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国首屈一指的建筑灯光投影秀

时间:2022-08-15 11:37:29

打造全国首屈一指的建筑灯光投影秀

《甲午余硝》不仅是一场舞台表演秀,更是一场大型建筑灯光投影秀。在当前,国内各地的建筑灯光秀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以群体建筑结合本地人文的形式,播放一些没有情节的视觉符号,时间也只有短短的几分钟。而《甲午余硝》的时长超过了30分钟,并且首度在立体影像中融入了剧情和人物,真正让观众享受到了一场声、光、电结合的感官盛宴。

制作出如此震撼的投影效果,其背后的团队一定花费了许多心血,为此记者走进了《甲午余硝》的放映厅,采访了来自同济新媒体国际艺术研究中心的幕后制作团队。

技术攻克重重难关

王冬超是《甲午余硝》的影像技术总监,在创作的前期他整理收集了南通大量素材,并在创作中期的时候拜访了南通一些老学者老专家,充分了解了南通历史、文化、和工业发展过程。“整个篇章我们希望能通过用三维的影像技术把历史南通、诗画南通、工业南通展现出来,所以我们也提炼了一些代表性的南通元素。比如南通的芦菲花布,纺织厂,南通老城楼,濠河,大生码头等,还还原了整个张謇时期创建的工业唐闸。”

“《甲午余硝》中的全部影像都是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三维软件制作,制作成片后结合先进的拼接融合软件,通过投影器材同步播放到墙面上。但是事情不是制作完影片就把它放到墙面上那么简单的。”

谈起当初制作的艰辛,王冬超滔滔不绝:“难点确实有很多,影片的信息量比较大,牵扯到很多特效的制作,比如爆炸、海水、烟雾、倒塌的动力模拟等,每个章节基本都有一些技术难点,为此我们特意组织了一个特效小组,专门攻破解决影片中的特效和技术难点。”

1895园区的仓库墙面给特效小组出了很大难题。其实,建筑投影在受体的要求最好是有结构并且白色为佳,这样容易投射出各类颜色和图案,可以强调色彩变化。但是1895老仓库的墙面平整,而且墙面两边的颜色不统一。西侧墙面是单色红色砖墙,为了投出理想的画面,攻破小组多次现场测试投影,经过反复比对测试后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由于片子比较长,所以在三维渲染和后期合成上的工作量相当大,这是制作环节中没有办法避免的,他们以高效高精细的工作,很好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舞美与影像完美契合

担任此次《甲午余硝》舞美总监的是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石士昌,石士昌从1976年起长期从事舞台演出,曾经参与了历届亚洲音乐节、国际电影节、首届东亚运动会、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第八届全国运动会的开闭幕式等大型文艺演出的灯光总设计工作。

像这样多媒体与灯光音响合作的外场演出对于石士昌来说还是第一次,考虑到整体效果,石士昌在设备选用上按照特殊环境的要求做出了很多改变,例如舞台灯光既要烘托出人物表演的气氛,又不能影响到投影的视觉效果;外场表演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而且是长期表演,设备必须经得起时间考验……虽然遇到的难题很多,但是石士昌充分运用了自己在大型演出方面的丰富经验,力争让舞美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一般的多媒体演出只能呈现出一种单独的投影效果。《甲午余硝》有人物表演,需要考虑到大的气氛的变化,但是又不能影响投影的视觉效果,所以要考虑到舞台灯光的照度、色彩变化,包括安装的灯具的角度。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在怎么样安装灯具位置,达到剧目的艺术效果这方面进行了思考。根据现有的建筑结构,要达到照明效果,难度较大。一般演出的艺术创作,有常规规律,但是像这样根据现有建筑结构来布置设备,在处理上就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整个舞台的设计制作工作,从2012年的6月份到11月份花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由于该剧涉及部门比较多,前期部门间相互沟通比较少,但是后期各部门注重了相互配合并且成效显著。谈起自己的这次作品,石士昌显得非常满意,“首先,在短时间内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得比较好。外场演出、灯光效果、投影呈像和音响这样全方位的合作与配合,很好地渲染了舞台气氛,非常有感染力,使观众在现实场景中感受了当时的场景。另外,演出设备并没有选择提前到场安装,这也为主办方解决了很大的人力物力问题。《甲午余硝》这样的舞台设计在南通乃至全国是首创,以后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很好的引导推动作用。”

上一篇:《百味南通》加盟召集令 下一篇:水绘情缘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