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未来广播的频道设置

时间:2022-08-16 07:33:25

浅谈未来广播的频道设置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广播现状的分析,探讨未来中国广播频道设置的相关问题。同时借鉴了西方广播媒体类型化和窄播化进程的经验,对中国广播频道设置的未来走向提出了一些浅显的预测。

【关键词】广播 受众 窄播化 频道设置

一、广播并不会被电视、网络等媒介所取代

在各种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都高度发达的今天,新旧媒介的交接和更替一直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问题。当电视走进千家万户,报纸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人们曾经担忧报纸也许会被电视所取代,但是正如我们今天看到的:在电视和网络出现之后的很长时间里,甚至电视和网络几乎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主要的获取信息工具之后,报纸依然存在,并没有消亡,而且继续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传播优势,平衡着媒介传播的环境。同样的,电视媒介、手机媒介、网络媒介等也不会完全取代广播媒介,广播媒介不会走向消亡。笔者认为广播媒介还会继续发挥着自身的优势,完善自身的媒介传播功能。在平衡媒介传播的环境的同时,也建构着由多种媒体共同融合起来的优势互补的媒介传播环境,不断地为受众提供着生活的便利。

那么广播媒介的发展道路是怎样的,广播频道如何设置能更好的让受众选择和收听?首先从我国的广播现状说起。

二、我国广播的现状及频道的窄播化进程

(一)我国广播的现状

从受众角度看:听众数量在不断减少,但仍保留着一些固定听众群和流动受众群。听众收听最多的是新闻、音乐、交通等类型化广播。

从频道设置角度看:频道窄播化程度不够完善,频道及节目的受众指向不明确,可为受众提供的选择性不强。

从广播内容上看:部分电台播出的内容对象性不明确,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均可收听一档节目。这就会让一档广播节目陷入可有可无的尴尬环境中。

从上述我国广播的现状来看,听众的自主选择性弱,不能满足受众相应的需求是广播发展道路上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广播频道的窄播化。

(二)我国的频道窄播化进程

1、频道划分有待完善

我国的广播电台进行了一系列的窄播化改革,但是,就目前的电台频率设置来看,除了几个大的广播电台窄播化进程明显,其他各省级市级广播电台的频道划分不清晰,而且内容冗杂。比如某省级广播电台下设的电台频率除了有新闻广播、音乐广播、交通广播之外,还设有都市广播、生活广播、文艺广播、千色广播等。频道的名称复杂且不便于受众判断其内容。像都市广播、生活广播这一类型的广播并不会给观众的选择上带来便利,反而让观众的选择变得复杂,观众并不知道都市广播、生活广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因为都市和生活两个词语包含的内容可以很多,涉及范围可以很广,不仅仅内容没有针对性,针对的受众也不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以英美的广播为例,英美广播越来越成为一种窄分化、个性化的媒体。在美英两国类型化电台划分得更加细致。现在美国的电台几乎全部是类型台:新闻台、体育台、交通信息台等,即使是音乐台,又根据音乐的不同类型划分为更细致的流行音乐台、乡村音乐台、摇滚音乐台等等。此类细分化的电台,最大限度地减少听众等待、寻找的麻烦,一打开收音机就可以听到自己喜欢的节目。

所以在未来的广播窄播化进程当中,像都市广播、生活广播等这一类播放综合性内容的广播频道可能会被内容更有针对性和听众更有指向性的节目所代替。

另外,在未来,像音乐广播这样的通过窄播化进程演变而来的类型广播,也要进一步的划分为不同类型的音乐广播。国内有些电台就已经设置了古典音乐广播、通俗音乐广播、怀旧金曲这样的类型广播。但是根据我国的国情来看,各地方电台,省级电台,现在都设有音乐广播,如果每个设有音乐广播的电台都纷纷把音乐广播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种类音乐的广播,似乎数量的庞大和音乐内容的重复现象将会成为阻碍音乐广播窄播化的因素。

所以根据我国的地理因素考虑音乐广播的窄播化设置问题,笔者提出一个设想:未来的音乐广播的窄播化,类型划分更加明确细致,几乎包括了听众想要听到的所有音乐类型,这种类型划分细致的音乐广播将集中在全国的几个大型的广播电台,面向全国的听众播放,各地方的音乐电台转变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音乐电台。这样既能有效的整合大多数音乐广播资源,提高音乐的播放数量和质量,同时也能够避免同类广播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2、以明确的受众定位为基础的频道划分

