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琪:让科普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时间:2022-08-16 12:20:25

钟琪:让科普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报告数量达8000多场,听众300万人次以上——走过近15年春秋的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有充足的理由为此自豪。演讲团团员也从最初的8位发展到如今的40多位。

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59岁,平均年龄65岁以上的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在各省市的中小学和高校,乃至政府公务员群体的认知中,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已成一个品牌,是如今社会上开展科普宣传的一支活跃的队伍。作为该团的创始人、第一任团长、现任荣誉团长,钟琪老人回首建团路,如今说来还是心潮起伏。

刚退休就接了一个大难题

现年76岁的钟琪老人,是中国科学院的退休老专家,用她自己的话说,退休10多年,她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组织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

时间回到1997年的春天,钟琪老人刚退休不久,一个艰巨的任务又落在了她的肩上——搞科普。那时候,书店里满是复习提纲、升学指南之类的书,科普书却少得可怜。科普怎么搞?是个大难题。接了任务,钟琪找了两个朋友帮忙,一位是老领导陆绶观,一位是条件局副局长王永乐。我们3人一般用星期天开会,地点通常是我家客厅,天气好时就到北京大学未名湖畔。钟琪和几个老朋友讨论了一次又一次。“为什么不成立一个科普演讲团,让科学家用演讲的方式与听众面对面?”——一个想法从钟琪的脑海中跳了出来,就这么办!就这样,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应运而生,这在当时是一个崭新的创举。它的成立,让很多老科学家们开始了充满欢乐的科普新旅程。

建团初期,演讲团的科普重点放在中学。由于缺乏经验和必要的联系,开始时连中学的大门也摸不着,后来干脆买了部北京市电话号码本,照着上面的学校地址一个一个邮寄去科普演讲团的简介。因为我们对科普演讲没经验,又没什么书可参考,不敢在北京全市推开,所以选择先在北京市海淀区试点。为了在北京市海淀区推动这项工作,争取海淀区教委的支持,当时年近6旬的钟琪骑着自行车去找海淀教委的办公楼。不久海淀区教委有个会有20多位校长参加,会后给了钟琪10分钟介绍演讲团的情况,这就是演讲团的第一次宣传活动。钟琪说:“我们就这样小心翼翼、认认真真地开始了在海淀区各中学的科普讲座。由此,从第一位专家试讲,第一次科普团的宣传活动,第一次的正式报告,到第一次去外地做科普报告,演讲团逐渐被人们所了解。”

挑团员比挑女婿更严格

在采访中,年逾古稀的钟琪对创建之初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5万元启动资金,没有办公室和任何办公设施,中国科学院老年科普演讲团就这样起家了。钟琪与陆绶观、王永乐共同研究了目标、宗旨、对象、成员资格与“入团”的评审办法,开始组建队伍。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从建团开始,钟琪团长就制定了一系列遴选团员的标准,光有学术水平还不够,哪怕你长期担任学科带头人,著作等身,还要看你课讲得是否深入浅出、通俗生动。

首先是要热爱科普事业,还要人品好、有深厚扎实的科技背景、有较好的表达能力、没有口音、有团队精神。团员遴选也有严格的程序,在由个人申请或他人推荐后,演讲人要经过拟定科普演讲提纲、聆听学习老团员的科普报告、准备科普演讲PPT、试讲、多方代表评议、大家帮助修改、再试讲等环节,合格者才能最后走上讲台。有的人虽然试讲通过了,但是在学校正式做报告时,团里还要有人去听,再提意见,使之不断改进。如果讲了四五次效果仍不行,就淘汰了。科普有其自身的特点,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

因此,每当有人“申请入团”,钟琪团长提出要求,新成员要进团讲科普,就需要“过三关”:第一步审查演讲提纲,第二步在演讲团内试讲,第三步是到中学给教师或者学生试讲,只有这三步通过,才能成为正式的团员。

每一位能通过严格“考核”的科学家都不简单。在央视夕阳红节目的访问当中,主持人戏称钟团长挑“团员”比挑女婿还严格。“不论留下或是淘汰,凡是来参加试讲的专家,我们都十分敬重,因为他愿意为了做科普报告而来接受严格的评审,表现了他的气度。即使被淘汰了,也不失为一个有胸怀的专家。”钟琪说。

演讲团有了不少回头客

中国科学院老年科普演讲团从建团之初就提出了“科普报告要出精品”的目标,是要让听众感觉听科普报告是享受而不是负担。我们力图改变两种看法,一是科普不过是随便讲讲,谁有点知识都能讲的看法;二是听众认为科普没意思、太枯燥的看法。我们认为,科普工作不搞则已,要搞就要高质量,这样才能长期持续下去。科普对一个民族十分重要,只有高质量,才会有真正的、长期的效果,所以我们追求“精品”。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转基因、遥感、航天等高新技术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这就引起了听众的兴趣。同时,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孩子们运用互联网等手段拓宽了知识面,但对一些科学现象并没有深入了解,这就需要专家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演讲中不断增加前沿科技,让他们能更加全面了解最新的科学进展。”钟琪老人说。

为了满足更多听众的需求,专家们从内容到讲课形式不断地进行了完善。要求每位团员做到演讲内容年年更新,专家一年至少要修改两次演讲稿,把特色放在“新”字上,紧跟科学发展的前沿。比如我们在讲授遥感知识时,第一个环节就是展示这个学校的遥感照片,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最贴近的事例,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

