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传统养护模式,大力发展机械化养护

时间:2022-08-16 12:46:01

转变传统养护模式,大力发展机械化养护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江苏公路机械化养护现状,对机械化养护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江苏公路 机械化养护 发展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转变传统养护模式,大力推广和发展机械化养护,是提高公路养护作业质量、速度和效率以及安全的重要手段,是公路养护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公路养护技术的基本政策之一,是适应我国现代化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

1、公路机械化养护的含义

1.1机械化

即是用机械代替人力劳作,从而达到加快工程进度、保证施工质量、代替人力艰苦劳动、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1.2公路机械化养护

公路机械化养护是在科学的施工组织管理模式下,充分利用机械设备来代替人工作业的养护管理体系。这就要求公路养护部门加大投入和管理,努力提高养护机械的装备率和利用率。

随着公路养护体制的改革,机械化养护的内涵已经从简单的用机械代替人力完成各种养护任务,延伸到根据养护工程的质量要求、效率要求、安全要求、综合经济效益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配备和使用,使各种机械的技术参数、规格、数量相互协调,能以最大效益安全地完成养护任务并达到养护质量要求。

2、江苏省公路机械化养护的现状

根据调查分析,江苏省公路养护机械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养护机械配置总量不足,难以满足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带来的养护需求。我省近年来每百公里普通干线公路养护机械的配置水平大致在30台套左右。二是小修保养机械设备缺乏,养护作业效率和质量不高。目前,全省中修以上的养护工程项目机械化程度较高,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化招标、市场化养护、市场化机械配置”的模式,能够适应当前养护工程发展的需求。较为突出的矛盾在于公路小修保养的机械化发展问题,如面层快速修补机械、桥梁养护维修机械等较为欠缺。三是养护机械使用率低,闲置情况较为普遍。除部分劳动强度较大的养护作业,如路面切割、沥青洒布、摊铺、压实、土方挖掘等,专用养护机械使用率较高以外,大部分可以人工替代的养护作业,为了降低养护成本,使用人工劳动的较为普遍,造成养护作业效率较差、质量偏低、交通安全影响较大。四是应急抢险设备不全,公路应急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现阶段,虽然公路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已经建立,但应对各种突发应急事件,新成立的应急处置中心还需加强完善。2008年初的特大雪灾已经给公路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

3、发展机械化养护的主要措施

3.1建立相应的公路养护目标考核体系

3.1.1建立科学的养护检查考核体系,提高考核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充分体现机械化养护和人工养护的差异,体现对机械化养护的导向性。按照机械化养护的相关要求,制定有效的检查考核方法,加强中间过程控制,充实专业技术力量,不断提升市、县公路管理机构的养护检查水平。

3.1.2设定公平有效的奖罚体系。按照奖罚适当和注重长远的要求,明确机械化养护的目标和内容,完善“质保金”、“优质优价基金”、“缺陷经费扣减”、“企业信誉考绩”等奖罚制度,对养护企业形成必要的激励和严格的约束。

3.2从制度上强化养护市场监管力度

按照“政府监管、企业运作”的互动原则,充分发挥公路管理机构的养护市场监管职能,通过有效的制度设定,全面提升养护机械化水平。

3.2.1加强养护工程招投标和养护合同的管理,强化对机械化养护的制度性约束。在养护招标文件中,对必须使用机械化作业的养护内容和投标企业必须具有的养护机械配置提出明确要求;在养护合同中,明确规定必须采用机械作业的养护项目,并根据合同执行情况支付养护经费。

3.2.2强化公路养护的日常监管和社会监督。一是按照养护合同的要求,市、县公路管理机构对必须进行机械化养护的路段和作业项目要进行重点监管;二是推行养护路段责任公示制度,有效发挥社会公共监督的作用;三是完善企业信誉评级公示制度,将养护合同执行情况、公路管理机构的日常检查结果和社会公共监督纳入到养护企业的资信评定中,将企业资信等级作为养护招标和合同延期的重要参考指标。

3.3整合现有资源,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养护企业

从现阶段来看,推进养护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是突破目前养护市场地域限制、为机械化发展创造良好市场基础的必由之路。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应引导、鼓励养护企业以专业技术优势和专业机械为依托,通过养护企业之间的联营、兼并、整合,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养护,从而为养护机械化的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根据区域路网规模、养护工程量和养护类别以及作业方式,按照“分工明晰、突出专业、优势互补、高效运行”的原则,进行养护市场细分。对公路保养等技术含量较低、需要的机械投入资金相对较小、劳动密集型的养护业务,稳步推行社会化养护;对路面、桥梁、防护设施小修中技术含量较高、需机械化作业、机械设备投入大的养护业务,通过市场自身的调节功能,促进和引导现有养护企业资源的整合,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养护企业;鼓励成立专业性、区域性养护公司,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三新”技术。

3.4以市场引导为主,促进养护企业主动加强养护机械配置

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格体系。在签订合同和计量支付时,按照实际养护方式进行测算,对需机械化作业的养护项目,根据机械化养护和人工养护的定额差异,核定养护经费,从而以价格为杠杆,通过差别定价,提高养护企业购置和使用养护机械的积极性。

3.5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体现公路养护的社会公益性

在积极培育公路养护市场的同时,组建以地方公路管理机构现有力量为主体的公路应急处置中心以及专业化的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对于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养护项目和应急抢险性质的养护任务,可以由公路应急处置中心承担。中心应加强此类机械配置,保证养护作业质量和效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公路畅通、提升服务品质,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

4、机械化养护的发展趋势

4.1预防性养护设备将受到关注。预防性养护是指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路面轻微病害进一步扩展,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养护手段,如稀浆封层、微表处等养护技术。

4.2低碳环保型养护设备将受到青睐。公路部门应积极推广符合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的绿色养护技术。随着干线公路网络的日益完善,在旧路的改造过程中,对废旧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已迫在眉睫。如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热再生、就地冷再生、厂拌再生、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等技术和施工工艺,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4.3路面快速修补设备将受到重视。在低温、雨季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公路养护部门尤其需要及时高效地修复路面随时出现的严重病害,保障行车安全,如沥青路面综合养护车。

4.4公路应急处置设备将大有作为。在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后,公路部门需要快速抢通道路桥梁,提高应急抢险救灾的能力。如战备钢桥、铲雪车、除雪除冰车、清障车、高空作业车、起重机等都将按管养区域合理配备。

参考文献:

[1]公路养护机械化与机械化养护/贾长海,展朝勇.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06。

[2]浅谈高速公路养护设备的合理配置/张竹平.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7.01。

[3]公路机械化养护的现状与思考/ 樊江顺,焦生杰.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4.01。

[4]公路养护与管理/ 陈淑贤.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07。

[5]江苏省干线公路养护机械化发展指导意见/ 江苏省公路局.2008.07。

[6]“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 交通运输部.2011.09。

上一篇:状态检修在电力通信设备应用于研究 下一篇:论几何秩序在米兰大教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