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时间:2022-08-16 09:54:43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民办高校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在现如今这个就业形式严峻的大环境下,大量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工作问题也日益浮现出来,怎样才能引导毕业生顺利就业已经能够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笔者所在的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对目前民办高校的就业问题及解决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private colleges developed rapidly. But now in the current tough employment environment, the working problems of large number of private colleges have also appeared, it ha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which is urgently needed to be solved that how to guide graduates to be employed smoothly.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actual work experience in Guangzhou urban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college,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urrent employment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solving measures.

关键词: 民办高校;就业;职业;素质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s;employment;professional;quality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217-02

0引言

所谓就业,就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的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劳动报酬或者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就业乃民生之本,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加上经济危机带来的新增就业岗位数量下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尤其对民办高校毕业生而言,承受的就业压力更大。民办高校就是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由于民办院校先天的局限性,造成民办院校毕业的学生就业困难,这其中受到了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的影响。本文从这三个因素入手,对当前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指导对策。

1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

1.1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近些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由于高校的连年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创出新高。据教育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容乐观。

1.2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民办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高速发展的势头。随着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竞争日益加剧,相对公办院校处于弱势地位的民办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国内首个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中青世嘉教育机构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社联合针对国内58个城市的民办大学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民办大学就业平均月收入为1550.7元,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对薪酬待遇普遍期望值较低,总体薪金水平不容乐观。从此项调查不难看出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有以下两个特点:①就业呈现两极分化;②就业职位和薪酬不理想。

2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2.1 社会环境因素

2.1.1 新增就业岗位减少与毕业生数量增长的不协调世界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新增就业岗位急剧减少。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正在逐步下降。另外,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使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减少,单位增加值吸纳劳动者能力也呈下降趋势。从毕业生数量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就业岗位更是不能满足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的需要,这样必然会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

2.1.2 就业市场机制和创业体制不完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实施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就业制度,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机制。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公平、竞争、有序的就业机制尚未形成。

2.1.3 用人单位选才标准缺乏科学性,民办高校毕业生受歧视 当前很多企业选拔人才除了在学历和工作经验上有一定的要求外,在招聘栏上也清楚的注明了正规院校(全日制)的要求。这是由于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历史较短,很多人对民办高校缺乏认同感,不少用人单位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都抱有怀疑的态度。

2.2 高校本身因素

2.2.1 民办高校知名度不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走向市场化,实行双向选择的情况下,许多用人单位往往注重学校的“品牌”,学校的知名度是许多用人单位的首选,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毕业生的竞争力无形中就被降低了。

2.2.2 专业设置错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下,高校的专业设置及各专业规模、比例并不能与当前经济结构的调整相平衡,不少毕业生的就业与其专业不相符,供需脱节,导致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相对难、就业空间狭小,无形中降低了就业竞争能力。同时,部分民办高校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不高,实践经验不足,使毕业生就业时难以达到一专多能的水平,其实用性和可塑性亦较差,毕业生难以同用人单位形成长期合作以获得长远的发展。

2.2.3 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不完善首先,部分民办高校就业指导人员队伍素质低,专业水平不高,工作转型慢,专业化、专家化、专职化的就业指导人员很少。其次,很多民办高校没有系统的对大学生进行的择业观、职业观、诚信观和创业观指导。另外也没有根据本校的定位和办学特色进行职业指导,就业指导中心没能够从指导职能转变为服务职能,在校企沟通、就业服务工作效率上存在缺陷。最后,与高度市场化的就业现状相比,民办高校就业指导的力度明显滞后。

2.3 学生自身因素

2.3.1 大学生职业生涯认知模糊现在阶段许多民办高校大学生到了毕业学年才开始就业准备,几年来把大学看成为是摆脱高考噩梦、脱离家长管束,自由放任的场所,很少大学生从大一就开始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大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和定位相对模糊,抱着等待的态度,错过了不少工作机会。

2.3.2 学生就业期望偏高自2002年,我国高校毛入学率达到15%,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换,到200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完成了从“精英就业”到“大众化就业”的转换。然而许多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对未来寄予了太高的期望值。他们通常希望找到一份“收入高、地位高、并十分稳定的‘好工作’”,并将工作地点选在大城市,就加大了毕业生的竞争压力和就业难度。

2.3.3 学生综合素质较低,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不足近几年,由于民办高校数量的增加以及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基础又偏低,再加上民办高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没有跟上,造成毕业生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当今经济发展形势下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另外,大部分民办高校毕业生不能有效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无法适应社会生活。

3解决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指导对策

3.1 社会方面

3.1.1 切实落实就业政策,建立长效就业创业机制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及时的有针对性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但关键是如何把这些政策措施落到实处,避免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发生。这需要各级政府加强督促和检查,狠抓落实。另外,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建立长久有效的就业和创业机制。

3.1.2 加大宣传,营造有利民办高校就业的社会环境 各级政府应该给予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平等的法律地位和政策支持,积极为民办高校营造有利的就业环境,促使行政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摘掉“有色眼镜”,让民办高校毕业生与公办高校毕业生公平竞争。

3.2 民办高校方面

3.2.1 实施“品牌”效应,努力提升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在办学质量为保障的前提下,远期规划,勇于创新,努力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来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打造学校的“品牌”效应,从而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3.2.2 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学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调整专业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要根据市场需求来分析市场的缺口,从而灵活恰当的调整专业设置,减少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的差距,全面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3.2.3 实施“校企合作”的就业战略 与校外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是让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最好方法。另外,在学生在合作单位实习的过程中,民办高校也可以及时了解合作企业的用人意向,及时推荐毕业生到这些企业就职,同时合作单位也会从实习的学生中挑出自己满意的人才留用。

3.2.4 完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学校应该不断完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民办高校应该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把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纳入学科体系建设,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和价值观教育;要广开渠道,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当好双向选择的桥梁和纽带;要根据学校办学的特点和市场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胜任工作岗位的需要;要定期组织安排各种招聘会和供需见面会,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3.3 学生自身方面

3.3.1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正确就业定位大学生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准确评价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然后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增强就业竞争力,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3.3.2 加强社会实践,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民办高校毕业生要想要在残酷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付出比公办高校毕业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学习,不断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3.3.3 更新就业观念,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特别是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求职择业时应当面对现实,要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要将眼光发长远些,把握和珍惜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逐步实现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造成我国民办高校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毕业生的共同努力。民办高校的就业 (包括创业――自助式就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民办高校的存亡,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要在政府的指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民办高校认清现实的严峻性,采取积极的对策来应付挑战,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帮助毕业生准定位,以理性的心态来择业,相信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就会得到一定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袁祖黔,李赐平.论民办高校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J].教育与社会,2008,(12).

上一篇:理论创新――对牛顿力学的再思考 下一篇:浅议对话式教学在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