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公务员国考四热点

时间:2022-08-16 01:20:56

热点背后是新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变化,可能会成为2017年国考的风向标。

在申论和面试的考察中,时政热点是考察的重点之一,而且每年都会有新的时政热点出现。这些热点的背后是新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变化,随之而出的热词也可能会成为2017年国考的风向标。为了帮助广大考生了解时政热点和命题方向,现梳理出了四个热点,以便大家把握好时政脉搏,考出好成绩。

热点一:工匠精神

【新词来源】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在谈到2016年的工作重点时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到“工匠精神”这个词。

【基本内涵】工匠精神,顾名思义是工匠专注于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努力把品质从99%提升到99.99%的精神。众所周知,我国虽是制造业大国,但“中国制造”却总是徘徊在附加值较低的工业链条中,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老百姓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中国制造急须向“高精尖”发展。因此,重拾专注、坚持、纯粹的“工匠精神”在当今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深度解析】“工匠精神”的实质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创造力,强调精湛技术的重要性,着力于打造优质品牌,力争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变“制造大国”为“制造强国”。与其说“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不如说它更是一种品质,一种追求和一种氛围。以往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短期利益,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工厂老板等不及工程师匠艺精神的开花结果,社会也等不得工厂匠艺精神的精雕细做。于是各类假冒伪劣商品层出不穷,“打假”一直是永不过时的新闻;“山寨”流行,自主品牌难见踪影。整个社会充满了浮躁与急功近利,这意味着工匠精神所需要的痴迷,不再能得到回报,这就逐步摧毁了工匠精神存在的土壤。而工匠精神其利虽微,却能长久造福于世。

工匠精神的本质,一是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力争产品合格率达到99.99%。二是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三是耐心细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四是专业敬业,创造一流,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所以培育“工匠精神”是我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要举措。匠人精神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尤其在国家提倡“互联网+”战略的大背景下,智能化浪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席卷传统行业。对于身处大变革之中的制造企业来说,危即是机,“互联网精神”加上“工匠精神”,才是一个国家更合理的创新创业驱动力。

【出题角度】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创新核心竞争力;人生价值追求;品牌建设;资源保护与利用等。

热点二:教育扶贫

【新词来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要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基本内涵】教育扶贫就是通过在农村普及教育,使农民有机会得到他们所要的教育,通过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和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来实现征服自然界、改造并保护自然界的目的,同时以较高的质量生存。201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让6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走出贫困,是重点也是难点。“教育扶贫”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

【深度解析】要补上贫困地区的短板,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是我国整个扶贫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从某种意义上说,贫困人口的减少就是扶贫工作最显著的成效。就贫困山区而言,教育扶贫工程是一项能从根本上解决深山区贫困群众脱贫的战略性工程,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重大民生工程。

通过教育扶贫,不仅要为广大贫困地区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而且要带给这些孩子们一个崭新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熏陶。有更多的见识和渴望,或许更能让他们憧憬未来人生的幸福与向往以后道路的美好。让他们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和知识的美好,就能给他们延续一个梦想和希望。尽管这样的过程会很漫长,而且艰辛,但是正因为有了希望,我们才会有和贫困不断对抗的动力和支撑。这就是教育扶贫的治本功能。

【出题角度】精准扶贫;改善民生;教育公平;幸福指数;全面小康等。

热点三:绿色金融

【新词来源】2016年8月31日,包括“一行三会”、财政部等七部委《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绿色金融。在G20杭州峰会上,“绿色金融”议题首次被写入会议公报中,引发全球关注。

【基本内涵】绿色金融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银行的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深度解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支持绿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需求持续扩大。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增加绿色金融供给,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发挥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用的重要举措。

“绿色金融”随绿色发展应运而生,代表国际金融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对于我国金融业来说,更意味着将迎来一场巨大的变革。国家可以通过加大绿色金融政策引导、健全绿色金融法律法规、通畅信息交流渠道、加快金融机构改革、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等手段,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出题角度】金融机构改革;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创新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等。

热点四:“双创”

【新词来源】国务院总理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一词由此开始走红。几个月后,又将其前所未有地写入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予以推动。在2015年6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双创”再度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基本内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是国家基于转型发展需要和国内创新潜力提出的重大战略,旨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无穷智慧和创造力,让那些有能力、想创业创新的人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实现靠创业自立,凭创新出彩。

【深度解析】人的创造力是发展的最大本钱,中国有9亿多劳动力,每年有700多万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创业创新之中,催生了新供给、释放了新需求,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双创”是发展分享经济的重要推手。目前全球分享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路,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业创新,门槛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这有利于拓展我国分享经济的新领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双创”是收入分配模式的重大创新。千千万万人靠创业创新增收,更好发挥了“一次分配”作用,初步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众人创富、劳动致富之路,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分配格局。“双创”是促进社会公正的有效途径。无论什么人,只要有意愿、有能力,都可以靠创业自立、凭创新出彩,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上升通道,更好地体现尊严和价值。

【出题角度】科技创新;大众创业;公平公正;社会尊严;人生价值;发展成果共享等。■

(作者单位:品政教育)

上一篇:规避“平庸决策” 下一篇:中西部要增添互联网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