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采用中药抗肾衰方临床治疗观察

时间:2022-08-16 03:16:17

8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采用中药抗肾衰方临床治疗观察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1-0005-01

【摘要】 目的:探讨8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中药肾衰方的临床治疗观察。方法:对照组:辨证脾肾亏损而致气血两虚者,用温脾汤、防己黄芪汤加减;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者,用杞菊地黄汤加减。西药降压利尿,不用外治法和保留灌肠。观察组:辨证属脾肾亏损致气血两虚者用肾衰甲方,辨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用肾衰乙方。结果:观察组83例中显效51例,有效16例,稳定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36%。对照组65例中显效23例,有效11例,稳定8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64.62%。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抗肾衰方;观察。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肾脏病不断进展导致肾功能严重损害的病变,临床上以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慢性肾衰比较多见。慢性肾衰目前虽有透析疗法,但不能普遍应用,非透析疗法仍为各家所关注,中医药治疗该病有一定的疗效。我们在总结过去治疗慢性肾衰经验的基础上,以挟正解毒、化瘀、泄浊、利湿法组成的肾衰方为主配合中药熏蒸进行临床观察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以肾衰方为主治疗的83例观察组和65例对照组慢性肾衰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观察组83例(抗肾衰方组):男49例,女44例;年龄30岁以下18例,3l~40岁17例,41~50岁20例,51~60岁9例,6l岁以上19例;病程1年内29例,1~3年21例,4~5年5例,6~10年13例,11年以上l2例。

对照组:男47例,女18例;年龄30岁以下26例,3l~40岁16例,4l~50岁8例,5l~60岁6例,61岁以上9例;病程1年内25例,1~3年21例,4~5年7例,6~10年6例,11年以上6例。

两组病例中一部分患者主诉病程在1年以内,实际病程已相当长,多因症状不明显而未就医,以致症状严重,或因急性感染而病变增剧才来诊治。患者多主诉最近发病日期,故病程不长。

病种:观察组中慢性肾小球肾炎78例,痛风性肾病3例,多囊肾2例,糖尿病性肾病1例,慢性肾盂肾炎1例;对照组除l例为狼疮性肾炎外,其余皆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功能分级[1]:参照慢性肾衰中医疗效判定参考意见(修改稿,第四届全国中医肾脏病会议通过)。I级肌酐177~212umol/L,II级22l~433umol/L,III级442~698umol/L,Ⅳ级707~1061umol/L,V级>106umol/L。观察组I级11例,II级39例,III级18例,IV级10例,V级5例;对照组I级16例,II级37例,III级7例,IV级3例。

1.2 辨证分型:慢性肾衰按辨证皆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阴阳气血俱虚[2],但每个病例由于病情轻重不同,正虚的程度亦有差异。标实主要为湿浊瘀毒壅滞,或兼感六淫之邪。在病变进展时,或感受外邪而促使病变增剧,临床上表现以邪实为主病变在比较稳定阶段,临床上多表现以正虚为主。两组病例按辨证可概括分为两大类型:脾肾亏损,气血两虚,湿浊瘀毒阻滞型,临床表现为浮肿,小便短少或夜尿多,腰酸乏力,纳呆或泛恶呕吐,大便干,面色萎黄,舌质淡胖或暗淡,苔白腻或薄腻,脉沉细或细弦,湿浊化热可见舌苔薄黄,口干燥,小便短赤,脉细数等;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湿热瘀毒蕴阻型,临床表现头晕或头痛,耳鸣,腰酸乏力,纳呆或泛恶呕吐,鼻衄,皮肤瘙痒,口干欲饮,大便干燥或秘结,小便短赤,面色灰暗,舌质淡暗,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辨证脾肾亏损而致气血两虚者,用温脾汤、防己黄芪汤加减;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者,用杞菊地黄汤加减。西药降压利尿,不用外治法和中药灌肠。

