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通胀不可能不可能大幅攀升

时间:2022-08-16 03:01:30

通胀攀升令经济形势剧变

近期的通胀压力不断攀升令经济形势大变。随着能源价格刷新高位,世界各地的央行均须面对不断增加的通胀风险。香港消费物价通胀于6月份攀升至6.1% ,是自2007年8月以来的最高位。更令人忧虑的是,价格上升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今年较早时,令人关注的是食品价格带动的通胀,当时影响食品供应的因素看似只属短暂现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食品价格自2007年9月以来连续9个月以双位数字上升,而且没有迹象显示会于短期内回落。

通胀亦已蔓延至食品以外的范畴,非食品通胀由年初约2%上升至近月逾4%。导致非食品通胀节节攀升的源头是什么?是港元偏软,还是全球油价飙升?

通胀源头何在?

港元偏软

港元偏软,令香港这个极度依赖进口的经济体承受入口通胀压力。举例说,香港于2007年的留用进口食品及燃料分别为770亿港元及880亿港元,其价值分别占相应进口总额77%及95%。留用进口产品的价格于今年首季上升6.5%,是自2005年9月以来最大的升幅。这对本港通胀数字究竟有什么影响?

由于港元与美元挂钩,随着美元下跌,今年本港的实际贸易加权港汇指数加速下滑,并且自2005年11月以来下跌了13.7%。根据政府的一项研究显示,港元每升值10%可令通胀下降0.6%。换言之,目前港元已贬值13.7%,可能对本港通胀上升幅度的影响应低于1%。

此外,香港金融管理局的一项研究显示,汇率波动平均对本港消费物价通胀变化的影响少于1/3,而内需及物业价格在过去20年对消费物价通胀变化的影响则多于2/3。

上述研究显示,相对来说,港元偏软对本港通胀的影响有限,本港近期的通胀似乎受油价飙升的影响更大。

油价飙升

原油价格自本年初起上升逾40%。由于香港极为依赖进口能源,全球供求变化对香港的影响至为显著。油价飙升的影响似乎已蔓延至其他行业,导致近数个月的电费及交通费显著上升。

鉴于油价及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有可能仍未见顶,相信高油价的影响仍会继续延伸。原油价格在7月11日飙升至历史高位每桶147美元,目前仍然在高位徘徊。一般而言,石油的价格越高,对石油进口地如香港的不利影响越大。现时的油价,按通胀作出调整后,实际上已超越1980年的高位。

此外,油价升幅越大及上升势的时间越长久,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亦越大。自1970年代以来共发生了数次石油危机,但是这次升势却维持了更长的时间。

通胀走势何去何从?

若历史可以作为借鉴,香港的通胀应会跃升,而实质经济增长则会放慢。然而,更值得关注的可能是经济回落的幅度。全球经济前景及货币政策均视乎油价走势而定。尽管对于油价升势何时停止仍未有定论,但各界已逐步将油价预测向上调整。按照油价走势推测,我们认为未来的经济形势可能有三个局面,分别是“全球滞胀”、“全球经济放缓”以及“工业国家经济回落”。

香港通胀持续高企

虽然通胀似乎是紧随油价升势,并触发了中央银行于近数月收紧货币政策,但我们认为现阶段出现类似1970年代“全球滞胀”局面的机会不大,除非爆发战争或其他事件中断石油供应,令油价进一步飙升。

同样地,“工业国家经济回落”的情况似乎已成为过去。最新的经济指标显示,美国经济的弱势似乎已蔓延至工业国家以外的经济体系。

在美国带动的全球经济放缓大势之下,中国内地的经济增长已呈放慢迹象。中国内地出口增长由5月份的28.1%大幅减慢至6月份的17.6%,这亦是第2季实质经济增长削减至10.2%的主要原因之一。

至于亚洲区内其他较小的经济体系, 受波及的程度更大。香港6月份的出口下跌0 . 6 %,而5月份增长1 0 . 3 %,因输往内地的出口下跌6.2%,输往美国的出口持续疲弱,输往欧洲及亚洲主要市场的出口亦大幅放缓。新加坡6月份的非石油类出口亦下跌3.5%,根据新加坡贸易及工业部的领先预测数字显示,新加坡的经济增长亦由第1季的6.9%放慢至第2季的1.9%。

鉴于美国经济持续放缓,加上食品及油价节节上升,亚洲开发银行最近调低亚洲发展中国家2008年的经济增长预测至5年来的低位。全球经济似乎正处于“同步回落”的境况。在这个大气候下,香港的通胀势必继续攀升。然而,政府最近推出的110亿港元纾解民困措施,或可压低未来数个月的消费物价指数,有助将今年全年的通胀维持在5.0%水平。

展望前景,由于油价处于高位,2009年的通胀应会继续高企,但相信通胀不会大幅攀升,因全球经济回落最终会减低石油需求,为油价及通胀上升幅度设限。我们预测2009年的通胀为5.0%,与今年相同。

免责声明

本档由恒生银行有限公司(“恒生”)提供,内含之资料,乃从相信属可靠之来源搜集,而当中之意见仅供参考之用,意见内容不一定代表“恒生”之见解。撰写本档之分析员证明于本档内所发表之意见,乃准确反映分析员就有关金融工具或投资项目之个人意见,而有关分析员过去、现在或未来之报酬,并无任何部份直接或间接与本文件内之特定建议或意见有关。本文件的内容并非(亦不可作为)买卖外汇、证、金融工具或其他投资之要约或邀约。本档的任何部份均严禁以任何方式再分发。

本档所载之资料或只属指示性,并且未经独立核对。“恒生”对当中所载之任何资料、推测或意见,或作出任何此等推测或意见之基础的公正性、准确性、完整性或正确性并无作任何明示或默示的担保、申述、保证或承诺,亦不会就使用或依赖本档所载之任何资料、推测或意见承担责任或法律责任。投资者须对本文件所载资料及意见的相关性、准确性及充足性自行作出评估,并就此评估进行认为需要或合适的独立调查。所有此等资料、推测及意见均可予以修改而毋须事前通知。

“恒生”及其联系公司可以其名义买卖,可能有包销或有持仓于所有或任何于本档中提及的证券或投资项目。“恒生”及其联系公司可能就其于本档所提及的所有或任何证券或投资项目的交易收取经纪佣金或费用。

本档所提及之投资项目未必适合所有投资者。投资者必须根据其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及独特需要作出投资决定,并在有需要时谘询独立投资顾问。本档并不拟提供专业意见,因此不应赖以作为此方面之用途。

本文件并无考虑任何收件人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特定需要。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需注意投资项目之价值可升亦可跌,而过往之表现亦不一定反映未来之表现。本档并不拟指出本档内提及之证券或投资项目可能涉及的所有风险。

上一篇:资源节约的五大战略意义 下一篇:上海,迪士尼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