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恩格斯《论住宅问题》

时间:2022-08-16 08:03:35

重读恩格斯《论住宅问题》

摘要:住宅问题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遍问题。通过恩格斯所著的《论住宅问题》反映出的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结合中国同样处于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能够看出历史的惊人相似,在住房问题上,这种惊人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就是城市住房普遍缺乏,城市居民搬迁到市郊或工人住地下室的现象比较普遍,社会充分改造到可以着手消灭城乡对立是住宅问题的解决之时,中国住房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或过程。

关键词:恩格斯;住宅;问题;重读

怎样解决住宅问题,是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问题。西方学人在思考这一问题时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还引发了马克思主义和蒲鲁东主义关于住宅问题的论战,这从恩格斯所写的《论住宅问题》中就能清楚地看出。当代中国同样经历着这一历史性转变,住房问题同样被人们热议,成为普通人、学者、政治家们普遍关注和共同思考的问题。通过重新研读思格斯的《论住宅问题》,笔者主要有三点体会:

一、现代化进程中城市普遍存在住房缺乏问题

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第二版序言中指出:当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这样从工场手工业和小生产向大工业过渡,并且这个过渡还由于情况极其顺利而加速的时期,多半也就是“住宅缺乏”的时期,

对于“住宅缺乏”的原因,恩格斯指出是由两方面原因引起的:“一方面,大批农村工人突然被吸引到发展为工业中心的大城市里来,另一方面,这些旧城市的布局已经不适合新的大工业的条件和与此相应的交通,街道在加宽,新的街道在开辟,铁路铺到市里,正当工人成群涌人城市的时候,工人住宅却在大批拆除。于是就突然出现了工人以及以工人为主顾的小商人和小手工业者的住宅缺乏现象,”

对于住宅缺乏现象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怎样发生的呢?恩格斯的结论是:“这种现象是资产阶级社会形式的必然产物;这样一种社会没有住宅缺乏现象就不可能存在,在这种社会中,绝大多数劳动群众不得不专靠工资来过活,也就是靠为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所必需的那些生活资料来过活,在这种社会中,机器技术等等的不断改善经常使大量工人失业,在这种社会中,工业的剧烈的周期波动一方面决定着大量失业工人后备军的存在,另一方面又时丽把大批失业工人抛上街头;在这种社会中,工人大批地拥塞在大城市里,而且拥塞的速度比在当时条件下给他们修造住房的速度更快。所以,在这种社会中,最污秽的猪圈也经常能找到租赁者;最后,在这种社会中,作为资本家的房主总是不仅有权,而且由于竞争,在某种程度上还应该从自己的房产中无情地榨取最高的房租。在这样的社会中,住宅缺乏现象并不是偶然事件,它是一个必然的现象。这种现象连同它的一切影响健康等等的后果,只有在产生这些后果的整个社会制度都已经根本改革的时候,才能消除。但是。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是不会知道这点的。它不敢用现存条件来说明住宅缺乏现象。因此,它别无他法,只好用一些说教的词句来把住宅缺乏现象归之于人们德行败坏,也就是原罪。”“谁宣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铁的规律’不可侵犯,同时又想消除它们的种种令人不快的但却是必然的后果,他就别无他法,只好向资本家作道德的说教,这种说教的动人作用一受到私人利益的影响,必要时一受到竞争的影响,就会立刻消散下去。虽然利润没有心灵,资本家总是趋求利润。‘在金钱问题上是没有温情可言的’”

恩格斯得出的结论是:“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存在的时候,企图单独解决住宅问题或其他任何同工人命运有关的社会问题都是愚蠢的。真正的解决办法在于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工人阶级自己占有全部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

