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如何保障合理最低评标价法的应用

时间:2022-08-16 02:21:19

讨论如何保障合理最低评标价法的应用

摘要:当前计价体系框架下,工程项目能否以合理的价格中标,已成为投标单位关注的重点本文从合理最低评标价法的概念以及实际应用入手,讨论如何保障合理最低评标价法的应用,期与同行共商。

关键词:合理 最低 评标价法

合理最低评标价法是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比较流行且合理的一种评标办法。如联合国、欧盟理事会、世界银行贷款采购指南、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采购准则等国际组织的有关法律规定,招标方应选定“评标价最低“的投标中标,评标价最低的投标不一定是投标报价最低的投标。评标价是一个货币形式表现的衡量投标竞争力的定量指标。它除了考虑投标价格因素外,还综合考虑质量、工期、施工组织设计、企业信誉、业绩等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尽可能加以量化折算为一定的货币额,加权计算得到。因此,我们认为”合理最低评标价法“是定量综合评议法与最低投标报价法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方法。定量综合评议法既适用于大型建设或部分技术非常复杂、施工难度很大的工程,又能适用于多数的技术一般、施工难度不大的建设工程项目。

1合理最低评标价法的概念

2000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2、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条件1,我们可以理解为目前较为常用的定量综合评议法(如百分制评审法)评标定标,即评标小组在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时,按照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评标标准例如投标人的报价、质量、工期、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经营业绩以及社会信誉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量化打分,以累计得分率最高的投标标书为中标。条件2,我们可理解为“合理最低评标价法“评标定标,它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这是投标中标的前提条件。经过评审的投标价格为最低,这是评标定标的核心。投标价格处于不低于自身成本的合理范围之内。

实行合理最低评标价法有诸多优点:它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有利于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减少工程腐败现象;同时实现了国际接轨的目标。

2合理最低评标价法的应用探讨

2.1合理最低评标价应用的基础

“十五“大提出工程造价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市场形成价格,这一目标决定工程造价改革的方向应是面向国际惯例靠拢,走市场化的路子。在国际工程承包中,一般惯例是:业主根据承包商完成的工程量付款。除了完成暂定项目和按工日及机构台班计价的零星工程可以得到额外付款外,其它所有一切费用都必须计入完成的工程量付款中。

企业应该在国家计价规范及各省、市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编制的消耗量标准的基础上,编制出本企业的定额,使定额中量与价分离,企业定额水平应该根据本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而定。

2.2最低评标价法的适用条件

1.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招标项目。

2.政府和国有投资项目。这一点也和国际惯例接轨的。

3.必须是工程量清单报价。实行“量”“价”分离,风险共担的原则,施工单位承担“价“的风险,建设单位承担“量”的风险。

2.3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的招投标。

采用经济评审的最低投标价中标办法的工程,要求招标人应当依据招标文件、设计图纸、现场条件和清单编制“四统一“的原则,科学地编制工程量清单。通过清单明细化招标内容,投标人按照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结合市场行情,企业自身实力,采用综合单价法自主填报价格。

如投标单位经营管理水平高、设备先进、施工技术方案合理,那么其投标的最终报价应当是最具有竞争性的。这恰恰体现了合理最低评标价法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即不断健全优胜劣汰市场竞争机制,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

2.4标底的编制及确定“合理价“范围

标底的作用是业主对招标工程项目造价的预测或是控制标准。它应按照招标书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以综合单价的形式编制,反映社会平均水平。

工程造价“合理“区间的确定,是合理最低评标价法的关键点和难点。如何体现“合理”,让工程中标价格低得有“度”,同时又保证各投标报价的“竞争性”,可以根据招标文件的具体要求,发标底为基准,分别确定上下限值。如果有报价低于标底的下限,评委会应对投标人进行询标,如投标人有充分依据能证实有低于该企业的成本价的可能,则仍算有效标书。

3保障合理最低评价法实施的系统工程

3.1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

在当今“僧多粥少”的建筑市场上,施工企业认为最低评标价法就是比谁的价低,盲目以低价抢到标,往往采取偷工减料,不顾工程质量的做法,最终难以形成合格产品。笔者认为承包商首先应该树立“诚信为本、质量为上”的服务理念,另外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管,确保工程质量。2000年1月30日开始施行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强调“五方”主体对工程质量在合理使用年限内负责,要求各建设主体提高质量意识。这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3.2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

目前我国正在试点实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这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办法。笔者所在的省份使用政府令的形式下发了具体的办法,它要求承包商向业主提供履约保函,非业主原因,一旦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违约或因故无法完成合同时,则保证担保方将对业主因此而蒙受的一切损失进行补偿,反之亦然。实践证明,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中标办法的工程要求不断推进了工程投标担保、工程承包履约担保、工程款无力支付担保制度的实施,有效地防范了不合理低价的出现;不断的规范了建筑市场秩序。

3.3实行限制分包,杜绝转包制度

目前有些施工企业靠低价中标后,再转手将工程转包给其他低级别的企业或个体施工队,坐吃管理费,从中渔利。笔者认为对分包问题,在招投时已经经过审查,如果承包商再非法转包,不仅监理单位不应允许,而且政府监管机构应该按建筑法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给与严肃处理。

3.4控制总量、实行市场准入,保护建筑业的合理利润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供过于求的产品,获取的行业平均利润应该低于社会平均利润,我们不希望因为采用合理最低评标价法,引发恶性竞争,酿成全行业利润下降直至亏损,这样势必影响整个建筑业的发展,也不能真正体现出合理最低评标价法的现实意义。我们要进一步从宏观上控制建筑企业生产力总量,尽量打破地方,部门、行业保护主义,对建筑企业实施动态资质管理,对不同资质的建筑企业界定不同的活动空间,通过投标保证担保进一步做好市场准入工作,保护建筑业的合理利润。

3.5深化项目法人负责制

项目法人负责制是实行招标投标、建设监理、合同管理、工程风险管理等制度的基础。深化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法人单位必须学会不用行政手段而是按市场机制去运作;必须学会不是由甲方而是聘请监理单位专家来管理项目;必须学会不是按领导者意志而是按工程合同来管理项目。只有依赖自身的优势条件(人工、材料、机械、管理费、利润等消耗指标和水平)去投标报价,才是项目法人明智的合理的选择。

4结语

实行合理最低评标价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项目法人负责制、建设监理、合理管理、工程风险管理(工程保险和工程保证担保)、资质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等制度的配套实施。虽然,目前正在推行的最低评标价法,由于受现行体制和环境的制约,还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不容置疑,较其他评标办法,最低评标价法无疑是最先进,最科学的,是需要我们大力推行和实施的评标办法。

参考文献:

1】卞耀武,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0.1

2】何伯森,工程招标承包与监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2.1

3】杨俊杰,国际工程报价与实务,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7.1

上一篇:浅析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 下一篇:浅议施工现场签证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