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外剥内扎注射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16 10:50:52

美容外剥内扎注射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美容外剥内扎注射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采用美容外剥内扎注射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注射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后的疗效、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切口疼痛程度、肛缘水肿、有无狭窄、功能、出血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外剥内扎注射;混合痔;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65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1(b)-0040-03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improved milligan morgan injection and traditional milligan morgan injection in treatment of circumferential mixed hemorrhoid

DU Wen-wu TIAN Gui-rong

Department of Anus and Rectum Surgery,Suining Central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Suining 629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improved milligan morgan injection and traditional milligan morgan injection in treatment of circumferential mixed hemorrhoid.Methods 3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ircumferential mixed hemorrhoi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2 were selected 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150 cas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improved milligan morgan injection,150 cases of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traditional milligan morgan injection.The efficacy,hospital stay,wound healing time,wound pain,edema anus,anal or without stenosis,anal function,bleeding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Improved milligan morgan injection;Mixed hemorrhoid;Clinical observation

肛肠专业作为中医特色专业,在治疗中应充分发扬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理论。环状混合痔为肛肠科疑难病种之一,有关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方式多种多样[1],各具特色,疗效各异,但在具体治疗中必须做到不同痔不同治,要在临床中根据各个患者痔疮的不同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在熟悉痔疮基本手术方式、解剖关系的基础上要有创新、有提高[2]。本文探讨美容外剥内扎注射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300例,所有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美容外剥内扎注射术,其中,男68例,女82例,平均年龄(44.6±13.6)岁,病程1~28年,伴肛肥大者5例,便秘20例;外痔为静脉曲张者75例,赘皮者82例,两者均有者8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其中,男70例,女80例,平均年龄(42.9±13.2)岁,病程0.5~30年,外痔为静脉曲张者70例,赘皮者86例,两者均有者8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讨论制订的“痔临床诊治指南”中环状混合痔的诊断标准[3],内痔段融为一体或齿线不清,外痔段静脉曲张型为主或以结缔组织增生为主。患者知情并同意手术。

1.3 排除标准

①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药物过敏性疾病;②合并肛瘘、肛裂、肛周脓肿等疾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患者及家属不同意推荐的手术方案。

1.4 手术方法

1.4.1 美容外剥内扎注射术 术前晚及术晨均用肥皂水清洁灌肠一次,术前完全排出大便,腰俞穴麻醉显效后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孔巾,再次消毒及直肠下端,仔细观察痔核分布情况,设计切口部位,以左侧静脉曲张为例,以3点位为中心行V形切口至齿线上0.2~0.5 cm处,切口细长,切除时尽可能保留皮肤,切口两侧边缘分别达2、4点位,充分破坏皮下静脉丛及结缔组织,剥离括约肌,沿直肠纵轴从3点位切开外痔达齿线处,用中弯止血钳沿直肠纵轴分别钳夹上下1~2个内痔,以钳夹内痔2/3为宜,两止血钳中间留有0.2~0.5 cm黏膜桥和皮桥,黏膜桥和皮桥尽可能保留在痔核自然凹陷处[4],分别双重结扎,两结扎点不在同一平面,结扎后无带状,切除外痔及部分内痔,用1∶1消痔灵于残端及内痔基地部注射,保持3点位切口引流通畅,修剪切口,于括约肌外缘对位全层缝合,要使3点位引流通畅,切口外缘若有多余赘皮或静脉曲张,可翼型切除缝合[9],其他部位混合痔仍可采用美容外剥内扎注射术再处理1~2处,术毕指检肛内保证两指进入顺利。查肠腔及创面无活动性出血,用凡士林油纱条按切口部位花瓣样填塞压迫,塔形纱布加压包扎。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每日排大便后清洁换药,紫柏油纱条引流,聚乙二醇4000散适当口服预防便秘,术后早期要求患者排成形大便。

1.4.2 传统外剥内扎注射术 同样在腰俞穴麻醉下,在3点位外痔外缘向肛管内作梭形切口,切开皮肤至齿线,血管钳提起皮瓣,剪刀剥离痔外静脉丛至齿线,提起已游离外痔,用中弯血管钳钳夹相对应的内痔基底部。7号线在血管钳下作“8”字缝合,双重结扎,切除外痔及部分内痔,用1∶1消痔灵于残端及内痔基地部注射,修剪V形切口边缘,对位缝合,其余部位同此法[5]。术毕若两指进入较紧缩,需于后侧松解括约肌。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每日排大便后清洁换药,紫柏油纱条引流,聚乙二醇4000散适当口服预防便秘,术后早期要求患者排成形大便。

1.5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手术后的疗效、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切口疼痛程度、肛缘水肿、有无狭窄、功能、出血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1.6 观察指标疗效评定标准