恩格斯的分析在今天中国理解起来仍不失现实意义。要在中国真正解决住房问题,仍然不是一个短期的仟务,因为既然中国选择了市场经济,尽管要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行,但市场经济的共通性、资本的本质问题就统一成为住房难以彻底解决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我们看到,中国从1997年以来,大城市就一直在关注房价的上涨,但涨势并没有随着实际住房需求者的期望而降低,反而可以用一路飙升来形容。我们的舆论也曾一度指向开发商,说他们黑心,想方设法降低建房成本、抬高房价,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限制或控制开发商的销售行为,但问题并没有解决,甚至还曝出政府成为房地产开发中的最大受益者。马克思曾说过:“土地所有权――切财富的原始源泉,现在戍了一个大问题,工人阶级的未来取决于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二、城市居民搬迁到市郊或工人住地下室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恩格斯分析说:“现代大城市的发展,使某些街区特别是市中心的地皮价值人为地提高起来,往往是大幅度地提高起来,原先建筑在这些地皮上的房屋,不但没有提高这种价值,反而降低了它,因为这种房屋已经不适合于改变了的条件,于是它们就被拆毁而改建别的房屋。首先遭到这种厄运的就是市中心的工人住宅,因为这些住宅的租价,甚至在住宅中挤得极满的时候,也永远不能超出或者最多也只能极缓慢地超出一定的最高限额。于是这些住宅就被拆毁,在原地兴建商店、货栈或公共建筑物。……结果工人从市中心被排挤到市郊;工人住宅以及一般小住宅都变得稀少和昂贵,而且往往是根本找不到,因为在这种情形下,建造昂贵住宅为建筑业提供了更有利得多的投机场所,而建造工人住宅只是一种例外,

恩格斯指出:”良好的住宅很贵,因此大部分工人都完全没有可能去享受它。大资本……畏避建造住房供各劳动阶级享用……因而这些阶级在满足自己对住房的需要时,就大部分落人投机事业的罗网。”而“这种住宅缺乏现象对工人的打击无疑要比对富裕阶级的打击沉重得多”,房主不负责地照例供给人们以恶劣的、有害的住宅,会使人们受到怎样的损害,最后,他们不知道,他们这样做对自己有什么害处。而工人为了省一点房租,他们就搬进阴暗;潮湿、狭小的住宅,简言之,搬进对一切卫生要求都是一种嘲弄的住宅……而且往往是几家人合租一套住房,甚至只是一个房间――这一切都是为了少花一点房钱。

《泰晤士报》在1872年7月20日关于这点所写的报道:在查理街和布鲁克街拐角地方的四方大院有七、八所住房。在这些房屋上面,布鲁克街最低处的铁道高架桥下,行人每天来来往往,决不会料想到在他脚下深深的洞穴中还住着称为人的生物。这个大院是公众看不到的,能接近它的只是那些迫于贫穷不得不在其墓冢似的幽闭环境中找寻栖息之所的人。甚至在被堤岸所挡住的通常停滞不动的梅德洛克河水不超过它的平常水位的时候,这些住宅的地面也不过只高出水面几英寸,任何一次大雨都能使污水坑或污水管中令人呕吐的脏水溢出来,把有毒的气体散布到这些住宅中去,这就是每次河水泛滥所留下的纪念……四方大院比布鲁克街房屋的不住人的地下室还要低……比街面低20英尺,所以星期六从污水坑中溢出来的脏水涨到了屋顶。我们知道这一点,因而料想这个大院会不再住人,或者会有卫生委员会的人在把那

发臭气的墙壁加以洗刷和消毒。可是相反,我们竟看见一个理发师的地下室中有一个人正在……用铁铲把墙角的一大堆腐烂的脏东西铲到手排车中。在四方大院居住的一位妇女也认为这个洞穴连养猪也不合适,但是,由于房租很低――每周一个半先令,她也就把它租下了,因为她的丈夫最近生了病,常常没有工钱。这个大院和这个象活人坟墓般的大院内的居民,给予人们一个简直无可奈何的印象……四方大院不过是这个地区其他许多地方的一个复制本――也许是稍微夸大的复制本……

思格斯指出:“十分明显,现代的国家不能够也不愿意消除住宅灾难。国家无非是有产阶级即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用来反对被剥削阶级即农民和工人的有组织的总和权力。个别资本家(这里所指的也只是资本家,因为参加这种事业的土地所有者首先也是以资本家资格出现的)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们的国家也不愿意做。因此,如果说个别的资本家即使对住宅缺乏的现象感到遗憾,也不大愿意哪怕稍微在表面上掩饰一下由此产生的极坏的后果,那末,总和的资本家,即国家,也并不会做出更多的事情。国家顶多也只是会设法在各地以同等程度进行已经成为常例的表面掩饰工作。我们看到的情形正是如此。”

