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时间:2022-08-16 11:11:36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摘 要:初中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教学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实验教学也是理论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补充,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促进理论教学更好地进行。初中生物中的每一个实验,都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生物知识,同时提高动手能力。因此,改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生物教学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探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阐述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提出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现状 问题 措施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新课程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在注重学习结果的同时,更重视学习过程和知识技能的掌握。倡导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培养。实验教学是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上课纪律差,缺乏耐心

学生进入实验室,总是很难很快地安静下来,不是这边摸一下就是那里碰一下,有些学生会聚在一起高声讨论,大声喧哗,甚至有些学生还会趁老师不注意时偷吃东西,缺少良好的课堂纪律。即便是一些平时很“听话”的学生,在实验教室也会表现得很兴奋,给老师得讲解、示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例如,在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还原实验中,经常会看到有些学生因为操作不当,很难撕取到合适的洋葱表皮,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还没成功,当看到有些学生已经看到实验现象后,就放弃了努力,不能有始有终的完成这个实验。[1]

2.行为习惯不良,操作力差

实验的过程没有条理,一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往往动作不规范,操作出现失误,例如,学生在进行显微镜操作的时候,常会受到习惯动作的影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将视野中图像向左移动时,常会直接将载玻片往左移动;盖盖玻片时直接用手握盖玻片而不用镊子夹取……而实验结束后即便实验老师再三叮嘱,也会出现几张实验桌很狼藉,不是多余的实验材料没放整齐,就是一些仪器没有放到指定的位置,甚至一些学生还没有清洗仪器就已经离开实验室。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不但给实验老师带来很大的麻烦,更给后面班级学生参加实验造成了不良影响,特别是一些试剂的残留可能直接导致实验的失败。

3.依赖心强、动手能力弱

实验是依靠动手来获取知识的过程,但是很多学生进入实验室后总是在观望,看着别人怎么做,尤其是一些女生在试剂面前缩手缩脚。如某些观察解剖的实验,很多女生总是躲得远远的,更有甚者尖叫不已,缺乏实验精神,让实验很难开展下去。

4.实验现象失真,实验报告不如实填写

实验是一项非常精确的事情,温度的高低、时间的长短、药品的剂量等都会造成实验的失败,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实验老师也会经常出现实验失败的结果,奇怪的是学生却很少出现失败,他们的实验报告总是成功者居多。例如在做显微镜实验时,通常会要求学生将自己视野中的图像画出来,但到最后交上来的实验报告很多学生的图都是一模一样的,有些甚至和书本上出现的图片一样。那是因为有些学生由于害怕实验不成功受批评迟迟不肯填写实验报告,不是等待别人的实验结果就是仅凭书本知识去应付,这就使实验失去应有的教学效能。要知道,实验失败本身就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没有失败的实验是根本不存在的。

学生生物实验一般放在实验室进行。有一个理想的实验环境,如果条件具备,准备充分,安排得当,理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实验课只占生物课的一小部分,教师一提上实验课,学生往往热情高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一旦进入实验室,由于好奇,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实验材料上,许多学生急于观察、摆弄材料,甚至动手操作,弱化了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介绍实验器材的效果,导致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示范,学生在实验桌旁“议论纷纷”、“搬弄器材”,学生接受的视听信息相互影响,

二、利用探究性实验,实施教学改革

1.利用电化教育设备优化实验教学

传统实验培养出来的学生操作技能是有限的。我们应重视教师的操作示范作用,把实验中的正确操作流程通过电脑播放出来,组织学生观看,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我们还应用数码相机拍摄学生的一些典型错误操作,通过电脑播放让学生查找,使学生领悟到错误所在。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实验时的正确率大大提高。

2.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

教育家陈鹤琴说:“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因为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传统的学生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学生是被动地参与实验,实验改革就是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应自己找出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亲自参加了生物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2]

3.拓展实验教学时空

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只利用实验课时间进行实验教学难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实验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可以在非实验课上进行。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因此生物课外实验也就成为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管理,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

诚然,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任重而道远,作为初中生物学教师理应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创新的勇气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实验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为中学生物基础教育献策献力。

参考文献

[1] 暴丽国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教育教学论坛,2014(02):48

[2] 周陶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25):36

上一篇:数学课关键在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下一篇:浅谈学生英语词汇习得误区及教师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