1.6.1 疗效标准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订的《中医病证诊断治疗标准》[1]。治愈:痔核脱落,创面修复,功能基本正常,无出血及痔核突出;好转:痔核部分脱落,便血及脱出等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后痔核如前,症状如初。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6.2 整体满意度评价 随访3个月,了解复况及患者对术式的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6.3 功能评价标准 正常:对肠液、肠气的控制正常;部分失禁:对肠液、肠气、稀便不能控制或污染内裤;完全失禁:对成形大便不能控制。

1.6.4 术后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参照1975年全国肛肠(衡水)的标准。①术后疼痛。Ⅰ度:疼痛轻,尚能忍受;Ⅱ度:疼痛时间长,服药才能减轻;Ⅲ度:疼痛较重,持续,需特殊处理。②术后水肿。Ⅰ度:局部轻度水肿,不影响活动;Ⅱ度:局部有明显水肿,活动受限。③术后出血。Ⅰ度:便后手纸带血或粪便上少许带血;Ⅱ度:便时排出较多的血液和血块,经一般处理可止血;Ⅲ度: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出血性休克,需经特殊处理。④狭窄。0分:无狭窄;2分:可以排出软便,但较费力,指检食指通过困难;4分:排便困难,有时稀便和排气不能控制,指检食指不能通过,并有明显触痛;6分:排气和排便均有困难,合并失禁,常需靠灌肠排便,指检小指不能通过,并有明显触痛。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治愈145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治愈121例,好转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2.6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住院天数及切口愈合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住院天数及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住院天数及切口愈合时间的比较(d,x±s)

与对照组比较,*P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组的疼痛、肛缘水肿、有无狭窄、出血及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

3 讨论

混合痔外剥内扎注射术是传统经典术式,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对于环状混合痔患者操作不当会出现狭窄、赘皮、肛缘水肿、血栓形成、切口愈合缓慢、术后疼痛明显、潮湿等一系列术后并发症。而在环状混合痔手术中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的方法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采用美容外剥内扎注射术,其总有效率高于传统外剥内扎注射术,切口愈合天数、住院时间短,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较少,患者满意度较高,其原因可能为外痔切口细、小、长、少,尽可能地保留了肛周、肛管皮肤[4],在外痔切口间对皮下曲张的静脉团进行充分潜行剥离,全层对位缝合使得外观更为平整,减少了术后血栓形成,肛周赘皮翼型修整及缝合减少了术后肛周皮赘及创缘水肿[8],且术后感觉良好,明显降低了术后复发率及患者术后不适感;对内痔采用分开错位结扎,尽可能多地保留了肛管皮肤及黏膜,保护了齿状线,利于排便,让切口引流通畅,利于创面愈合。齿状线区是排便运动的诱发区,保留齿状线使保持原有的形态和恢复原有的感觉功能,维持正常的排便活动;由于内痔痔核的结扎不在同一肛管水平面上,因此有效地预防了术后肛管和直肠下端狭窄;术中不需行括约肌松解,术中切口引流通畅、创伤小、切口少术后恢复较快,患者疼痛较轻;消痔灵注射术在痔疮切除后应用于内痔及结扎组织残端,利于分清内痔情况、结扎更准确牢固,减少了术后出血,在各内痔、痔上黏膜下及残端注射消痔灵,使痔核组织内产生无菌性炎症,促进痔核内纤维组织增生,动、静脉血管栓塞,从而使痔核枯萎、脱落而治愈,消痔灵注射术在残端注射即可以加速痔核坏死脱落又不至于脱落后出血,避免继发性大出血的发生,又有瘢痕固定上提作用;术毕两指进入顺利,保证了大小,术后解成形大便达到自动扩肛作用,从而避免内括约肌收缩产生的剧痛,扩大肛管周径,降低肛管内压,使肛管保持松弛状态,以利于大便的排出,同时使静脉淋巴回流通畅,避免狭窄及术后肛缘水肿。

综上所述,美容外剥内扎注射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相比疗程短,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文建珍.改良分段外剥内扎加原位皮瓣留置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20例[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1,31(5):20-21.

[2] 何永恒,凌光烈.中医肛肠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25-139.

[3]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病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1-463.

[4] 刘春强.外剥内扎侧切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36例疗效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1,13(1):44-45.

[5] 赵兴明,李会清,刘艳,等.内痔结扎结合外痔皮瓣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1,31(1):48-49.

[6] 刘纪炎.外剥内扎消痔灵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疗效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1,31(3):23.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1-132.

[8] 吴咏雄,戴紫登.小切口外剥内扎术加消痔灵注射治疗重度混合痔[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4):56.

[9] 杜刚毅.外剥内扎加皮桥整形切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观察[J].结直肠外科,2006,12(3):162.

(收稿日期:2013-06-24 本文编辑:郭静娟)

上一篇:经腹B超检查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一篇:ICU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