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儿童爱学习的天性

时间:2022-08-15 10:08:37

尊重儿童爱学习的天性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开展生本教育已经有13个年头。在这13年里,生本教育逐渐得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认同和热爱,学校也由一所普通小学发展为国内知名的学校。在这13年里,一批教师在生本教育中成长起来,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悄悄上演,诉说着生本教育给予的感动与美好。

何建芬:把握学习热情的导火索

突然接到通知,说过两天要执教一节全国的生本公开课例。听说要上公开课,同学们异常激动,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在一番热火朝天的争论之后,同学们最后竞选定了《墨菲定律》来做课研讨。当时,我真有点傻了眼,直埋怨选了个怪诞的理论作学问。要知道这一定律并不太好理解,也没多少人了解,更不知从何入手去做先学的思考。但是,同学们却觉得这课有说头,还头头是道:就是因为知道的人太少,所以选它来做学习示范,让更多的人知道墨菲定律。同学们句句有理,我虽有些心虚,但也无话可说,还是点头同意。见我同意,同学们一阵欢呼,热情满怀。这时,我唯一的感觉就是:给学生最需要的,真好!心虚的感觉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雪中送炭的温暖。

无论对于执教者还是学习者,这种雪中送炭的温暖来自“一切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相信学生”的生本理念。生本的民主与平等,使备课都显得那么简单。记得当时学生用了一节课时间,把初读感知的课文内容概括得有条有理,并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探究的话题,诸如墨菲定律的真正含义,其运用的积极意义,科学家们的新发现等,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设疑和思维的延伸、发散,足见他们在课外阅读和主题研讨上做足了功课。有困难找学生,以学定教,不教而教,就这么简单!它尊重了学生实际理解的水平,也见证着学生是丰富的教育资源。这种教学双边的雪中送炭,本身就是一种和谐,一种默契,更是一种教学的充实!

在《墨菲定律》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尽展真我的风采,他们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别人讲到自己,从远古谈到今天,从过去说到现场,从怪诞悲观论述到积极乐观,他们上下互动,取长补短,相互纠正完善,和谐有序,时不时展开一阵热烈的讨论,时不时又是一番掷地有声的论说。不敢说他们学富五车,却算得上腹有诗书,明道懂礼;不敢讲学生口若悬河,但可以欣赏他们的“表述生花”。作为教师,此时只是个专注的旁观者,充当及时点拨、组织、参与、配合的角色,促使课堂学习各层面的超越与突破。我认为,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不需要过于求全,只要把握好学生学习热情的导火索,就能引起教学的共鸣。

这就是生本自然朴实的语文课堂学习,我们全面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充分展示学生,促成课堂教学的百花齐放。它真实具体地展现着学生生命的提升,验证了教师不再是“纤夫”,而是“生命提升的牧者”。

侯咏娴:感受三角形

课堂伊始,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三角形的实物或图片向全班同学展示,有自行车的三角架、屋顶、三角形衣架,等等,不亚于老师做出的幻灯片。接着学生互相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的资料。然后向全班展示他们收集到的(学习到)的知识。

生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

生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生3:三角形的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指图解释)

生4:边不直就不是三角形,边必须要相连接,封闭的图形。

生5:三角形具备稳定性。(例如刚才自行车的三角架,屋顶……)

生6:因为从力学的角度去解释的话,如图(指图解释),力度相互控制,所以稳定。

生7:三角形可以分成斜三角形和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一样。

生8:按角的大小来分可以分成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生9:三角形还可以分成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老师让学生向大家做解释)

生10: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例如:AB+BC>AC(后用具体的数据说明)

生11:一个工匠发现:3尺、5尺、4尺的长度作边,画出来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生12:我知道这是勾股定理!

生13:三角形的周长=边,+边2+边3,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因为:三角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表达不够完善。老师笑着说:很棒,我们以后还会研究)

生14:三角形有6心,就是内心、外心、中心、重心、垂心……

以上是这堂课的片断,记录了学生在“先学”后涉及到的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我们知道,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三角形知识包括: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毫无疑问,由于教师搭建了让学生“先学”的平台,在这一节感受课堂上涉及到的三角形的知识比教师预想的广泛得多,也深刻得多!

刘韵:孩子们学会了自己学习

(二年级《感受除法――分圆片》片断)

师:昨天我布置小朋友回家做平均分的活动。把20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有剩余吗?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有剩余吗?你们做了吗?好!现在四人小组交流你们分的情况和方法吧!

师:下面请一个小组上台汇报把20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的结果和方法。

(1)展示各种方法,不同的补充。

师:有请包晗小组!

小组发言如下:

A说:把2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个,还剩2个。我的方法是:20-6-6-6=2。20减去3个6就是剩下的2个。

此时台下有一小朋友举手说:“太麻烦了!20-3×6=2不就可以了吗?”

B说:我的方法是20-3x6-2=0。从20里减去用去的18个圆片再减去剩下的2个才是0。

C说:我的方法是3x6+2=20。分成3份,每份有6个,那就是3x6=18再加上剩下的2个就是总数20个。

D说:我的方法是20÷3=6……2。20就是总数,3就是平均分的3份,6就是每份有6个,2就是余数。

师:请小朋友注意了,不是念“除”,而是念“除以”。请D再念一次。

师:你们真棒!还有谁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的?

陶陶:我的方法是6+6+6+2=20。我是用加法做的。

费梵:我的方法是3x6=18,再20-18=2。

师:在平均分圆片的活动中,我们的小朋友积极动脑,想出了许多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呢?为什么?

羿琨:我最喜欢除法了,因为它简单。不用又加又减又乘的。

汪荣:我最喜欢除法,虽然我不大会,但很有意思!

沛盈:我最喜欢4×3=12了,因为我对除法不大会,但能用乘法来解决。

师:你们会用学过的知识来认识新知识真是太棒了!相信你们很快也能掌握除法的!从感受除法的活动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分享的?组内说说!

星憧:剩下的数要比每份数少!

何政霖:生活中有的有剩余,有的没有!

钟丽琳:会乘法就会想除法!

罗逸升:平均分的份数×每份的数量+剩余的=总数

邱秋:总数÷平均分的份数=每份数……剩下的数

我从一年级开始带这届学生,始终运用生本理念来进行教育教学。在低年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三年的学习,孩子们呈现的状态是非常可喜的,90%以上的学生都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现在孩子们上四年级了,他们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每一个新知,他们都会自主学习,进行单元大感受,在每节课前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自学报告,在我没教之前,有60%的孩子已通过自学掌握知识。在课堂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将新知细化、系统化,孩子通过这两个环节,更深刻地掌握每一个内容。

在本学期初,我陆续接到好几位家长的电话,意思基本相同:孩子在暑假时已自己学习完本册数学书,现在在课堂中他们就当作复习和运用。孩子都吵着家长去买五、六年级的数学书给他学习,不知给他们看五、六年级的书合不合适?我听后,非常欣喜,因为我的目标越来越近了,我希望我培养的学生能做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现在已有一部分学生在生本理念的培养下,有浓厚的学习欲望,他们真正做到了自主地探索知识,我想,这也就是生本的魅力!

上一篇:如何覆盖和超越教学目标 下一篇:寻找让生命跃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