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课堂实行绿色教学探索

时间:2022-08-16 12:55:56

中学政治课堂实行绿色教学探索

摘要: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施行,对于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绿色教学理论在教育学中发展应用的实践,探究中学政治课堂绿色教学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对如何有效实施政治课堂绿色教学提出几点可具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政治 课堂绿色教学 教学改革

一、绿色教学理论简介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国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课堂的教学中做到教学相长、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如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等,仍然是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因此,在改革与发展的迫切要求下,课堂的绿色教学应运而生。

追根溯源,课堂的绿色教学源于教育生态学这一学科的兴起。教育生态学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得到了发展。它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教育生态学认为:任何存在的生物都具有生命体征及其多样性,都具有其完整的自然整体,是一个有序的、稳定的生命共同体,并且相互之间不断地发生着某些联系。绿色教学的思想就是要求人们转换生态价值体系与生存价值体系,要求人们从思想上或精神上产生革命性的改变,同时思考环境的生态平衡等一系列问题。而中学政治课堂的绿色教学指的就是把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等构成要素看作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来组织教学,从而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二、中学政治课堂绿色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的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之所以向绿色教学转变有其不可忽视的必要性。

1.我国传统的中学政治教学中教师的灌输色彩浓重

传统政治课堂中的教师多凭借其教学的实践经验以及理论知识,遵照传统教学的要求设计课程的各个环节,以达到准确实现预设教学目标的目的。这种为了教书而教书的灌输式教学势必会对学生的政治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然而,政治课堂的绿色教学则强调开放性与动态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面对课堂突发事件带来的不确定性,教师从主导者发展为引导者。

2.我国传统的中学政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

在传统政治课堂中,学生只注重简单的知识记忆,仅仅重视知识的量而忽视知识的质,学生在课堂中缺乏主动的参与意识。相比较而言,政治教学在绿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由传统的单向、封闭接受学习不断向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转变,并且开始尝试主动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从而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增强。此外,主体意识的增强还有助于学生产生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不断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3.我国传统的中学政治教学中开放性不足

在传统的政治课堂中,教学主要强调单一的情境,教学背景常常陷于虚假与静态的套路中,教学的过程就是一种语言推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所谓的“规范学习”。然而绿色教学的政治课堂则是全方位的开放课堂,不仅要求师生之间的心态的开放、思想的开放、空间的开放,还要求整个课堂中师生之间交流过程的开放等。这些方面的开放性不仅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知识的交互性,同时也表现出了生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多维双向的互动性,既包含了有形知识的不断交流,也包含了无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体验,从而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探索自我价值,显现自我的生机与活力。我国中学政治课堂的这一根本的转变会增强学生与社会的沟通,从而更好地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有效落实中学政治课堂绿色教学的措施及建议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不仅要与时俱进,还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担负起课堂教学改革――课堂绿色教学的重任。对于中学的政治教育,要实现课堂教学业的绿色教学,就应运用绿色教学的视野来审视教育、运用生态学的原则与方法构建生态型的政治课堂。

1.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新课程的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因而在政治课程教学中,就应积极的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发挥,以及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实现。要实现政治课程的绿色教学,教师就应基于自身丰富的学识以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尊重、关心、理解以及信任每一位学生,构建民主平等、相互信任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比如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内心的发展要求。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有时是自发的、无意识的,而有时则需要教师去创建,对于师生发生情感交流的课堂,需要教师主动出击,唤起彼此的情感投入。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积极性的接纳环境,通过形成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然宽松的环境,形成积极的、民主自由的、愉快的学习环境,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绿色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与实现。

2.转变政治教材教法,实现课堂师生有效互动

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途径、方式和手段。课堂绿色教学最为关注的就是通过科学的教学,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交流。虽然教学中注重的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是,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求学习者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以及实现自身的自主化的学习。因此,要促进政治绿色教学在当前政治课堂的有效运用,就应转变当前政治教学呆板、僵硬、注重知识单向传授的教学方法,而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深入探讨新知识、新信息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对于课堂教学产生的重要影响。

比如,在实际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阅读实际政治材料,通过实施的点拨,调动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自主性以及积极性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审题以及解题技巧的方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社会中逐渐实践学习的方法,在掌握有关学习的规律以及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激发。绿色教学的课堂教学在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的基础上,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进而实现学生的智力的培养与开发,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重审课堂与课外活动之间的关系,注重政治教材与实际之间的联系

政治因为其自身存在的特殊性,要求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理论性知识的传授与讲解,还应积极的开展课外活动,促进学生使劲能力的开发与应用。对于中学政治思想课,课堂教学仍然是基本的实施形式,但是要想贯彻课程目标中理论联系实际方针、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政治觉悟等,就必须对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进行重新的审视,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积极地开展多样化的政治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它们各自在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但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保障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安全性。由于对学生安全性、人力、物力等的考虑,结果就导致一些学校的课外活动流于形式,难以真正的得到有效落实。针对这一笔端,就应积极的实施政治课堂绿色教学,促进有关案例积极地走进政治课堂,通过在课堂中积极地探究与讨论,实现学生创造性以及积极的发挥。

对于广东而言,可依据自身经济、地域等所具有的特殊性,将诸如有关“地域对于一个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广东地区经济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政府如何解决各用工单位不得拖欠工人工资”等实际问题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在课堂中对于此类实际问题方案分析的积极性。由于选用的是实际的、发生在身边的案例,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社会公益感,在讲政治课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范围,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在改革、发展中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和政治觉悟。

参考文献:

[1]毛秀芳.走进中学政治课堂的多媒体教学[J].科技信息,2010,(10).

[2]刘娟.如何实现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最佳效果[J].考试周刊,2009,(25).

[3]车银生.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教育现象学探究[J].经营管理者,2009,(18).

[4]张建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英语之友(教育研究与实践版),2009,(7).

[5]傅兰芳.浅谈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3).

[6]车文友.新课程下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创新[J].科技资讯,2009,(13).

[7]王坚.提升中学政治课教学有效性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09,(10).

上一篇:浅析《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绪论课的教学 下一篇:植物保护专业课程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