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产业同构现象研究

时间:2022-08-16 07:57:58

京津冀地区产业同构现象研究

【摘要】产业同构化是目前国内各大经济区产业升级优化和彼此合作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利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分别从三次产业结构、行业内部结构两个层面上对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京津冀地区的省市间在三次产业结构上有较高的相似系数,而在行业内部结构相似系数很低。指出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间只有一定程度的趋同,但不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

【关键词】京津冀;产业同构;相似系数

前言

京津冀地区指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面积共 217178.64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2.26%,人口 9553.8万,占全国总人口的7.27% 。近几年来,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经济总量达到 3032.92亿元,占全国GDP的 11.3%。京津冀地区重工业发达,不仅是继长三角,珠三角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而且也是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但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一如当初对长三角地区出现的产业结构趋同的忧虑,国内学者开始越来越关注京津冀地区是否也存在同样现象,经济发展是否协调。

周立群认为京津冀地区的项目安排上呈现产业同构的趋同现象,严重破坏了环渤海经济的互补性,阻碍了区内经济扩散与关联程度。陈柳钦通过计算区位熵,认为京津冀地区区域内部主导产业选择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产业趋同。尽管不少学者认为该地区存在产业同构现象,.把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格局的基木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并把它看作是制约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但事实上,笔者认为上述理论概括和认识并没有真实的反映该地区产业发展和演进的实际。在剖析原因时,也多采用定性评价方法,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利用2008年各地公布的数据来研究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同构现象,希望可以得出更为准确的结果。

一、产业同构涵义和表现

所谓产业结构“同构化”是指在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不断出现和增强的区域间结构的高度相似趋势,这种产业结构相似性的增强使得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同构化”的表现之一是高附加值加工工业产品产量在区域上的分散化。

产业结构趋同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儿点:(1)地区工业产品结构趋同区域工业产品结构趋同,具体反映在工业布局的集中度下降和分散提高上。(2)地区工业部门结构相似性增大。(3)各地区主导产业选择雷同。(4)各地区产业结构处于成长初级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5)区域之问分工协作淡化。

二、京津冀地区产业同构测量方法及现状

(一)测量方法。在目前的资料中,关于产业同构测度的方法有好几种,有的学者采用联合国有关专家在1981年提出的结构差异度指数,有的学者采用保罗 克鲁格曼提出的结构差异度指数法,有的学者则用区位商法测量产业集聚度,还有部分学者采用Finger和Kreinin提出的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但目前大部分学者才用的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工业研究中心提出的结构相似系数,用该系数测定产业结构相似度,一次来衡量产业的同构程度。在本文中,也采用此系数来进行分析。结构相似系数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Sij是i区域和j区域的结构和似系数,i和j是两个相比较的区域;Xik是i区域k产业占整个产业的比重,Xjk是j区域k产业占整个产业的比重。Sij的值在0和1之间变动。如果其值为0,表示两个相比较地区的产业结构完全不同;如果其值为1,说明两个地区间产业结构完全相同。也就是说,Sij的值越人,说明两个相比较地区间产业同构度愈大;反之,表明同构程度越低。

(二)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2008年北京、天津、河北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

由上表可以看出,北京、天津、河北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小,而天津、河北又与北京有所差别。北京的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二者合占仅30%,第三产业占了70%,说明北京已经处于工业化的后期了,服务业较发达。天津与河北地区情况较为相似,都是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偏大,达到了50%以上。但二者又有一定差别,河北第一产业比重偏大,达14.9%,远超过天津的2.7%,天津的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比河北要大,表明河北相对于天津还是相对有所差距的。

(三)京津冀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分析

依据前面的结构相似系数公式,结合上表,我们可以算出京津冀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通过比较计算数据,我们发现京津冀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趋同现象颇为严重,除了北京之外,天津市与河北省之间的相似系数达到了98%,相对于北京,与天津市与河北省之间的相似系数较小,其中与天津的结构相似系数为0.84,与河北省的结构相似系数为0.8。可以看出,北京与天津的产业结构要比北京与河北产业结构的相似性大同。根据经验,一般对国家产业结构相似程度进行评价时,以0.85为标准来判断高低,而在一国内部各个地区进行比较时,由于地区间的差异没有国家间的差异大,因此将相似系数的评判标准提升到0.9。据此,我们认为河北与天津之间产业结构是相似的,北京与天津产业结构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北京与天津之间产业结构是有差别的。我们与长三角地区三次产业的结构相似系系数进行比较发现,京津冀地区相似系数的总体水平要小于长三角地区的水平,即产业结构的趋同程度要小于长三角地区。由于我们是在一个非常宽泛的三次产业层面上进行的相似系数的测算,这本身会导致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其他层面的结构进行分析。

