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朗读教学的“左右逢源”

时间:2022-08-16 11:44:09

低段朗读教学的“左右逢源”

摘 要:朗读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重要途径,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更是小学语文低段教学最重要的阅读训练。它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本的意义,感受文章的韵味,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感染。因此,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共同向着重点指导低段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努力。然而,要在时和空极为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促使朗读效果事半功倍,获取教益的最大化,重要而关键的是教师有效的朗读教学指导的功力。

关键词:朗读教学;低段;课文联系

一、联系上下文,读出语句的小秘密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文本,不仅要从整体上理解文本的故事内容,还要使学生在此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体验到文字的优美并懂得其中的道理。如何克服时空障碍达到这些效果呢?这就需要老师发挥聪明才智,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发现字、词、句中隐藏的关联性,增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譬如,我在指导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材中的《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理解冬天蚂蚁的幸福生活和蝈蝈的又冷又饿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从而使学生领悟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备无患防患未然”的道理。受到该方面的情感的熏陶,我先指导学生联系前文,回想在炎热的夏天,蚂蚁和蝈蝈的不同表现,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看法,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圈圈画画,然后引导学生一起来交流两种小动物形成不同结局的原因,抓住“有的……有的……”“个个”“满头大汗”这些描写蚂蚁劳动场面的重点词语,抓住“笑”“乘凉”“有的……有的……”“个个自由自在”这些描写蝈蝈的心理与悠闲的生活状态的关键词语,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辛勤劳动与幸福美满的生活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最终使学生悟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备无患,防患未然”的真正含义,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朗读全文,这时,课文的思想情感得到了升华,学生的朗读也能读出感情来。

二、联系生活经验,品出词语的严谨

文章是生活的缩影。阅读文章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体验、理解生活的过程。学生是活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日常生活经历在增加,对生活的真切体验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生为本”,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生活经验,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自身的经验、知识迁移进文本,引导学生“读到关键词语的背后去”,实现有效朗读。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材中的《乌鸦喝水》时,字里行间有许多关键而严谨的词语,如“半瓶水”“许多”“一颗一颗”“渐渐”等。在教学中,我为了能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用得“恰到好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水渐渐升高的原因,文中有哪些词语直接告诉我们了,并设计相应环节请学生在准备好的水瓶图中,根据我的提示――乌鸦叼起一颗小石子放到瓶子里;乌鸦叼起另一颗小石子放到瓶子里……画出相应的水位。“乌鸦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最后请同桌相互检查图画中是否体现了水位的逐步升高。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以生为本,就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勇敢放手,指导学生自己学习、体会、理解。

三、联系文中插图,悟出语句的真切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随处可见色彩丰富的文本插图,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使得学生能借助图画轻松地识字、释词、学文,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训练,从而把课文内容与具体事物紧密结合起来。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低段小学生而言,其作用可见一斑。

美丽生动、情感丰富的句子最容易使人沉醉其中、抒感。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时,一定要将这方沃土辛勤耕耘并喜获硕果。如,在教学《咏华山》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华山的雄壮与高,将“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这段话单独拿出来让学生反复诵读感悟,其间适时地穿插课文插图和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细细观察、分析、想象华山的高,步步深入,层层提高,情到浓时引出――啊!华山真高啊!这时,学生的情感自然流露,感叹由内而外迸发出来,朗读真切而富有感情。

接下来老师的“宋代的寇准此时站在华山顶上,欣赏着华山的美景,感受着华山的高时,他不由自主地说――”引出课文中的诗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十分切合此时、此境、此情。

四、联系课堂现有资源,生成灵动课堂

新课改提倡课堂的生成性,就是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智慧,练就一双慧眼,发现课堂中的一切有效资源,如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反应,设计引导语或调节原先的教学环节而继续教学,这样的课堂更具灵动性。正如萨特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与人交流梦境,情感交融就会撞击出思想的火花。学生是一群独特的教学资源,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只有在学会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并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时,通过筛选进行提炼引导,终能使“你一句我一言”的课堂问答相互撞击,相互影响,从而震撼心灵,让“良驹”成为“千里马”,活跃课堂氛围,达到指导朗读的效果。

朗读当然要“读”,但要读得有效,使学生在读中悟,丰富感情,获得较大的发展,一成不变的朗读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那样会影响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导致疲劳而停滞不前。因此,在充满着“读”的课堂中,在不断变换读的方式(齐读、个别读、自由读、赛读、引读、分角色读……)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教师不仅可以有点睛之笔的范读,学生之间的有效朗读更胜一筹,因为根据低年级的年龄特征和善于模仿的认知特点,同伴的榜样引导作用这一力量是无穷的,再加上教师在旁的“适时点拨”与肯定引导,从重点词句、朗读技巧、情感背景等方面点明指导,这样,既能肯定读得好的学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巩固朗读兴趣,又能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在模仿中很快领会,甚至升华,或许还能产生新的生成,何乐而不为呢?

朗读,在低段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如何在有限的“时空”里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心随文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慢慢引导学生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倾听的耳朵,在课文的海洋中随心遨游。

参考文献:

王惠彩.小插图 大田野:浅议插图在小学语文课文中的作用.现代教育教研,2009(06).

上一篇:新课程中语文课的解读 下一篇:小学科学学科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