在当代中国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随着城市改造和中心地皮的不断涨价,大批收入较低的城市居民搬迁到了城郊,他们每天花费在往返于工作场所和居住地的时间甚至达到4-5个小时。在中国的大城市,地下室住人的情况也经常存在,有些地下室成为旅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宿舍、刚毕业的学生的临时洗身之所。中国当前的这种居住情况在19世纪70年代就被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当代的中国政府在搞安居工程,但解决的户数却相当有限,地下室的阴暗潮湿也同样成为居住者节省开支的不得已的选择,住在城市住宅区的打工者,也往往是几人共租一套住房,甚至多人挤住在一套住房的一个居室,这些人被形容为“群居’或“蚁族”,他们不知何时能够改善居住环境和条件。

三、社会充分改造到可以着手消灭城乡对立是住宅问题的解决之时

恩格斯认为靠供求关系是不能真正解决住宅问题,关键问题是消灭城乡对立。对此,恩格斯指出:“在现代社会里,解决这个问题同解决其他一切社会问题完全一样,即靠供求关系在经济上的逐渐均衡来解决,但是这样解决之后,这个问题还会不断产生。就是说,一点也没有解决。社会革命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不仅要以时间地点为转移,而且也同一些意义深远的问题有关,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消灭城乡对立的问题。既然我们不预备凭空设想一套未来的社会结构,也就用不着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现在各大城市中有足够的住宅,只要合理使用,就可以立即帮助解决真正的“住宅缺乏”问题。当然,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剥夺现在的房主,让没有房子住或现在住得很挤的工人搬到这些住宅里去。只要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权,这种有关社会福利的措施就会象现代国家剥夺其他东西和占据住宅那样容易实现了。”“住宅问题,只有当社会已经得到充分改造,以致可能着手消灭城乡对立,消灭这个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已弄到极端地步的对立时,才能获得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不仅不能消灭这种对立,反而不得不使它日益尖锐化,……把属于有产阶级的豪华住宅的、部分加以剥夺,并把其余一部分征用来住人,就会立即有助于消除住宅缺乏现象。”

中国的城乡对立在住房问题上表现还相当突出。在计划经济年代,中国对住房问题的基本做法是人人有住处,一套住宅两家共住的情况很普遍,在农村,居民都有宅基地,可以自己建房,在城市,由房管局或房管所来分配住房,不管住房条件好坏,都一度解决了居住问题,当然这种解决是柑当低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人口的住房问题又凸显出来,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就是那一时期住房紧张状况的现货再现,著名演员潘长江甚至能为分上厕所将其改造为“新房”而特别满足,改革开放和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居民向城郊乃至农村寻求解决住房问题成为必然,但却遇到的是城乡二元体制的阻碍。农村居民可以在城市买商品房,但城市居民却不能到农村买农民的住宅,商品经济的发展,住房作为商品的交易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本不应成为障碍,但却实际遇到了来自国家政策和法律的障碍。在城市住房相当昂贵,低收入者买不起的情况下,所谓非法开发的“小产权房”应运大量而生。“小产权房”如何解决,考验着执政者和管理者的智慧、能力和水平。重读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认为恩格斯提出的靠供求关系不能真正解决住宅问题,关键问题是消灭城乡对立颇有道理,但消灭城乡对立的过程是相当长的,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说过,说服住宅投资者发善心是不符合资本的本意的,也不可能达到实效。住房问题的真正解决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此外,恩格斯在住房问题上否定用分期付款的方法,经过一定时期后成为拥有对这所住宅的所有权的做法。恩格斯认为,资本投入住宅,工人居住这种住宅,通过支付昂贵房租的办法,一般要13一15年能取得房屋的所有权。恩格斯也不同意工人拥有住宅,因为这样做会使工人缺乏革命性,“迁徙自由是首要的生活条件,而土地所有权对于他们只能成为一条锁链。如果让他们拥有自己的房屋,把重新束缚在土地上,那就是破坏他们反抗工厂主压低工资的力量。”但是,恩格斯撰写《论住宅问题》的时代是19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还处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契约自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被奉为社会通行的基本原则,国家处于“守夜人”的角色,是为资本家看家护院的“更夫”。只有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后,国家才不得已出面解决社会问题,福利国家和工人福利问题被提上必须解决的日程,使得西方国家的居民生活条件大为改观,甚至令中国人慕。从中笔者再一次体会到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社会同处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所展现出来的问题具有相同或十分类似之处。如果可以借鉴前人走过的道路的经验,避免其教训自然更好,这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和能力及水平。

上一篇:输变电工程分包与核心能力再造 下一篇:浅论中国如何应对当前对非石油外交中的不利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