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语文课的解读

时间:2022-09-08 09:23:40

新课程中语文课的解读

新课程是新的起航,它带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它带来的是课程教学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深刻的,也是全面的,它融汇在教学的全过程,并将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状态,进而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生活质量。新课程促动的是多方面的,新课程的进程会告诉我们很多。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不仅是发展的必然,也是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教师与学生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长期以来教学存在一些误解:机械教学导致教师的高被动性。教师被动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机械被动地教,教师将自己看做是教材和大纲的被动执行者,教材怎么讲自己怎么用,教师长期被教材所牵引,被束缚,对课文内容、时代、主旨提炼不加现实生活的外展,缺少升华,不加思辨,甚至不能结合课堂实际,导致教师成了被动的教者。

传统教育模式的特征一贯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在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操控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课堂实施几乎全部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教学实质是方法的中心,特别是导致在语文教学的中心是教材,以教材为准,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牵绊甚至受到抑制。还有就是教学中存在着以学科教学为中心,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况,甚至是把语文教学变成了分解式,部分教师分解逐个内容,把教学内容变得支离破碎了。以往的教学变得以课堂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知识传授,轻视生活感受,教师比较注重文本解读,轻视孩子们的心灵成长,教师被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学生成了被动接纳的机器。

仔细解读新课标,体验新课标才觉得:语文教材并不是学生进行储备知识点、增加训练点的仓库,学生不是什么都装的容器,语文教材不是进行思考和语言训练的模子。语文教学不是为培养循规蹈矩者提供使他束缚的规矩,而是培养学生语言感觉、培养生动的想象力、创造力,开发学生心智模式的方向盘。语文课就听读活动而言,它可以提供类似剧本中好的台词,在学习中,通过语言的艺术达到艺术的沟通――再创造优秀的语言作品,学生通过理解、阅读、背诵,思考进入角色当中,体验作者,即进入语言作者的感情世界,从而了解作者内心。教学中的写,可以在生发中提供好的“戏剧冲突”,让学生进入现实生活中可能的角色中,去进行必需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而优化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学习活动是实践。实践出真知。学习是学生的生活,也是他们的生命实践。新课程的解读是多元的,新课程的变化是深刻的,是更为人文、更为科学的育人。

上一篇:借我一双慧耳 下一篇:低段朗读教学的“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