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与拍卖探析

时间:2022-08-17 01:35:07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与拍卖探析

【摘 要】本文根据开放的世界金融市场,商业银行和拍卖行共同面对的挑战和机遇,本着节约资源的理念,阐述了商业银行与拍卖行合作拍卖银行不良金融资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具体的操作建议。基于建立和维护银行与拍卖行之间这种新型合作关系,作者倡议实行个人破产制度,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对“不良资产”进行重复“抵押贷款”,盘活不良资产,培养拍卖买方市场。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拍卖

贷款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方式。但在银行所有的资产中,贷款是风险最大的资产。银行资产总是处于动态中,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优良资产不等于将来也是优良资产,贷款风险无时不在。尽管1999年国家成立了信达、华融、东方、长城等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四家国有独资银行剥离不良资产14 939亿元,占银行不良资产总额的40%,大大减轻了银行的负担,但仍有一大半的不良资产未消化,而且国际国内金融形势波谲云诡,贷款风险无处不在,新的不良资产将不断形成。因此,银行业不会迎来无风险时代,有效化解金融风险是银行业永恒的课题。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过程中不应依赖国家,指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而应顺应市场发展,进行金融工程创新,寻找处置不良资产的新途径。银行业与拍卖行合作,通过公开竞价拍卖的方式处置不良资产不失为一种创新模式。

一、银行与拍卖行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拍卖是指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将特定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转让给出价最高者的一种买卖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它在出让产权的同时也转让了风险。

1、面临共同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加强入世界贸易组织已近四年时间,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中国金融市场的大门将逐步向世界敞开,竞争将空前加剧,对国内金融业来说,这既是一场严峻挑战,更是一次发展的历史机遇。面对挑战,虽然国内银行业未雨绸缪,但相对于国际大银行来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主要反映在,我国银行业无论在产品开发和经营上,还是在操作技术、管理体制等方面都还很不完善,因此产生的金融风险远高于发达国家。另外银行业的外部环境也不够成熟,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为银行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不是解决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根本途径,不断产生新的不良资产使刚喘口气的银行业又陷困境。不良资产的负重不仅使正在转型的国有商业银行举步维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信用等级下降,贷款额度随之缩减,还威胁金融体系的安全,并危及到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面对挑战和风险,国内银行业不能坐以待毙,一方面要完善管理,杜绝不良资产大规模的形成;另一方面,面对不良资产价值以每年10%至20%速度下降的“冰棍现象”,必须开拓思路,寻找新的、更符合市场规范的合作伙伴和合作模式,妥善处置不良资产。实践证明,银行业与拍卖行合作,通过公开竞价拍卖处置不良资产是化解贷款风险,盘活不良资产,保证信贷资金安全的一种有效营销模式。请看:长城资产管理公司2001年拍卖周仅12月15日一天在上海的拍卖项目成交率达80%,成交金额761万元。此后,2003年重庆工行与重庆恒升拍卖有限公司合作、中国建行安阳分行与安阳市振邺拍卖有限公司合作拍卖不良资产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展示了银行和拍卖行合作的光明前景。而对拍卖行来说,拍卖银行不良资产是其业务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是促进拍卖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机遇。

1986年11月,我国首家拍卖行――国营广州拍卖行成立。经历19年的探索,拍卖业获得了迅速发展,但目前普遍面临业务不足、僧多粥少的困境,和银行业一样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同行。市场开放后,我国拍卖业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过去靠关系,在饭桌上“吃”出来的项目将会越来越少。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出台的有关执行物拍卖的新规定,要求全国法院统一采取涉案方指定或摇珠方式进行拍卖委托;其二,客户对拍卖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细,而拍卖行没有雄厚的资金作后盾,因此流失了许多潜在客户;其三,技术和管理落后,很难与国外拍卖行抢占市场。面对挑战,拍卖行一批先行者同样在开拓思路,搭建形式多样的贸易平台,寻求利益一致,共同发展的贸易伙伴。综合上述,笔者认为,银行贷款规模和品种决定了不良资产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抵押物的多样性。而信贷资金的安全回笼,取决于不良资产的买方市场。拍卖行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可以利用已有的客户资源,通过市场策划,成功拍卖银行不良资产,而银行不良资产作为拍卖商品可以为拍卖市场拓宽经营面,从而形成银行与拍卖行合作双赢的格局,增强两个行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

2、合作的重要意义

在银行与拍卖行的资源整合中,银行新的不良资产将得到有效消化,从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的良性发展。