在以内容为基础的窄播化进程中,以明确的受众定位为基础的频道划分将完善频道的窄播化进程。

(1)针对有共同需求的听众而开设的广播频道较少。目前从全国的广播频率来看,针对有共同需求的听众开设的广播频道较少,只有中国之声开设了“老年之声”,广州电台开设了“广州青少年广播”,这样的频道设置会让频道的内容更集中化和专业化,听众可直接选择频道收听,并且可以形成固定收听的习惯。另外有共同需求的人可以通过广播,形成一个交流往来,资源共享的平台,广播和听众的互动性会有所增强。比如开设一个大学生频道,那么学生们不但可以利用广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还能及时的了解就业市场信息,而且现在像手机、平板电脑这样的移动设备都增加了广播功能,广播随身听的状态成为可能,这会让一些想听广播但是又不方便随身携带收音机的潜在听众重新回归到广播的传播环境当中。

(2)老年听众群体值得关注。老年听众群体是广播规模最大,也是最忠实的听众群,大约占整个听众群的20%左右,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广播频率设置来看,只有中国之声专门设有面向老年听众的“老年之声”,其他各省市电台没有开设专门针对老年听众朋友的电台频道。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加剧,老年人口将不断增加,老年听众的数量也将持续增加。所以为了满足老年听众朋友收听广播的需求,各地开设专门针对老年听众朋友的广播频道是广播发展的必然趋势。

(3)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听众群体是学生听众群,占比为15.6%。这一部分收听群体虽然目前的数量还比较少,但是随着手机媒体、网络等移动媒体的普及,广播随身听成为可能,所以这部分收听群是逐渐在扩大的,随之而来的就是这部分听众的需求在增加,尤其是国内现在就业问题突出,学生们除了运用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介寻找就业机会之外,也需要广播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广泛的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那么如何制作适合这部分人群的广播栏目,是值得广播媒体人深入研究的。笔者认为开设专门的大学生广播频道,集教学内容和就业信息于一体将是广播发展的途径之一。

(4)流动听众群也是值得关注的。19.6%的人通常在公交车、私车或公共场所收听广播,使用移动收听工具的人占了25.1%。这部分受众的特点是:1、流动性大;2、收听时间长短不一,且时间不固定;3、对节目要求是娱乐性或者信息性较强,尤其需要短时间内达到娱乐和获取信息的效果。生活节奏加快,流动听众群的形成和扩大成为必然,这也是促成广播媒体与新兴媒体、移动媒体合作的社会基础。

三、广播受众的特点变化决定广播频道及内容的变化

(一)广播听众的分类

目前广播的听众大致可分成两类,第一类长期固定听广播的听众,如司机、老人;第二类是流动听广播的受众,那么这部分听众普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对广播的依赖性减弱;听广播的时间短而且不是连续性的;人们更倾向在流动状态下收听广播,比如开车、行走、上班、下班的时间听广播;对广播内容的要求也并没有对电视和网络内容要求高,只强调新闻、音乐、资讯、娱乐类的内容。

(二)频道设置和内容的设置与受众的需求相适应

针对长期固定收听广播的听众,在频道设置上应有专门的频道,如交通广播,老年广播等,对更大数量的流动听广播的受众来说,在频道内容设置上有如下特点:

1、广播节目形式不断简化

例如,广播中的一档娱乐节目,不会像电影那样,给受众视听兼具的享受和体验,取而代之的是几个串联起来的笑话广播出来。而广播中的音乐节目也可以省略掉主持人的解说词和串联词,像MP3那样顺序播放音乐,所以说广播节目的发展趋势是形式会越来越简化。娱乐节目集中播放笑话、相声、小品、广播剧这几种。

2、节目时长缩短,内容不断丰富

这样的节目设置原因在于,人们听广播的连续时间不长,能保证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才是听众们希望从广播中得到的。

3、在流动收听群体收听的高峰时段,增加节目的重播率

这样就能最大程度的保证节目资源不被浪费,错过收听的听众朋友可以通过不断重复播出收听节目或者资讯。

(作者: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上一篇:深入一线,汲取源头活水 下一篇:多媒体时代广播的“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