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环境教育功能

时间:2022-08-16 07:58:49

浅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环境教育功能

【摘 要】环境教育与环境解说是自然公园服务、管理的重要项目与必要环节。就目前而言,有关环境教育的研究均围绕在可以发展生态旅游的自然公园或生态旅游区展开,对于城市内部人工构建的公园较少研究,因此研究以中国最大的城市园林——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旨在探讨城市公园是否具有环境教育功能、以及如何正确合理利用公园资源使得其环境教育功能最大化。

【关键词】环境教育 环境解说 城市森林公园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对自然的破坏也随之加剧。于此同时,人们逐渐意识到破坏环境对自身生存造成的威胁如此严峻,不容忽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环境教育的行动应运而生。笔者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文献的梳理与总结,发现国内外学者大多选择自然旅游地或风景区作为进行环境教育研究的案例点。如果城市居民没有足够的时间走向野外或走出城市,在城市中的户外活动能否满足人们探索自然的需求呢?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中的绿洲及市民日常休闲活动的场所,它不但能够净化城市空气、调节城市气候、对平衡城市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还是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的最佳场所。

1.环境教育概述

1.1 环境教育的内涵

国际保护自然及自然资源联盟(IUCN)[1]对“环境教育”的阐述为:“环境教育是人们为了了解和认识人类、文化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而必须接受的技能和认识方面的教育。环境教育是一个认识环境价值和澄清人类与环境关系概念的过程,它必须贯穿于人们制定环境政策和形成环境行为准则的过程之中。”

由此可见,环境教育的外延是很广泛的,包括对游客旅游时审美层面的正确引导,促进游客对景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知识的了解以及通过解说系统生态设计和环保提示功能下,潜移默化的使游客收到生态文明的熏陶并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1.2 环境教育的目标

第比利斯宣言明确指出,环境教育的目标[2]包括:① 增强人们对城市和乡村区域中的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的认识;② 给予每个人保护和改善环境所需要的知识、价值观、态度和技能;③ 在个人和整个社会中创造出新的有利于环境的行为规范。因此,环境教育的目标是让游客了解公园的自然环境,组成的如生物、文化等各项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得到内含的环境生态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并思考个人和社会应怎样对待环境问题。

1.3环境教育与环境解说

环境教育得以实现的最重要途径是通过环境解说来达到其各项目标。Browln(1971)认为“环境解说是一种沟通环境知识、意识、交流手段和设施的综合体,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讨论及产生环境保护的行动。”这一定义强调了环境解说的内容是传递环境知识,目的是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最终产生环保行动。事实上,环境解说是一个非正式的教育活动,除了传达信息的服务外,更侧重于将环保的理念传达给游客,使游客以正确的价值观看待环境、生态与文化,从而影响其对待环境的态度及行为,引导他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形式和途径,环境教育是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的核心功能,“环境解说”重点强调信息的传播而“环境教育”指的是一个过程及一种活动。[3]

2.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环境教育潜能

2.1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概述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贯穿北京南北的中轴线北端,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北区,是目前北京市规划建设中最大的城市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公园模拟北京本土的生态环境及植物自然群落的组合模式,使得公园的生态系统能够良性循环[4],成为巨大的天然绿色氧吧。该公园分为南、北园,南园是山、水相间的生态森林公园,北园是以自然、生态绿色景观为主的自然密林,连接南北两园的是国内第一条人工模拟自然生态走廊。除此之外,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也被称为低碳园林,将“生态绿色概念”作为一项基本的建设原则,园区内的供水、灌溉、照明、建筑都采用了先进的生态技术[5]。

作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北京最大的公共公园,游客不但可以在园中的公共健身步道上参加“乐跑活动”,还可以欣赏园中的各个景点。除此之外,公园将挖湖堆山、再生水系、节能减排、绿色环境等设计的生态技术用户外科普标志物的形式向游人展示,便构成了公园的户外科普导览系统。

2.2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环境教育素材与分析

2.2.1 生态廊道桥

外形酷似过街天桥的生态廊道桥,长218 米、最窄处为60 米, 横跨北五环路,是野生动物和昆虫穿行南、北园区间的唯一通道。桥上种植了北京地区60余种原生树木和灌木,并为孤立的物种提供传播路径,有效地保障公园内部物种的传播与迁徙,有利于城市的生态安全[6]。由此可见,生态廊道桥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通过对其设计解说或其他活动可以将生态廊道这一生态学概念被人们熟悉,帮助人们了解生态廊道开辟立体的绿色空间, 美化城市景观, 保证生态森林延续等重要作用。

