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品牌故事

时间:2022-08-15 09:55:35

青岛品牌故事

每个人喜欢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理由。所以,才有了行走的冲动和想要停下来生活于此的念想。

5月的青岛,吸引人的除了花香满径的世园会,还有这个城市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大海。和煦的海风、金黄色的沙滩、点点白帆,这是多少现代人憧憬的生活,能有一所面朝大海的房子,可以欣赏春暖花开。

如果说,风景是青岛的名片,那么,其足以为外人道的“品牌”,便是这座城市的故事。

一位美国评论家曾说,青岛有两种泡沫,一是大海的浪花,二是啤酒的泡沫。无数的外国人,也许都是先认识了青岛啤酒,才认识了青岛这座城市。

“这一点足以证明它(青岛啤酒)的身价”,这一点也说明着品牌与城市的关联。2014年,青岛建置123年,青岛啤酒走过了111年。一个是百年城市,一个是百年品牌,相互见证着对方的成长和在发展道路上的起起落落。

青岛的历史,从某种层面上说,也是一段品牌的历史。

时光倒退30年,1984年的青岛,开放伊始。虽然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有着“上青天”的美誉和天然的港口优势,但除了青啤,青岛似乎再没有叫得响亮的企业品牌。

那个时候,国人能叫得出来的品牌也不多。历史还记得1979年,皮尔・卡丹在北京引发的关注,那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国人对品牌还缺乏足够的认知。

但是,开放的思维已经打开。1984年,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犹如打开了面朝大海的那扇窗,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城市的视野愈发开阔。

青岛要培育自己的一批名牌产品。于是,在青啤的带动下,青岛提出了“振兴青岛工业必须培育一批拳头产品”的工业发展思路。之后,青岛通过评选“青岛金花”,迈出了启动名牌战略的第一步,也才有了后来的“五朵金花”。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海尔。”1984年的改革开放,为其提供了“引进国外设备与技术”的机遇,救活了濒临死亡的海尔;1992年,“开放资本市场”使海尔得以建立家电行业的第一个工业园,并于1993年完成上市,并逐步走上多元化的道路;之后,随着中国加入WTO,海尔也提出了“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开放战略,谋求全球化布局,并最终成就了全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开放造就了海尔,也造就了双星、海信、澳柯玛、即发、南车四方等品牌。

作为我国最早的民族制鞋企业,双星“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萌动初期就踏入了市场经济”。它是第一个从青岛市国有企业中跳出来,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打破铁饭碗的企业。市场的路没有那么好走,它是双星人在无路可退境遇下的被迫为之,也是这些人靠着一张嘴两条腿和脚底的解放鞋一步步走出来的。从“黄鞋帮,黑胶底,穿上两天臭无比”的传统产品解放鞋到向运动鞋、旅游鞋等高档产品转变,双星靠着一双鞋200多道工序打下的质量基础,走出了自己的品牌之路。

从脍炙人口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到“创造更美好的产品,为中国制造赢得世界的尊敬”,澳柯玛更明晰的企业使命与品牌相关;“0.01%=100%”,对于海信人而言,这意味着,万分之一的不合格对用户就是100%的坏产品。所以,质量第一的理念,会成为百年海信不变的信条;即发实现了平均每个日本人就有1.5件即发内衣,还创造了业界熟知的“即发速度”;在真正的速度领域,南车四方依靠引进、消化、吸收到再创新,不断刷新着世界高铁运营的最高速。

但青岛之所以被人称之为“品牌之都”,不仅仅在于这些享誉国内外的品牌产品,还在于青岛由此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名牌产业――品牌经济一品牌城市的品牌发展之路。

从“城市品牌”到“品牌城市”,这条跨越之路同样不好走。1999年,青岛市文明委首次命名了“真诚到永远”、“情满旅途”、“海之情”、“海滨小金”、“公交张锋”、“98111”服务热线等6个青岛市服务名牌,新的“六朵金花”代表着青岛的品牌战略,从工业领域向精神文明领域的扩展,以及工业品牌和服务品牌的并存。特别是青岛交运集团的“情满旅途”,还是我国交通运输业第一个注册服务商标。

工业品牌提升着城市经济的质量,服务品牌则不断优化着城市对外开放的软环境。反过来,城市的进一步开放,又为品牌的孕育和发展注入着推动力。

如今,我们已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任何产品品牌的城市,该如何去发展好自己的产业?也很难想象,一个企业如果不去打造自己的品牌,将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立足?这也许就是品牌的力量,与城市的力量互为推手。这是一个品牌与城市相互交融的时代。

改革开放给青岛带来了开放和发展的机遇,也让这座城市的工业在竞争的市场面前认识到了品牌的力量。在“2004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名单中,关于青岛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这是一个随时就能感受到品牌力量的城市。这里诞生的品牌,已经影响了中国,正在影响世界。”

上一篇:斩断敌腰――淮海战役中的宿县之战 下一篇:“财富”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