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对卡通片人物形象的影响

时间:2022-08-16 11:20:48

本土化对卡通片人物形象的影响

与许多艺术形式一样,“看一个国家的美术电影是否趋向成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看作品中是不是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元素、艺术趣味和适应本民族的欣赏习惯,也就是这个民族在其漫长的艺术发展道路上,是否已逐渐形成对客观对象的表现形式认知的美学原则。”[1]当前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动画师关注和研究本土文化,寻求适合本土文化生活的作品,本文通过对当前各国本土动画形象的发展分析,找寻各国本土化对动画形象的影响。

一、美式动画形象的多元发展

美国动画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生产模式,有了自身成熟稳定的美式风格,成功塑造了无数给世界人民带来欢乐和幸福的经典动画形象。如:大力水手、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史努比、猫和老鼠等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动画角色。美国动画多带有英雄主义色彩,诙谐、幽默,充满喜剧要素。动画形象的造型风格多变,题材多样。从 1907 年第一部动画 《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到现在,从它的历史脉络上看,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动画的形象是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过程。而多元化发展的动画形象正是迎合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不同的题材和素材。然而,纵然是多元文化的发展,美式动画中所折射出的 “美式精神”却是贯穿终始。当然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都不可能脱离其历史和文化背景而单独发展,美国动画形象中所透露的美国人强烈的精神特质和世界观则是他们文化精神的体现。

如果将美国动画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那 1907 ~ 1949年则是美国动画片的起步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以《白雪公主》《小鹿班比》等为代表,该时期的动画形象多圆润、饱满,人物形象善恶分明; 1967 ~ 1988 年是美国动画的发展高峰时期,以 《小美人鱼》为代表; 1989 年到如今是美国动画多元化发展的时期。这时期的美国在动画创作上热衷于借鉴广泛的文学作品,特别到了 1989 年后,对于文学作品的挖掘更为广泛,在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动画题材的多变和动画形象的多元。《埃及王子》 《花木兰》《狮子王》《功夫熊猫》都是在世界文化中挖掘的民间故事和经典文学著作,这些以各地文学作品为背景的动画也成了这个时期的典范。这些故事经过成功的改编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共鸣,并获得世界人民的认同。尽管这些题材多样的动画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却仍然保留了美式文化的强势特征。2008 年, 《功夫熊猫》的上映,无疑给了中国人强烈的震惊。影片中处处折射出的中国文化以及片中所透露出的儒家与道家思想———追求和平与安宁,体现出美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研究的深入以及对影片细节的严谨态度。《功夫熊猫》无疑是一部中西文化元素相互混合的产物,它成功地利用了中国的传统符号———虎拳、螳螂拳、猴拳、鹤拳、蛇拳,并巧妙地拟化为相应的几种动物。但这样一部中国题材的影片却处处体现着美国的幽默文化,以美式的调侃风格向我们讲述了这个中国故事,成功打造了这部在东方神秘元素包裹下的典型美式动画。

美国对于多元文化的挖掘不仅仅停留在一、两部影片上,像迪斯尼所制作的 《花木兰》,就不是完全的东方文化,而是在将这部中国典故美国本土化的过程。虽然当中的人物造型借鉴了中式造型,形象上对中国画有所借鉴和吸纳,并将这些土生土长的中国元素整理、概括到了动画人物形象设计中去。但人物的性格灵魂确是不折不扣的美式形象,用完全的迪斯尼式的惯用形式,赋予她新的灵魂。木兰的勇敢、果断和追求自由的美式风格都不是中国传统中的人物性格,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兼顾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拥有多元文化的影片。而这种多元文化及元素并存的后果,则是为更多的国家和民族所接受。美国在这个时期的动画造型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突破了本民族的特色,对其进行不断充实与变化,并加入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将动画受众群体不断拓宽。

二、日式动画形象的兼收并蓄

作为动画出口大国,日式动画形象有着强烈的区别于别国的民族特质,他们擅长中西合璧,利用各种有利资源与本国元素结合创造出更适合传播的动画形象,但不管是怎样的文化融合,日本动画形象始终表现出日本人的民族特征,也使人们一眼就能分辨出动画形象的国籍。日式动画本身题材就较为多样,对于不同文化的吸纳也不拘一格。在日本动画中有非常多运用到中国神灵传说的典故,大量对于中国经典文学著作的改编,仅 《西游记》和 《三国演义》在日本动画和漫画中就被改编成多个版本。

日本动画在素材的挖掘上可以说无所不至,因此所针对的受众群体也相当广泛,对各国文化的兼收并蓄,从历史、架空、科幻、爱情到心理,包罗万象。就像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说过的那样: “每个人都应该用话语来表达真实的自己,我要用这个动画里的人物来讲述生活的理由和力量。”日本主流动画人物形象的塑造多以反映青年一代的生活、成长经历为主,并加入了日本民族独特的精神文化。当下主流的几大动画 《海盗王》《火影忍者》,在人物刻画上都以 “奋斗、友情、胜利”为主线,讴歌友谊、责任感、武士道精神、团队合作、勇敢与奋斗。在 《海盗王》中的主角路飞,是个天生爱吃肉的家伙,火一样的热情、爱憎分明、乐观、傻傻的一根筋到底。人物造型塑造上较为简单,日式的大眼、小鼻子,黄色草帽和弹力橡皮身体是他最大的特征。表情夸张,无骨橡皮身体给了这个角色很大的空间,特别在打斗中的强夸张和强透视让所有的观众都过足了武打戏的瘾。路飞头上黄色的草帽是从一开始就伴随他的,代表着路飞的一段回忆,是他实现自己诺言的重要信物,最终成了路飞的典型标志,“草帽小子”也正是由此而来。

