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文化考

时间:2022-10-13 08:26:06

京津冀文化考

京津冀一体化是老百姓议论最多的热门话题。眼下的北京是个“北漂”城,居住周边的燕郊、三河、香河、廊坊甚至天津、保定,每天往来穿梭城里上班族至少百万以上。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交通,一体化成了破解“双城记”窘境的希望所在。

今年2月26日,主席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后,京津冀一体化被提至国家战略层面。有专家认为,席李新一届政府提出的国家层面的新战略构想,其意义不仅限于建设首都北京核心经济文化与天津、河北纵横发展的经济圈,更重要的是将催生有如当年小平同志南巡深圳时带来的新一次改革开放的浪潮。登高望远海,从这样的高度理解党中央的决策才豁然开朗。

京津冀一体化涉及方方面面,议论最多的交通、环保、能源、科技等,还是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显然文化产业被淡忘或边缘化了。文化产业是当今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原动力,是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愈来愈成为经济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的现代前沿产业。拿美国来说,美国每年的电影奥斯卡颁出的一个小金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为领导世界文化的风向标。据统计2007年洛杉矶的好莱坞创收达354亿美元,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好莱坞不仅是影城,而且成为旅游观光的美国文化圣地。2004年美国电影业就已超过航空航天业,成为仅次于军工业的第二大产业,最富有的400家公司中72家是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占美国GDP的20%左右。那么,我们在设计京津冀一体化大格局时文化的地位应做何种思考呢?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最著名的当属这首战国时荆轲刺秦王的诗句。京津冀文化有历史渊源,众多文化遗产植根于此,是中华文化精髓聚集的宝地。京津冀一体化将带来的文化产业融合繁荣价值难以估量。俗话说,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从地缘上讲京津冀千陌纵横互为首尾,天津所谓“津门”指的是北京门户。保定之名,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说到文化,京津冀在戏剧曲艺方面自古以来血脉相通,融为一体,许多剧种都是联合国认定的国家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国粹京剧,始于200年前徽戏、汉戏进京,流派众多,梅尚程荀四大名旦等,兴盛于京津冀,蜚声于海内外。相声,古作像生,源于华北,名家荟萃京津,盛于当代。侯宝林,马三立各为京津一代宗师。评剧,发源于唐山,早称“唐山落子”,发祥京津,小白玉霜、新凤霞为代表,“花为媒”、“刘巧儿”几乎家喻户晓。京韵大鼓,起于河北沧州,由“木板大鼓”演变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在我国说唱音乐曲种居重要地位,骆玉笙是代表名家。唐山皮影,俗称“驴皮影”,有400余年历史,是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形式。吴桥杂技甲天下,河北吴桥被称作中国杂技之乡,名闻天下。还有许多艺术形式,河北梆子、单弦、梅花大鼓、天津时调、京东大鼓等等;当然,不能不提的是北京文化扛鼎绝笔,曹雪芹所著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有悠久文脉的历史传承,有流派辉映的艺术品类,有汇聚当代精英的文化人才,为何不能有一个中国式的好莱坞?为何文化产业不能扮演呼风唤雨的主角?由此看来,京津冀一体化的顶层设计中文化产业是一篇不可或缺的大文章。

过去有一种说法,欲成大事,舆论先行。舆论者,文化也。南面的珠三角经济圈,有香港、广州、深圳,尤以香港文化名冠东南亚,称一时之雄;中部的长三角经济圈,有上海、南京、杭州,以海派文化为首加之新崛起的上海国际协作组织,气势如虹;京津冀一体化的宏大构想让生活在这个经济圈的老百姓浮想联翩……

我想,作为一本都市时尚刊物,京津冀一体化为我们打开了无法想像的文化空间,追随着一步一步迈出的坚实步伐,收获的快乐将充满杂志的字里行间。

上一篇:浅谈档案收集工作的新思想 下一篇:林琳:中国“新潮艺术”的先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