(四)京津冀地区行业内部结构相似系数分析

针对上述分析结果,我们进一步细分产业划分层面,对京津冀地区的行业内部结构进行定量分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确定的行业分类,分别参照京津冀地区的统计年鉴提供的行业总产值数据,根据结构相似系数的计算公式,我们将上述三个地区间的结构相似系数进行计算,如下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北京和天津的结构相似系数变大了,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为0.89,这也远远高于北京与河北地区,天津与河北之间结构相似系数水平。这说明细化到行业内部后,北京和天津的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趋同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京、津两地地理上的接近以及相似的政治定位,由于北京和天津是渤海湾区域的两大都市,都具有直辖市的政治地位,并目由于两地内部缺乏利益协调机制,区域经济摩擦较多,在“十五”计划内,两市都把汽车、化工、冶金、机械、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等产业作为自己的重点发展产业,这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导致了两地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大大增加。但以0.9的标准而言,北京与天津之间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并不严重。而北京与河北,天津与河北地区之间的相似系数相对于三次产业层面上则有了非常明显地下降,三次产业结构系数最高的河北和天津,达到0.98,现在则下降到了0.59。北京和河北之间的相似系数更是下降到了0.39,不足0.5。这说明所谓的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主要存在于三次产业这样的宏观层面上,而并没有发生在行业内部这样的微观层面上,这可以缓解人们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尤其是工业结构严重趋同给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的担心和忧虑。

三、结论

以上分析结果说明:

第一,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趋同现象主要存在于三次产业这样的宏观结构上,当我们把研究进一步推进到行业内部微观结构上,我们发现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就大大降低了。从整体上来看,京津冀地区的结构相似系数要小于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并不像长三角地区一样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

第二,京津冀地区工业的结构相似系数远远小于其三次产业结构,从相似系数的计算结果来看,只能认为京津冀地区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结构趋同现象,而并没有严重的同构现象。

该地区主要城市间的专业化分工,基本上是建立在各主要城市资源差异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尽管有些产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竞争,但在许多情况下,竞争是适度的,很少存在所谓的由于重复建设而导致的恶性竞争。从具体产品上讲,最激烈的竞争并不发生在区域内部,而是发生在京津冀与其他区域的同一产业上。不少学者在分析长三角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时,认为区域间的产业同构并不一定是区域间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的结果。同样,我们认为京津冀地区各个层面上一定程度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接近、资源禀赋的相似性、经济发展的“外生性”和广义的产业集聚及相应的政策制度等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更进一步,可以发现在京津冀内部,天津和河北拥有较强的制造业优势,天津的主要优势表现在医药制造、通讯设备和交通运输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制造业,而河北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黑色金属和化学原料等资源型重化工业。因此,尽管京津冀地区存在一定程度上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但是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这里有经济发展和产业水平分工的必然性因素。应该认为京津冀地区各省市间并不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这一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专业分工和适度竞争并存的格局,基本上不存在由于重复建设而导致的恶性竞争现象,因此我们没有必要过分夸大这一问题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京津冀地区产业布局的特点决定了解决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必须从发挥城市功能集成群体效益入手,冲破旧体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从宏观产业布局出发,统一调整工业布局,以实现区域资源的最佳配置。

参考文献

[1]周立群.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沿村问题与对策[J].环渤海经济缭望,2004.

[2]夏骥.长江三角洲产业同构与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建设[J].宁波党校学报,2006.

[3]李艳春.我国产业同构问题浅析[J].经济理论研究,2006.

[3]陈柳钦.京津冀三省市产业发展比较分析[J].经济前沿,2004.

作者简介:

张立辉(1982―),男,河北清河人,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7级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王玲恩(1982―),女,现供职于河北经贸大学,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潘海阔(1983―),男,现供职于河北省清河县科技局。

上一篇:完善我国股票市场的途径及政策建议 下一篇:国外商业方法专利立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