除了人物性格的特质外,日本动画形象的造型向来以唯美著称,比例夸张,富有强烈的梦幻主义色彩。大部分的日本动画形象拥有大而明亮的眼睛、小嘴、翘鼻、身材高挑,造就了人们心目中最为理想的形象黄金比例。因此在日式动画中,不管是怎么样的文化混合,日本动画形象也带着自己独特的民族特性,并将日本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展示给世界。

三、中国动画形象的西学东渐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 “西学东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对中国的文化和生产模式都有较为深重的影响,甚至转变了近代中国动画的传统制作方式。中国动画发展的历史很长,从 1926 年第一部动画片 《大闹画室》的诞生开始,中国的动画人就开始了漫漫动画之路的探索。由于这个时期的动画处在摸索过程,因此无论是技术还是人物造型都有别国的影子。从 1957 年到 1966 年间,中国动画人摆脱了技术的束缚,以汗水和不懈的实验开创了中国动画的新形式。此后的几十年间,中国动画迎来了繁荣的阶段,这种繁荣得益于早期动画形象设计中对于本土艺术形式的借鉴,糅合了本民族元素的动画形象也使得这些角色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一经播出,就引起了本国观众的共鸣,乃至全世界的关注。

中国动画电影中人物的面部造型中的线纹运用非常考究,吸收中国戏曲脸谱 “拟容取心”的特点, “以心来描容,将人物隐蔽的心态和内在的情性在面部上加以强调和扩大,甚至加以变形。”[2]像 《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天书奇谭》中的袁公、狐狸精; 《骄傲的将军》中的将军、师爷,在面部造型上都借鉴了传统戏曲脸谱的造型特点,以戏曲人物面部的程式化特征来区分人物的善与恶,这些独具特色和含义的脸谱为动画中人物形象增加了新的精神内涵与艺术特征。动画中的人物造型在线条的运用上,还借鉴了传统国画的神韵,用流畅、圆润、生动的线条来表现各种形象,这种抽取和高度概括了自然形象的线条将中国绘画的美完全融入了动画形象的造型美当中,传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与精神风貌。早期的动画形象在线条勾勒上多以这种形式进行处理,使人物看起来圆润、饱满独具魅力。中国早期的动画历史上出现非常多经典的动画形象,都是源自于对本土元素的吸收,也正是这些有着强烈本土色彩的元素使中国动画在早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中国学派”。

到了现代,由于受到西风影响,使得国内目前真正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动画形象少之又少。一方面,对于老一辈动画人成功经验的生搬硬套; 另一方面,是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囫囵吞枣。传统文化的回归口号使得大量动画基地得以建立,动画产量上去了,但结果却令人不尽满意。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动画在新的创作路上不断探索求新。以 1999 年上映的国产动画影片 《宝莲灯》为例,《宝莲灯》改编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的 《劈山救母》,沉香的人物形象设定,是典型中式造型,但服饰上较为程式化,缺乏新意,没有特点,性格也略显单薄。配角的选择借鉴了美式和日式的主人公与宠物搭档的模式,如片中的小猴子就是这样的化身,未免让人觉得有点生搬硬套。但 《宝莲灯》在我国动画商业化运作的道路上还是迈开了艰难的第一步,成功在票房上创下2 500 万的国产动画电影最高点。2006 年 8 月上映的中国首部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这部号称中国史上无数多第一的影片,在中国动画的历史上无疑是具有探索性意义的,无论是 CG 技术还是图形处理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让人遗憾的是这部由中国人创作的影片讲述的却是一个完全西化的故事,飞行器、人物造型、场景、包括故事情节的发展都是完全西化的版本,这样的影片归根结底却不能说是一部完全中国本土的影片,也就很难引起国内观众的共鸣了,更难以调动起国内观众的口味。由此,中国动画电影如何将具有本民族风格的本土元素和商业接轨,是当前中国动画应该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四、结 语

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本土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必然与本国、本民族相关联。本土化与全球化也绝非简单的对立与统一,而是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演进和变化的。在对本土动画形象研究的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西方文化也绝非是一成不变的,在动画创作过程中也必然受到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影响。中国 “本土文化”在历经千年的发展后,与西方文化反复冲撞与磨合,所以同西方文明总有些若有若无的联系,这种联系势必会影响到动画创作。因此,对于中国本土动画形象不是强调绝对的传统,也更非过分追求的 “国际化”。这种 “本土化”,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在当前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特有的带有本土特质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对外来文化的本土化,民族文化的时代化过程,但它在转变过程中仍然是保留了自身特点的。

上一篇:通信列车后备模式追踪研究 下一篇:三维动画时空塑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