观察组:①辨证属脾肾亏损气血两虚者用肾衰甲方。主要药物:党参、白术、黄芪、生大黄、土茯苓、王不留行、制半夏、陈皮;阳虚加熟附子、淫羊藿;血虚者加当归、桑椹子;腰酸痛加怀牛膝;肿甚、小便少加桂枝、泽泻、车前子;皮肤瘙痒加珍珠母,生牡蛎;瘀阻明显加水蛭、透骨草;湿浊化热加制苍术、黄柏、黄连。②辨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用肾衰乙方。主要药物:黄柏、知母、生大黄、王不留行、土茯苓、制华夏、陈皮;阴虚症状明显加生地黄、枸杞子;头晕头痛、脉弦加钩藤、白蒺藜;湿重、舌苔腻加制苍术;皮肤瘙痒加苦参、白鲜皮;齿衄、鼻衄加白蒂根、土大黄。观察组除内服中药外,并配合中药灌肠及熏蒸治疗。取上述药物用熏蒸机熏蒸腰腹部,另以生大黄、生牡蛎煎汤中药灌肠。丹参针静滴,血压过高者加用降压药。2个月为1个疗程。

3 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3]:根据慢性肾衰中医疗效判定参考意见(修改稿,第三届全国中医肾脏病会议通过)。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肾功能提高I级者(如由V级变为IV级)。有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肾功能提高不到I级者。稳定:症状减轻,肾功能无变化。无效:症状加重,肾功能变坏。

按照上述疗效评定标准,观察组83例中,显效51例,有效16例,稳定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36%;对照组65例中,显效23例,有效11例,稳定8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64.62%。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

4 讨论

慢性肾衰早期较易治疗,至发展成尿毒症则病情严重而复杂,治疗不易取效。包醛氧化淀粉是一种氮质吸附剂,为临床常用的治疗CRF药物,口服后胃肠中的氨、氮与之结合,从粪便中排出,降低血氨和BUN,因而具有治疗作用。由于它的吸附能力有限,因此不能降低SCr,难以缓解尿毒症症状和延缓CRF进程。ACEI及ARB等药物在保护肾功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应用时机方面具有局限性,且有一定副作用。肾脏替代治疗可有效维持生命[4],但由于治疗费用昂贵,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患者,尤其是基层患者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设备上均无法接受这一治疗。因此,针对我国实际国情,在CRF非透析期内,选择中药抗肾衰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抗肾脏纤维化、延缓肾衰进展等方面具有肯定的作用。

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结果来看,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即使肾功能衰退至II级和III级以上的病例,观察组有2/3的病例取得疗效,且其中一部分病例取得显效,而对照组仅1例平稳。慢性肾衰其病情的进展是按着一定的趋势,逐步走向终末期,预后是不佳的。

慢性肾衰是重症,特别是肾功能下降达III级的病人已影响体内各脏腑功能,病情复杂,变化多端,治疗不能靠一种方法,应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给药。我们在总结以往治疗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慢性肾衰的病机,正气虚损、脏腑功能衰败、湿浊瘀毒阻滞,从而提出扶正解毒、化瘀、泄浊,利湿法,据此组成肾衰方,即以基本方针对病变的基本矛盾,并按辨证分型,随证加减。基本方以土茯苓、解毒利湿,以大黄解毒泄浊,以王不留行活血化瘀,以半夏、陈皮和胃化浊。辨证属脾肾亏损、气血两虚者,配党参、黄芪、白术等;属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者,配知母、黄柏、生地黄等,并以丹参针剂静滴,以大黄、生牡蛎煎汤保留灌肠,以增强化瘀、泄浊,解毒之功,再配台中药熏蒸治疗。从临床实践来看,内服中药并配合中药灌肠及熏洗治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红勤.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J].中原医刊,2006,33(13):70-71.

[2] 段光堂.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6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8(4):230-231.

[3] 魏晓娜,王石红,姜杰文.中医整体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8):791-792.

[4] 余剑.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9,(9):1443一1444.

上一篇:《健康评估》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 下一篇:龙血竭对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