2.2.2 水系净化系统

园区采用的是清河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的再生水,再生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有机污染物[7],直接排入公园水系会造成水质恶化及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这不但破坏了公园水系的景观效果,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再次产生污染。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发生,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采用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将再生水“净化”。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可沉淀、吸收和降解有毒物质。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是森林公园水质改善系统工程中生态自然净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区域种植了许多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水生植物和湿地植物[8],不但能够美化环境还能营造独特的人工湿地景观。因此,它能够为游人提供一个了解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接受环境保护教育的有益场所,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环境意义。公园的人工湿地周围零星分布着一些有关人工湿地的解说牌,向游客介绍人工湿地净化水体的原理。此外,湿地内建沉入水中的桥梁,其桥体结构分混凝土和玻璃两种,桥梁设计成为沉水廊道,人走在桥上宛如在水下行走。步行其中,不但可以近距离观赏到湿地景观,玻璃桥体内还能观赏到湿地内游动的小鱼、植物根系如何净化水质。这种设计十分新颖,是游客最为喜欢的园中设施之一。

2.2.3 雨水收集系统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利用园区内河道及湖泊收集雨水,并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灌溉及道路喷洒。有关雨水收集系统可以纵向展开,深入观察园区内哪些是与雨水收集有关的设施,除观察外,还可讲解雨水收集系统的具体工作原理[9]:雨水收集系统与地形、地貌、湖泊水系及周边市政雨水条件紧密结合,采用以蓄为主、排蓄结合的方式进行雨水的回收利用。这一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水在公园内部的微循环,对全园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2.2.4 物质再利用

森林公园内湖畔分布着一些造型简洁的“木质”长椅,这些长椅其实是由含有木纤维、铝的废弃牛奶饮料盒经过高温高压和特殊工艺形成的[10]。这种物质再利用的情况在生活中也很常见,通过对“长椅”的解说,可以让游客发散思维,思考生活中物质再利用现象,达到获取知识,引导游客树立环保的生活态度,植入物质再利用这一思想,使其在生活中能够真正变废为宝。

2.2.5 丰富的植物、动物资源

作为城市的生态屏障,公园参照北京本土的生态环境及植物自然群落的组合模式,在公园中建立植物种源库,加速公园自然化进程,使公园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除此之外,栖息在园内的野生鸟类达数千只。如果对园内动植物资源从环境解说、环境观察学习步道和其他环境教育活动等方面加以设计,可以丰富游客的游览活动,增添游玩兴趣,同时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根据笔者实地考察发现,目前园内还未有类似解说活动或者设施,需要游客的自我组织,这方面相对匮乏。

3.结论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含环境教育信息丰富,覆盖范围广泛,从自然到人工,单个植被到整个生态系统均有涉及。环境教育是一个旅游地环境解说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环境解说系统和环境教育活动对保护公园的环境,引导游客探索其生态和文化内涵,加强其建设管理水平和成体形象十分重要。同时,还能够树立游客正确的价值观和环境伦理,增强游客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的能力,无论从价值观、态度和行为都对游客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环境教育潜能分析得出,作为城市森林公园,其交通便利,全年免费开放,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一个适合开展环境教育的场所,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人们的需求。就目前而言,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北京城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开展环境教育项目的优势,但这些优势还未发挥到顶峰,只有运用科学的方式手段,合理的利用其内在资源,才能将其生态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民.环境意识概念的产生与定义[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04)

[2]何齐宗.全球视野的环境教育理念?[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3]乌恩,成甲.中国自然公园环境解说与环境教育现状刍议[J].中国园林.2011(02)

[4]田新程.“北京绿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J].中国林业.2008(21)

[5]吴宜夏,赵福生,张烈.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公共设施方案意向[J].中国园林.2006(08)

[6]胡洁,吴宜夏,段近宇.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交通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06(06)

[7]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生态水处理展示温室[J].建设科技.2008(13)

[8]贺锋,董金凯.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非使用价值的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07)

[9]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雨水收集系统[J].建设科技.2008(13)

[10]百米环保长椅落户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倡导再生利用,由十二万个废弃牛奶盒制成[J].食品工业科技.2008(13)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上一篇:浅谈精细化管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下一篇:关于企业投资项目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