(1)加强信贷资金的安全性。第一,银行在贷款抵押物的选择上将适应拍卖行的需要加强选择性,从而降低贷款风险。第二,减少对贷款人财务和经营监管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从而节约交易成本。第三,有利于避让诉讼周期长等风险,从而减少不良资产贬值。

(2)有利于促进诚信化建设。拍卖行的介入对贷款人构成实际压力,从而促进贷款人履行合约。

(3)新型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拍卖业走上专业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

二、银行和拍卖行合作的新思路

1、拍卖行介入贷款全过程

贷款风险在贷款业务形成时就已产生,而风险的大小却与对风险的防范措施有关。而标的物的变现能力是保证拍卖行实现利润的关键,也是保证信贷资金安全的关键。所以拍卖行介入贷款的整个过程势在必行。具体做法是:第一步,拍卖行在银行与贷款人签订抵押贷款合同之前,便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拍卖行将建立专门人员组成的机构,了解银行业务,并以银行资金安全为前提,配合银行在贷款过程中斟选抵押物,避免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银行对拍卖行提出各项要求,如:收费、保管等约定。第二步,当银行在完成对贷款人的初步审查后,贷款人提供抵押资产,按银行规定由资产评估机构出具估价报告,拍卖公司介入,并经银行和贷款人同意后,贷款人和拍卖行签订拍卖委托协议。委托拍卖标的物底价参照银行本息、及标的物变现安全等因素商定。拍卖时间以贷款人不能偿还银行本息的时间界定。委托拍卖协议是使拍卖变现后的资金尽快返还银行的保证。拍卖行接受委托后,委托人需将委托标的物交由拍卖行进行监管,并进行公证。协议的签订对银行来讲有了一个可靠、信任的伙伴,并在资金安全回笼的工作上多了一道防线。对拍卖行而言,是一个稳定的业务渠道和特色。签订一个双方责任、权利、义务清晰的协议,有利于双方各自工作的开展。

2、实施个人破产制度

银行和拍卖行共同的利益使两家结伴于整个贷款过程,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作保障,贷款风险将不可避免出现在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市场活动中来,相应出现了大量债权债务关系。新的贷款如个人消费贷款、小型个人投资贷款正在形成新的贷款风险。我国信贷风险的主要成因是信用风险即道德风险,道德风险的存在对银行业构成了巨大风险。诚信建设是一个社会课题,控制败德行为对银行业构成的风险,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法制建设,使个人因败德行为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其收益。为此,实施个人破产制度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3、银行对不良资产实施“重复贷款”

拍卖市场常常出现的一种尴尬现象是:拍卖声高落槌难。就是买方虽然具有强烈的购买欲望,但缺乏资金。而银行为客户服务的主要途径正是为缺乏资金的人提供贷款。但银行、拍卖行与购买方之间这种直接的供求合作关系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来。然而我们也许可以从下面两个例子中受到启迪:一是美国政府为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进程,允许重组信托公司(RTC)为不良资产购买者提供融资或为资产购买方进行银行融资提供担保;二是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广州办事处与工商银行广东分行签署《合资协议》,为拍卖处置不良资产提供融资服务,开创了以贷款引导民间资金参与不良资产处置的新路。在银行新的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如果新的不良资产(包括没有剥离的旧的不良资产)不进入资产管理公司,就滞留在银行自己手里。但在拍卖市场上,它们是拍卖的标的物,只要有人买,拍卖行就可以把“不良资产”当正常商品去卖,为了买卖顺利,可以贷款引导民间资金参与。而且是由掌握有不良资产所有权的银行直接的“贷款”。在拍卖市场的这种贷款不必像首次贷款那样收取抵押物,而是必须将不良资产或相当价值的资产抵押给银行,银行按比例收取首期付款。这样一来,参与交易的三方都各有所得,因以物代资,银行不仅可大大规避债务人的逃债风险,还回收了部分资金,且原不良资产剩余的价值部分已变成了优良资产;购买者因此解除了资金不足的烦恼,购得自己所需的东西;拍卖行也因此又有了新的利润点。

参考文献

(1)华金秋.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不良资产新观点(M).中国市场出版社.

(2)焦谨璞,等.金融专题讲座(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3)季涛.拍卖策划书精选(M).中国商业出版社.

(4)高清霞,岳鸿声.讨论商业银行防范不良贷款的新思路(J).金融科学,2005,(1).

(作者单位:江西省交通干部学校)

上一篇:“会当凌绝顶” 下一篇: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特征及审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