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祝福》

时间:2022-04-17 01:32:24

重读《祝福》

摘 要:针对鲁迅的《祝福》一文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祝福》;鲁迅;分析

《祝福》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篇文章,作者鲁迅。近几年来,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变动较大,即使一些经典篇目也悄然从教材中移去,但《祝福》一直存留其间。我在想,时代变了,读者变了,人们的审美标准也随之在变。如果老教材没有它永久的魅力是难以征服挑剔的编者和读者的。小说《祝福》的魅力从何而来?一是作家,二是作品。

鲁迅,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以其超人的观察力和非凡的创造力完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祝福》出自《彷徨》,创作于1924年,它成功地塑造了苦命女人祥林嫂的艺术形象。《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了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一、独具特色的人物性格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小说通过典型人物祥林嫂的塑造,让我们认识了一个黑暗腐朽的时代,认识了旧中国千千万万个“祥林嫂”的命运。

1.质朴、勤劳、善良

祥林嫂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代表,在她身上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质朴、勤劳与善良,即使她们身处逆境,身遭迫害,这种美好的品德依然光彩照人。年轻的祥林嫂死了丈夫,一是迫于生计,二是不堪婆家的虐待,逃离婆家,经中人卫老婆子的介绍到鲁镇鲁四老爷家打工。

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又经历了一连串的变故:她死了第二个丈夫,儿子阿毛不幸被狼叼走,本家大伯来收房子,又赶她。这一次她变化很大,不变的是那身“头上扎着的白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的打扮和“顺着眼”的神态。在鲁镇,祥林嫂反复讲述阿毛的故事,她说得最多的是“我真傻,真的。”“唉唉,要是我们的阿毛还在,也就这么大了……”不厌其烦的复述掩饰不住主人公内心的悔恨和对儿子的思念。尽管祥林嫂此时有些神情恍惚,甚至有些麻木、呆滞,但是一位命运多舛而心地善良的女性形象深深地立根于读者的心田。

2.悲苦的命运

祥林嫂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她的悲剧既是个人的悲剧,又是社会的悲剧。造成其悲剧遭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如下:

(1)丧夫失子,再嫁再寡,祥林嫂在二十六七岁时死了丈夫,后来又远嫁贺家,作了贺老六的老婆,尽管贺老六蛮横粗鲁,但日子还算平静。而且,突如其来的打击几乎击倒了祥林嫂,因此,当她第二次来到鲁镇时,已没有了先前的红润,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角上还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丧夫失子,再嫁再寡,这是祥林嫂悲剧的开始。

(2)族权压榨,被卖被赶。祥林嫂死了第一个丈夫后,她不堪婆家的虐待,逃到鲁镇作了鲁四老爷的女佣。尽管劳作异常繁重,但是“她反满足,口角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笑”与“白胖”之中饱含了多少辛酸与不幸,可以想见,祥林嫂在婆家受到的摧残是何等的惨烈。

当丧夫失子的祥林嫂还没有从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中回过神来,这时本家大伯又来收房子,祥林嫂成了真正的一无所有,在伤心失望中被赶出了贺家大门。族权压榨,被卖被赶是祥林嫂悲剧的发展。

(3)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对祥林嫂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鲁四老爷是当时旧中国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他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为人自私伪善,冷酷无情,他轻视祥林嫂,支持她婆家把她抢回;他冷酷无情地打击丧夫失子的祥林嫂,说她“败坏风俗”“不干不净”;他无情地摧残祥林嫂,祝福时不让她沾手;祥林嫂死后还骂她是“谬种”。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4)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对祥林嫂灵魂的摧残。祥林嫂的命运是可悲的,她的悲剧固然在于她丧夫失子,嫁而再寡,固然在于族权压榨,被卖被赶,也固然在于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对她进行的政治和经济剥削。而且,生活上的严厉打击并没有使得祥林嫂倒下去,而精神上的巨大折磨却使她一蹶不振,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她既对她所生活的世界感到绝望,更对她将要去的世界――地狱阴间充满恐惧,最后精神崩溃,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离开人世。鲁迅是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向人们大声疾呼:封建礼教吃人,封建迷信吃人!

