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生态建设 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7-26 03:50:29

加速生态建设 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目标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来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生态建设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包含着生态的,生活的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生态无疑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森林是自然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即将其物种和生态多样性,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发挥其多种功能,保护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以及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既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满足其需求能力。可持续林业从健康、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良好的环境及主要林产品持续生产等方面,反映了现代森林的多重价值,对区域乃至整个国家、全球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渗透到人类生存时空的每一个领域。

二、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森林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基础,既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蕴育物种等多种生物功能,又有贮碳释氧,吸纳粉尘,降低有害气体、阻消噪声、美化环境、防治环境染污等多方面功能。

1、森林能提高大气质量。体现在:吸碳放氧,增加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有效地减缓温室效应。

2、森林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息相关,为微生物动物提供栖息环境,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生物在森林中栖息繁衍。

3、森林可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土壤对降水有极强的吸收和渗透作用,其稳渗速率一般在200mm/h,比世界上最大的降雨60mm/h还要大得多。森林的枯枝落叶层可以吸收2-5mm的降水,还可以保护土壤免遭雨滴的冲击。

4、森林能有效遏止沙漠化。林网超过10%,沙地植被盖度超过0.3,沙暴的危害就会减少到最小限度。

5、森林可防止地力衰退。林木的根系能固持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收利用盐分;枯枝落叶可增加有机质、腐殖质,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6、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是“绿色水库”,森林及其土壤像“海绵”一样可吸收大量的降水,并阻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起“空中水库”的作用。据测算,森林蒸腾的水汽58%又降到陆地上,可增加陆地降水量21.6mm,占陆地年平均降水量2.9%。

7、森林能消除噪声污染。据测定,100m的防护林带可降低汽车噪声30%,摩托车噪声25%,电声噪声23%。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

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强调维持地球物理系统稳定,调整地球自我修复能力,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担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生活资料(燃料、食品等)与生产资料(原材料)的双重任务,满足人们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在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还在于为广大林农提供就业机会与生存条件,为脱贫致富提供经济来源。

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主要是满足人类社会在能源、资源、资金信息使用的效益和增长率以及对林业及其产品收益的需求最大化,保证林业生产者的长期利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的实现,在现实的条件下,除林业生产者的实踐外,还需要实行生态补偿和国家扶持等政策和机制保障林业生产者的经济可持续性。

四、加速生态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1、完善生态林业系统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决策体系。合理设置林业生态建设管理组织,调整生产力布局,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真正明晰产权,持久地推行森林资源有偿使用、转让和资源资产化管理,建立现代化林业运营模式,构建新的林业产业群体,确保生态林业增加。

2、制定和完善政策、法制体系。(1)通过政策引导和调控、法律规范约束和行业标准规范,促进全社会参与林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化林业生态管理。运用税收、金融、价格、投资等经济杠杆和产业政策,调整利益结构,保证林业投入,防止短期行为。(2)实行生态税收和碳汇政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不断重视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生产率,重视林业社会化产品服务功能,使经济发展的优先领域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向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率。扩大务林人就业机会。(3)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律体系,加大政策调控力度,创造良好的生态林业发展的法制环境。

3、建立相应保障体系。我国人口众多,森林资源相对短缺,人均森林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森林占有量的20%;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包括:①、政府调控(政策支持);②、科技支持;③、资金支持④、意识支持;⑤社会公众参与。

4、加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及应用技术研究。尽快研究建立人工林集约经营体系,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及其配套技术系统,开发森林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技术和森林灾害预测、预报、预防和应急反应能力等技术。完善林业保险机制,加大对林业保险投入,减少林业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试验示范区。探索生态建设的正确途径和措施,解决其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

5、实施科技造林,增加生态林业总量。以经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采用“数字林业”和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生态建设管理精确化;鼓励林业科技人才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联合,创办林业开发实体,加速林业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全方位、多方面造林,除了国家现已实施的一些项目造林外,还可实施路网造林、库渠造林、庭院造林等增加生态林业总量;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完善森林生态系统监测体系;狠抓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利用高新技术提升林产品加工,拓展林产品用途范围和利用率,增加林产品价值,增强林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生态建设步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生态林业的建议与可持续发展》新华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王杰 2010年11月。

[3]《生态环境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分析》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艾连和孟祥彬2012年6月

[4]《论生态林业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利忠四川林勘设计 2004年4月

[5]《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及其构想》向艳辉 四川林勘设计2003年3月第1期

上一篇:提升跑道安全方法研究 下一篇:深圳机场雷雨条件下塔台指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