从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中盈利,因此要对来自主观和客观因素的风险加以分析。

主观方面的因素是来自于企业自身的各项业务能力,主要有1.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2.机械设备能力;3.对工程的熟悉程度和管理经验;4.中标后对今后本企业发展的影响;5.以往对类似工程的经验。

客观方面的因素是企业以外的各种因素,主要有1.工程项目的详细情况,包括图纸和说明书,现场地下、地上(如地形、交通、水源、电力供给、土壤地质、水文、气象等),这些都是核实工程量拟定施工方案、预算措施费的依据和条件;2.业主及人的基本情况,包括资历、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社会关系、个人性格和作风;3.劳动力的来源情况;4.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的供给、价格、供货条件以及市场预测等情况;5.专业分包,如管道、空调、电气、电梯等的专业安装力量情况;6.银行贷款利率;7.当地各项法规、工程管理要求以及技术规范等。

(二)合同签订和履行阶段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

合同是约束甲乙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性文件,因而在合同约定前,应该详细分析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主要包括:

1.合同存在的缺陷、显失公平的风险。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善,文字不细致、不严密,致使合同存在漏洞。如在合同条款上,存在不完善或没有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相应条款,缺少因第三方影响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条款,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过于苛刻的权利等不平衡条款。

2.发包人资信因素造成的风险,如因发包人经济状况恶化,导致履行能力差,无力支付工程款;发包人信誉差,不诚信,经济方面的风险以及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

3.分包因素造成的风险。如选择分包商不当,分包商违约,不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分包工程,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发生经济损失。

(三)施工阶段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

1.安全管理风险。主要是指工程施工中的人身安全风险。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操作规程组织施工;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未及时消除或未加强安全隐患管理,就可能产生人员伤亡事故。而带来的工期、经济、名誉等损失的风险。

2.成本风险。主要包括:a.要素市场价格的风险。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这些市场价格的变化,特别是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影响着施工成本。对于已经签订施工合同而又规定了施工期间不调价的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将承受和大风险。B.金融市场的变动和国家政策性调整的风险。如存贷款利率的变动、货币贬值,国家对工资、税种、税率等进行宏观调控等,都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风险。

3.进度管理风险。开工前,未制定科学严谨的进度计划;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未留余量;每个月的调整进度计划未及时报送业主审批都会带来因工期延误而导致经济上的损失。

4.质量管理风险。未依据工程特点和自身的管理实力,确定合理的质量目标,不注意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有效管理,常常造成停工、窝工、材料二次倒运、机械设备调迁、材料和构件挤压等损耗。

5.分包管理风险。选择分包商不当,分包商违约,不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分包工程,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发生经济损失。

6.组织和协调方面的风险。在施工过程中项目会受到诸多方面的干扰因素,有来自人为方面的干扰因素,还有来自材料、资金、机械、环境等方面的干扰因素。

二、工程项目风险防范对策

(一)提高避险意识,增强防险能力

施工企业各级领导必须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析方方面面的风险,制定应对风险的有效措施,做到顺境中居安思危,在逆境中居险思变。

(二)建立科学的经营决策机制

要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风险预测。要对可预见以及不可预见的风险逐项进行分析研究,为实施风险决策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特别是风险决策要慎重,要充分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避免风险决策失误。企业领导还应当科学决策各种可能的因素,要重视各职能部门以及施工队的建议和意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理性,最大限度的避免施工过程中可预测与不可预测的各种风险。

(三)注重防范投标阶段的风险

对于风险较大的项目,投标时要深入研究和正确理解招标文件,吃透业主意图和要求,随时掌握市场价格变化,合理确定工程量和编制投标报价,减少合同签订后的风险。同时要避免施工企业在承揽工程业务过程当中,为了争取中标,头脑发热,不切实际的拼命压低投标报价的做法,其结果当然得不偿失。

(四)合同签订要避害

在合同签订前,企业决策者必须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认真研读条款,分析合同文章,通过合同谈判的方式,对条款进行拾遗补缺,避免损害自身利益的条款存在。并在经营活动中,按照合同条款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重视合同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做到条款明晰。

(五)加强现场管理,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

开工前,应利用网络计划制定科学严谨的进度计划,每个月的调整进度计划要及时报送业主审批,以备由于业主原因造成工期延误时作为索赔的依据。同时还要根据工程特点,确定合理的质量目标,制订科学的质量计划,应通过对劳动主体、劳动对象、劳动方法、劳动手段及施工环境五大要素进行有效控制实现质量目标,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有关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加强组织和协调,避免造成质量缺陷、要求返修等经济责任风险和合同风险。

(六)注意安全生产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的,一定要抽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每天对现场进行检查巡视,强化安全措施,建立安全网络,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七)有效防范拖欠工程款的风险

1.要多渠道的对开发商的投资主体、注册资本、土地取得方式、低价支持进度和来源以及建设期资金渠道、银行贷款的条件等情况进行了解,然后综合分析其履约支付能力,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特别是对承包合同或补充合同中要求垫资施工包括支付周期延长等变相垫资的条件等,更加要谨慎对待。

2.施工企业应争取与建设方达成拖欠资金利息补偿的书面协议,对长期拖欠而又未能办妥有关抵押担保手续的,要跟踪其动向,对拖欠款较大的还应不失时机的采取诉讼保全,以防止其在施工企业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建设项目抵押给第三方。

3.要按照国际惯例,深化中间结算。一方面,按照合同约定,及时结清每一个阶段的工程款,从而大大降低竣工结算的压力;另一个方面,如果进度款不能中间结算,施工单位至少要求业主将未支付的工程季度款数额与业主确定下来,这对减少竣工结算的麻烦和发生合同纠纷后施工企业寻求法律支持是非常有利的。

4.不可以放松竣工结算。要收集并整理好原始凭据,抓紧建设方实物供料的结算和已付工程款的核对,为竣工结算创造条件。对久拖不决、拖欠款风险较大的则应不失时机的付诸法律,按合同法第286条的规定,申请法院对拖欠工程实际折价、拍卖,以获优先受偿。

(八)慎重选择分包队伍

施工单位在选择分包合作伙伴时,要对其资质、人员配备、技术实力、资金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在符合有关规定后,再报监理工程师予以签认,从而避免分包工程任务的风险。

在目前建筑市场激烈的竞争形势下,施工企业只有系统地研究分析风险,有针对性地防范化解风险,借鉴、总结各种不同经验,根据工程项目的自身特点,不断探索预防、控制、转移风险的有效途径和措施,防患于未然,才能保证企业可持续、健康地发展。

上一篇:火电业水平衡测试及节水探讨 下一篇:我国民事群体诉讼的困境与解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