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学生口算正确率及速度的提高初探与反思

时间:2022-07-28 05:54:41

低段学生口算正确率及速度的提高初探与反思

摘 要:口算,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计算手段,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口算的基本功主要来自低年级,而低年级则以计算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表内数的乘除,学生能正确并快速的掌握口算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为以后学习运算定律打好基础,因此,要求低段教师要注重学生口算的训练。

关键词:口算训练;速度;正确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11-02

口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最基本的运算能力,是一切数学学习的基础,口算能力还是衡量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口算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懂得口算的算理,通过一定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再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基本口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1】而对于低段的学生(特别一年级)来说,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口算的重要性,而且对枯燥的计算没有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低段孩子的口算速度以及正确率,成了数学教师的教学重任。

一、低段孩子在口算中遇到的困惑及对策

低段儿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够成熟、认知水平不高加上学习的习惯差,导致在计算时比较粗心,容易把数字抄错,如1与7、6与0,、4与9等都容易抄错、写错或者因为潦草而看错的情况出现,于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提高低段学生口算计算正确率的前提。

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如:小组口算比赛夺红旗。这种练习,在培养口算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集体荣誉感。教师还可以自制演示活动口算卡。用两块大小不同的圆形纤维板或胶合板等,中间用钉或螺丝固定,大小圆板上分别写上0~99的100个不同的数字口算板上,中间写上运算符号。使用时,教师可任意转动圆板,组成需要的题目,训练学生快速反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二、重视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1-3年级的孩子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口算训练是体操中的重要一节。口算训练时学生在瞬间要进行各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把试题进行“分解、转换、变式、重组、……”从而达到迅速、准确地解答。口算训练的任务就是要在引导学生正确解答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当中,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口算速度以及正确率,我试着用多种方法去教学,觉得要想提高口算速度以及正确率,可采用如下方法对学生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

1、养成习惯,每天训练

“曲不离口,鼓不离手”,口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我们得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和训练。比如在学习完10以内不进位加法后,我就准备了81张加法算数卡,每一个1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算式都不落下,让学生口算。在第二天学习了10以内不退位减法后,我又把45个不退位减法算式连同之前的81个加法算式一起在每天早上或者数学课之前让学生口算练习。越学到后面,积累的算式卡片就越多,不断的重复,让学生熟能生巧,一看到算式就知道答案。

2、灵活多样,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我觉得在口算教学中我们也要提倡口算方法的多样性。

(1)学校训练,培养兴趣方法。多做多练是前提,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的培养出计算的方法,尤其是目标教学加法交换律、加法分配率从中可以获取。口算练习要活泼、生动、多样化,在训练中经常采用的方式有出数游戏、听算、开火车、对口令、找朋友、擂台大赛、定期检测等等。

(2)家校合作,提高小孩口算能力。学习仅靠学校里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家长如何一起来提高孩子的口算速度与正确率,这就需要家校紧密联系,作出相应的对策。

这里有一位教学口算比较成功的家长与我分享他的教学计划。每天放学,他都要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当天的口算情况,而面对孩子带回家的那些口算练习,他不是急着让孩子完成,而是先进行口头计算,教孩子“认算式”,再给孩子计时,错一题扣5秒,看看是不是每天在不断的进步。他给我看的一份时间记录,孩子从最初的20题需要2分13秒,5天后成功突破2分钟,在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孩子都能在1分钟内完成20道题,远远超过了课标要求的“一分钟口算8道算式”的要求。

3、重视算理,提高质量

口算要让学生理解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算法,不能单靠机械记忆或死记硬背。在弄懂方法,掌握算理的同时还要注意口算方法的多样性,解决某个口算问题要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自己提出不同的思路。在口算教学中口算方法是否是学生个性化思维的结果,我觉得是很关键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尽可能把自己的方法讲出来,也让学生“多中选优,择优而用”。

教学一种新的口算方法,要给学生讲清算理。比如口算5×17,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能正确说出得数,而要让孩子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数的组成上,从而说出想的过程。10+7=17,把17分成10和,再5×10+5×7=85,同17×5直接数算的结果相同,但它不仅反映了口算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还培养了以后学生对乘法分配率的认识。学生只要敢想,教师就要进行鼓励。

三、口算训练中存在的误区及反思

在不断的尝试中,学生的口算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总有一些后进生进步缓慢,导致班级里面口算速度与正确率悬殊拉大,这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回顾自己在口算教学上的方法,导致个别学生口算能力提高不明显,主要是存在以下误区。

1、只重视练习形式,忽视练习实效。

如果教师只是以学生口算结果正确为目标,虽然分析了口算思维过程,但不帮助学生比较口算方法的优劣,那么比如5+7,总有学生是在5的基础上接下去数7个,甚至掰手指。

2、只重视全班练习,忽视个别训练。

口算的方法是多样化了,是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跟上呢?在“开火车”过程中,慢的小火车如果是因为某位孩子的原因,教师是否单独对他的口算训练制订方法。

在新课程教学中,即要重视算法多样化,更要重视口算算理的教学;即要提高全班口算效率,更要注重个别学生的口算训练。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口算能力,为学生有效的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 福《浅谈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2009(09)

[2] 张建林 有效提高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思考,数学大世界,2011(06)

上一篇:学案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下一篇:谈生物课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