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理科专业学风建设问题探索

时间:2022-08-15 11:29:10

【前言】工科院校理科专业学风建设问题探索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工科院校理科专业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工科背景下,理科专业受客观条件限制,在学生生源、学生培养、师资力量等方面普遍存在不足,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专业思想不稳定,导致不良学习风气蔓延。工科院校中的理科专业生源调剂率较高,学生往往对录取专业不...

工科院校理科专业学风建设问题探索

【摘 要】分析当前工科院校理科专业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专业特点提出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以专业思想稳定为基点,夯实学风建设基础;加强职业生涯教育,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规范学风建设管理;以专业建设为切入点,助推学风建设进展;以创新实训平台为落脚点,筑牢学风建设堡垒;以优良教风为结合点,营造学风建设环境。

【关键词】工科院校 理科专业 学风建设 问题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017-02

学风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和建设过程中积累形成的一种氛围和精神,是学校提高社会声誉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以工科专业为主的高校,其理科专业建设资源相对不足,发展优势不明显,学风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研究工科院校中的理科专业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有助于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

一、工科院校理科专业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工科背景下,理科专业受客观条件限制,在学生生源、学生培养、师资力量等方面普遍存在不足,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专业思想不稳定,导致不良学习风气蔓延。工科院校中的理科专业生源调剂率较高,学生往往对录取专业不感兴趣,导致专业思想不稳定,时常处于一种消极、悲观的状态中,甚至部分学生萌生转专业及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的念头,因此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和思考专业知识。当看到工科学生下车间、进实验室、搞电路板,就更加剧了“理科专业无前途”的思想,继而产生得过且过的想法,出现逃课、抄作业、课堂玩手机、沉迷网络等现象。

(二)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热情较低,导致缺乏学习兴趣。理科专业各科目的学习理论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相对枯燥乏味,容易使大学新生产生畏难心理,进而不想学、不愿学,想办法旷课;部分学生在实现了“考上大学”的梦想后,处于无目标、无压力、无所求的“三无”状态,甚至仍保留着高中时的学习思维,短期内无法适应大学新的学习环境。从对某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基础必修课“数学分析”的调查数据看,87.59%的受访者认为该课程“超难”,68.63%的受访者认为该课程“理论枯燥,应用性不强”,而超六成的人认为应当适当降低其课时和学分。

(三)师资不均衡,实践环节薄弱,影响学习效果。理科院系的师资往往以基础学科的理论教学见长,专业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相对缺乏,这就使得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课程体系不合理、资源配置不足、专业面窄、知识结构单一、不注重工程应用等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实习基地的缺少,导致学生缺乏更新知识、追踪新技术的自主性,最终导致就业口径狭窄。学生容易因为看不到未来而长期处于迷茫状态,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更无法形成以老带新、以就业促招生的良性循环,进而影响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

(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及大学生涯的无规划,催生不良学习风气。在商品经济消极因素的影响下,“90后”大学生呈现出个性多元化特点,加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其过于关注物质利益和实际功利,产生“金钱至上”思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大学生涯规划意识,求学急功近利,热衷于各种短期培训的资格证书、小有获利的课外兼职,而对于大学四年的学业舍本逐末,出现旷课考证、旷课兼职的情况,使专业学习荒废,即便拿到文凭也含金量不足。

(五)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和理解,影响良好学习环境的形成。部分教师仍保留精英教育时代的教学模式,没有很好地理解“90后”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加之忙于科研和外出深造,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减少,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

在课堂管理环节,学工和教学之间缺乏规范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导致部分高校出现教学与学工间相互埋怨、相互推诿的情况,即使使用强制措施把学生“逼”进课堂,学生也产生抵触情绪,出现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甚至期末给老师恶意差评的现象。教学与学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畅,既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影响了老师的责任心和情绪,无法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风气。

二、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学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能力,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形成长效机制。针对工科院校理科专业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以专业思想稳定为基点,夯实学风建设基础。加强新生专业思想稳定工作。通过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学长开展主题宣讲,让新生明确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前途,确保新生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抓好第一课堂,特别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教育,利用好第二课堂,通过新老生交流会、就业情况介绍会使学生从思想上认可老师、认可专业,做到“自觉、自主、自信”学习。

(二)加强职业生涯教育,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学生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入手,通过各种途径和载体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形成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志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低年级开始即根据学生的理想、性格、特长并结合专业实际,引导学生设定近期及远期目标,对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进行合理规划,如大一、大二打牢专业基础,大三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大四进行职业素养的提升或考研深造;从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实施“自觉、自信、自主”的“三自”学风工程,通过落实辅导员下课堂、下宿舍及心理访谈制度,夯实学风建设基础。

(三)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规范学风建设管理。制定及完善各项学风建设管理制度,重点抓落实关。多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需求、教与学的矛盾,及时整顿出现的问题;积极宣传和营造优良学习风气,形成人人想学习、个个爱学习的良好环境;落实学风约束机制,整顿考风考纪,做好院系级评优细则制定和落实工作;组织发动学生以宿舍、班级、创新团队为单位开展学风创建活动,发挥学生党员的传帮带作用,激励各学生组织争创“优良学风标兵集体”。

(四)以专业建设为切入点,助推学风建设进展。理科院系应该在明确专业定位的基础上按照“重视理论、着眼应用”的指导思想设置课程,适当削减与市场需求不相符的课程,增加综合性课程设计和应用性较强的骨干课程。如某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是在信息处理的背景下,根据数学与计算机的紧密联系重点开设计算机和密码安全类课程,培养学生在信息安全、信息管理、软件开发与测试方面的能力,不断拓宽就业领域。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鼓励、支持学生组建各类创新团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参与老师科研,切实提高项目研发能力;采取老师指导和实习顶岗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将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提高到突出位置,加强各环节的考核把关。

(五)以创新实训平台为落脚点,筑牢学风建设堡垒。围绕大学生创新实训基地这一圆心,通过创新沙龙、梦想起航、成果展示、校企合作等活动载体,增强创新实践基地对理科学生的辐射作用,达到引领学生科技创新主流思想的目的;做好数学建模、数学竞赛、软件设计大赛等各类理科优势明显的赛事组织工作,以赛促学;对专业教师及其团队进行资源再整合,并组建学生团队与其对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建立网络交流平台,聘请已毕业校友担任校外导师,为学生提供在线技术指导,并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践机会;加强与校外权威培训机构合作,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就业核心技能和职业素养。

(六)以优良教风为结合点,营造学风建设环境。教风和学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应从各方面努力形成以学风促教风、以教风带学风的良好环境。如任课教师要主动适应当前理科专业学生的实际,调整精英时代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增强理科教学的趣味性,避免单调乏味的“填鸭式”教学,同时以良好的个人魅力、高尚的道德追求、严谨的治学品格吸引学生。

总之,学风建设是高校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和系统工程,要结合工科院校中理科专业的实际,以学生为主体,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研究学风建设中涌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探索新机制和新对策,努力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庞明礼.“新读书无用论”与大学生就业压力相关性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3(7)

[2]林钻辉.高校学风建设的顶层设计[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4)

[3]张慧欣,纪凯博.理工科高校学风状况调查及成因分析[J].中国建设教育,2013(5)

[4]浅谈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3(2)

[5]吴乔.学生党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6]王东红,吴永祥.发挥专业教师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3(5)

【基金项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作者简介】龙雪梅,女,广西玉林人,硕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黎 原)

上一篇: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职教师应会四“说” 下一篇: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