3.不屈的抗争

毋庸置疑,祥林嫂是一位极具个性化人物形象,而在其身上也同样体现了旧中国劳动妇女勤劳、善良与不屈的反抗精神。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曾进行过不间断的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出卖、被迫再嫁时,她挣扎;面对种种讥刺、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上的迷信枷锁,她更是拼命地抗争;直至怀疑灵魂的有无,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个很不容易被压垮、被吞噬的人,但终究还是被旧社会压垮、吞噬了,不但平平安安地做人的权利没有争得,就是完完整整地保全自身的希望也已破灭。祥林嫂的挣扎与抗争,从她一系列的行为可以看出,完全是出于自发的,她对自身的抗争,还缺乏明确的认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带有浓重的封建家法思想和封建深信色彩。她不但没有认识到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是摧残她的主要敌人,而且还常常把生活的希望寄托于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因此,抗争的结果不是跳出“苦海”进了“狼窝”,就是怀着恐怖走向更加痛苦的深渊,从某种意义上说,祥林嫂的反抗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悲剧,她临终时对“灵魂”的疑惑,包含着反抗命运的意义,不过也还没有明确的意识。由此看出,祥林嫂抗争,终究是盲目软弱的抗争,从某种程度上说盲目软弱的性格也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当今社会存在两种跳群舞的现象:一种是中学生对街舞、霹雳舞、牛仔舞很感兴趣,特别是对外国的明星,如鸟叔、EXO、少女时代、迈克尔杰克逊非常崇拜,是他们的偶像。另一种是广场舞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几乎遍布祖国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城市生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针对这两种现象进行比较,觉得培养中学生热爱民族艺术兴趣很有必要,所以将娱乐性强的广场舞进行改进,把广场舞的文化元素融入初中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参与能动性和塑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关键词:舞蹈教学;广场舞文化;审美能力

一、广场舞文化对舞蹈教学的启发

2012年暑假,我与广场舞结下了深厚的渊源。一天傍晚,我去公园散步,看到了热情洋溢的舞者们在旁若无人的跳舞,美妙的音乐吸引了我走进观看,心动、想跳、徘徊犹豫,但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情不自禁地跟着做了几个动作,慢慢地随着音乐移动着,这样很快融入了这个集体,从观众变成了舞者。很开心,很快乐!我和领舞的大姐进行了交流,她传授了经验,到网上搜集视频观看,跟着视频学习,这样动作更规范、更熟练。我领悟到了秘诀,再加上以前也有舞蹈基础,每天坚持,跳了一个多月,学会了十多种不同风格的广场舞,终于变成了舞林高手,于是我灵感大发,初中生平时上舞蹈课积极性不高,何不借鉴广场舞的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呢?因为广场舞种类丰富多彩,各个民族都有不同风格的舞蹈形式来进行表现和展示,塑造美的姿态、美的造型,值得学习和推广。再说中学生不是专业的舞蹈演员,没有具体的训练过,也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而广场舞动作难度不大,学生容易掌握。于是带着这个想法,我尝试着运用到教学当中去。

二、舞蹈教学中蕴含广场舞文化元素的尝试

回想以前,条件有限,经常绞尽脑汁地想动作、想编排,压力好大,教学也辛苦,现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轻松了许多,也解决了教师的难题,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1.先从班级入手,进行初试

先和班主任配合,以节目的形式选择了12个女生进行排练,以歌曲《又唱浏阳河》为例。首先让学生观看杨艺广场舞的正反面视频,然后跟着舞者背面示范学习动作,有了初步印象。然后,我再把每一个动作进行分解示范,讲解,让学生掌握动作技巧,再双手拿扇子反复多练,动作熟练后再开始编排。歌曲前奏,队伍摆成半圆加三角形,把扇子打开颤动造型,只有中间一个人做动作,动静相结合。从歌词开始,扇子收拢,队伍变成三个横排,动作优美抒情,舒展大方。后半段再打开颤动加动作直到第一段结束。第二段的间奏,打开扇子摆成圆形造型走动,前半段歌词部分,扇子收拢,队形和动作跟第一段的相同。后半段再排成两竖排,打开扇子造出各种美丽的图形。在后面的伴唱轮唱部分再运用杨艺广场舞的动作,打开扇子跳整齐,结束句的造型和前奏是一样的,全部把扇子打开颤动,整个舞蹈结束。

这个舞蹈又可以做歌伴舞的形式,给独唱演员伴舞。这个尝试得到了同行们和学校领导的高度认可。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双边活动开展非常成功。

2.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再次验证

我接着又排练了红绸舞《中国歌最美》。让学生观看茉莉广场舞的正反面视频,跟着示范学习动作,又观看春英广场舞的《今夜舞起来》视频,学习一部分背面慢动作。然后把两者的动作结合起来贯穿整个舞蹈。此舞蹈节奏鲜明,热闹大气,利用队形变换,前后造型,加上红绸舞动,更加增添喜庆气氛,跳起来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学生非常喜欢。

3.放手让学生用此方法自编自导,收获成功

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让他们观看杨艺广场舞的《月亮谣》正反面视频,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发挥,找出这个舞蹈的特点和韵味,再编排舞蹈。不出我所料,一个星期后,排好了,拿我这个法宝灵活运用,新颖独特,别具一格,具有赏心悦目的舞台效果,学生也欢欣鼓舞。

三、初中舞蹈教学中蕴含广场舞文化元素的教学创新心得

学习广场舞的丰富文化元素,扩大了我们的舞蹈生活化,对我们的初中舞蹈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只要合理的借鉴和运用,选择学生喜爱的、容易接受的广场舞元素灵活运用会产生良好的效应,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增进了学生对民族舞的舞蹈艺术的热爱,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将继续努力,将民族舞蹈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 湖南省娄底市第五中学)

上一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情”与“理”的运用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的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