经过专家们的不断探索和努力,现在,中国科学院老年科普演讲团的演讲质量越来越“精品化”,听众们对科学的兴趣随之越来越大,做科普,也就成为这些专家们的最快乐的事情。其实,演讲团的目标并不在追求场数和人数,我们只追求质量。为了讲好每一堂课,我们还要求听讲单位限制人数,每场不超过500人,以二三百人为宜。“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西部行”、“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等系列活动,面向全国做讲座,由于讲座质量高,很多省市成了演讲团的“回头客”。

钟琪团长告诉记者,她之所以严把质量关是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升学压力大,能抽出时间听科普讲座是顶着学校和家长的层层压力的,同时,一场好的科普讲座会给青少年开启科学的大门,而一场劣质的讲座会断绝孩子们以后再听科普报告的可能。团员们都在努力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手法来阐释复杂深奥的科技问题,使科技知识能飞出“象牙塔”,“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创办至今,演讲团几乎走遍全国,无论是戈壁大漠,还是偏远山区,无论听众是几百人还是几个人,只要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将最精彩的报告献给听众。仅2010年,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就做了1079场报告。

播撒科学的花种

钟琪老人写过这样一段话:“有人说,播下一粒花种,迎来整个春天。我们没有这么奢望,但有一个信念是绝不动摇的——今天播下的种子,总会发芽成长的。”正是凭着这样的理念,一批批科学家走进演讲团,为公众播撒下科学的花种。

在建团之初,演讲团锁定的主要对象是中学生,因为人们世界观的形成是在中学,中学时期对整个人生很关键。

“以前,对我个人而言,科学是庄严的、严肃的,因而也是乏味的,科学家也是如此。但是中国科学院老年科普演讲团的潘厚任教授用既风趣又通俗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太空人的衣食住行,从他那充满感彩的语言中,流露出他本人对科学工作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唤醒了无知的我……”

写下这段话的是宁夏灵武中学的一名普通高中生。在钟琪老人一个厚厚的记事本上,类似的来信摘抄还有很多。

“我对生物这门课不了解,学起来有种迷茫、无力的感觉,一直没有兴趣。就在这个时候,孙万儒教授给我们作了生物技术的报告,讲了国内外关于‘克隆’的历史、未来以及将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等问题……我深深爱上了生物,并且对孙教授非常崇拜,我立志将来也一定要为生物科学领域作出自己的贡献。”宁夏西宁的学生说:“这是我上学以来参加过的最好的课外活动!”“西部学生的经济条件差,但是求知欲并不差!希望你们再来!再来!再来!”

山东诸城繁华中学高三学生说:“繁华中学做的最大好事是把你们请到繁华来。”

钟琪对记者说:“做科普对社会是很有意义的,我自己的人生观就是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我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对我一辈子都有用。所以我也希望科普教育可以影响我们现在的青少年,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真正成为一个有科学素养的人。”

钟琪认为,如果你的科普报告做得好,让学生们信服,他们就很想了解你在人生观方面的看法。这时候,科学家的人格魅力才会逐步显现。

钟琪对记者说:“我们做科普,就是要让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要让青少年从小就意识到我国的资源状况、环境状况,从小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让他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钟琪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事例:有统计资料显示,在一年中,全国学生车祸死亡的有2889人,而这些人中85%是由于违反交通规则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是这些学生不知道交通规则么?当然不是。这些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不遵守社会秩序,不是因为他们缺乏科学知识,而是缺乏科学素养。

其实,在平时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随地吐痰、乱丢口香糖、长时间地放水洗澡……

“我们做科普工作,不但要提高他们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对于现代人来说,科学素养太重要了。我希望我们科普演讲团专家们的真知识、真学问、真人格可以实实在在地感染一批年轻人,能感染几个是几个。”

“《读者》上曾有这样一段话: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素质,知识是外在于你的东西,是材料、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道’,只有当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到他的生活与行为,才能称之为素质。”钟琪借用这段话描述了自己从事科普工作的本质所在。

一生事业的延续

“老科技工作者其实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他们有空闲的时间、丰富的经验,还有对社会充满热情的责任感。”钟琪说,这些以科技传播为己任的“高龄科普明星”们,无疑为中国科技界的科普工作做出了表率。

谈及科普事业,钟琪从不认为这是一个负担,除了收获了感动,他们也收获了健康的心态。一个人做一件事,如果没有名利的追求,就会很轻松;背着包袱走路,当然很累。钟琪老人说:“我们团提倡的是讲奉献、讲育人、不讲条件、不辞辛苦、不计报酬。夕阳人干朝阳事业,自有一番激情在。”没有名利的拖累,大家心态平和,团内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不发牢骚,只讲高兴的事。一出差,大家一路欢声笑语。心态好,确实有益于健康。为了做好报告,团里特别强调报告的新颖性,要求大家更改专题最新的科学研究动态。于是,他们不断上网查资料,还要经常去书店、图书馆,不断修改完善报告内容,这就使脑功能不会退化。报告做得好,听众高兴,专家也高兴,听众兴奋,专家也兴奋,一兴奋,免疫力就提高了,所以大家的身体都不错。用钟琪的话说:“参与科普演讲,专家们不仅能保持大脑的活力、快乐的心态,也能提高专家们的免疫力。”

未来,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专家们还会不断走下去,让更多的人品尝科学的甘甜。

钟琪说:“对我来说,退休前搞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是要将成果用之于民。退休后搞科普,是要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普及于民,追求都是一致的。科学,是国力的灵魂。退休10多年,我只做的这一件事,其实也是我一生事业的延续,感到非常高兴、满足和充实。”

上一篇:大秦国的反演变斗争 下一篇:倒霉蛋为什么总碰不到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