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中西结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疗效分析

时间:2022-08-16 05:56:48

临床应用中西结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方法选取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80例,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行西药治疗,治疗组行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疗程20天,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5例,有效14例,好转6例,无效15例,总效率63%,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23例,好转3例,无效4例,总效率为9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中西结合;中医;中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4.58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2083-01

通常情况下,耳聋是指听觉伴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甚至完全消失;而耳鸣则是一种常见症状,为听觉功能神经紊乱导致,是指在没有电刺激或者外界相应的声源的状况下在耳内产生响声的一种感觉,耳鸣可伴有耳聋,耳聋亦可由耳鸣发展而来,它是由耳蜗、听神经及听觉中枢病变引起的,属于西医感音神经性聋及突聋病范畴,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发病率较高,目前医学界并无确切的治疗方式,在2007年2月――2011年2月我院采用了中西结合的方式来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具体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2月――2011年2月间收治的80例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80例耳聋耳鸣患者均在治疗前已排除外耳、中耳及颅内疾病,已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7-58岁,病程1天-7年,其中老年性耳聋3例,药物中毒性聋1例,感染中毒性聋2例,突发性耳聋及突聋后遗听力障碍者共7例,原因不明者3例。治疗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9-64岁,病程1天-8年,突发性耳聋及突聋后遗听力障碍者共11例,噪音或炮震性聋2例,药物中毒性聋1例,感染中毒性聋3例,原因不明者4例。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倍他司丁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次),西比灵胶囊(5mg每晚l次),B族维生素及ATP片(每次各2片,每日3次),维生素A及维生素E(每次各1粒,每日3次),维脑路通片(每次120mg,每日3次),个别患者因血压、血脂高或睡眠差,均对症给予降压、降脂或谷维素等口服,20天为l个疗程。而治疗组则是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方式基础上实行中医辩证施治加服中药煎剂,将耳鸣、耳聋分为外感风热,肝火上炎,痰火郁结,脾胃虚弱,肾精亏损辨证治疗。外感风热用银翘散加减,肝火上炎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痰火郁结用温胆汤加减,肾精亏虚用耳聋左慈丸加减,脾胃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分别在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3周,常用的药物主要有:桃仁、川芎、赤芍、葛根、丹参、菖蒲、煅龙骨、山茱萸、香附、泽泻、山药、黄芪、甘草等,并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适当加减[1],且对照组与治疗组均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听阈检查,每次测听2遍,以基本重合为准,并行疗效评定。

1.3疗效判定标准①耳聋:痊愈:听阈(250Hz,500Hz,1kHz,2kHz,5kHz5个频率听阈的平均值)小于25dB;显效:听阈提高25dB以上;有效:听阈提高15dB以上;无效:听阈提高不足15dB;②耳鸣:(我院自定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前后患者对耳鸣自我感觉进行比较,痊愈:自我感觉耳鸣完全消失;显效:自我感觉耳鸣减轻大于50%;有效:自我感觉耳鸣减轻不足50%;无效:自我感觉耳鸣未减轻或减轻不明显。

2结果

对照组治愈5例,有效14例,好转6例,无效15例,总效率63%,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23例,好转3例,无效4例,总效率为9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感音神经性耳聋在耳鼻喉科中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治疗方式复杂,疗效差令许多医生烦恼不已,虽然在很多外国的医学文献中均提及到这种感音神经性耳鸣可能会自然恢复,但就目前来看,在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的患者,能够自然恢复的少之又少,并且治疗也非常困难,一般来说,此病在发病过程之时,患者的听神经细胞并不会完全变性,会有一个时间段的缓解过程,在这期间应该及时采取治疗,这样神经性细胞会有可能得到再生。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之耳鸣、耳聋范畴,作者认为血络瘀阻、水湿停聚阻塞耳窍为耳鸣、耳聋的主要原因,自拟方以桃仁、丹参为主药,活血祛瘀,并用赤芍、川芎等增强活血效力,选用柴胡、香附疏畅气机,石菖蒲、泽泻、葛根化浊通窍;山药、黄芪、山茱萸健脾益气补肾,煅龙骨潜阳安神息鸣等,共凑活血通窍、补肾益气化浊之功效,使耳窍经脉疏通[2],从而达到有效治疗本病的目的。现代医学主要从改善局部循环、营养耳部神经着手治疗本病,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桃仁、丹参等药物都具有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以及增加器官血流量等作用[3],有研究表明葛根能够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降低血液的粘度,桃仁对体外兔耳血管能明显增加灌流量,并能消除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石菖蒲有轻度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趋势,能降低血液黏度,机理可能与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有关,因此,运用这些传统中药能够有效的帮助治疗耳聋耳鸣等疾病[4]。我院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要比对照组好的多,这说明使用中西结合的方式治疗耳聋耳鸣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应该加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蒋文跃,杨宇.化痰药半夏、瓜蒌、浙贝母、石菖蒲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2,3:215.

[2]张彦哲,王满.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63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7):79-80.

[3]王青,许冬武.葛根素对家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6,4:328.

[4]刘丽燕,李超,王翠.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观察[J].刚职业与健康,2008,24(21):357-358.

上一篇:宠物消费“陷阱” 下一篇:跨过酒店的高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