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与“活”的教学统一

时间:2022-08-15 06:40:36

“实”与“活”的教学统一

很多人评价支玉恒老师的课是“活”与“实”的统一,两次听支老师讲“即兴作文”,我对此感触颇深。

片段一

1.请老师们出作文题

老师们:当我看到您;端午棕儿香;瞬间的……;二十年后我的一天;美好的时刻;听支老师讲课;走进夏天;幸福;现场;我喜欢我……

请学生将老师们出的题目写在黑板上

2.将所有的题目编号,总共13个题目

这些题目难吗?还吹牛吗?

不让你们都写,选一个,只做一个。当你选好就要写的时候,你先要做什么事?

生:确定中心;列提纲;审题

师:应该先审题。审题也就是思考题目

不能超过题目的限制。看看这些题目,哪些有明显的限制。

生答黑板上的题目都有哪些限制。

3.审题之后呢?是选材、立意。

什么是选材?根据题目选择写作的材料。

什么是立意?选择一个材料为了告诉别人什么,就是文章的立意,也就是确定中心。

有些题目已经具备了中心。请找出黑板上已经显示出立意的题目

师生共同确定已经立意(具备中心)的题目

4.接着就是构思……

作文题目由现场听课的老师即兴给出,可谓“活”到了家;而习作指导依然循着传统的路线,从“审题”到“立意”,到“选材”,到“构思”……一步一个脚印走来,可谓“实”到了位。“活”与“实”,“传统”与“创新”在同一节课中碰撞、融合,给人感官冲击与心灵震荡的同时,也给人智慧的启迪: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返璞还要归真!不能不佩服支老师的老谋深算,殚精竭虑。

片段二

1、师选取黑板上的《美好的时刻》,这是写人还是写事的?假如你就没有做什么美好的事情,怎么办?

生:写以前美好的事

师:我一辈子苦日子,怎么办?

生:借鉴别人的事,融合自己的感受

师:抄袭可不行

生:……

师:告诉你如何扩展题材。没有这样的事,可不可以扩展成写人。

生:看见别人身上的一件美好的事

师:看见别人发生了一件美好的事,写下来,可以吗?

师:写景,状物……都可以。

2、选取《国庆六十周年》

师:这件事,应该国务院考虑。你们怎么写?

生:可以写国庆六十周年中看见的事

师:看见两个孩子打架,可以写吗?

生:应该些国庆六十周年发生的变化

一篇文章可以写事,可以写人,可以写景,可以状物,可以写童话;一篇文章也可以写大,可以写小;一篇文章还可以写实,可以写意……如此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方法,不是每个人都能想得到,但学生习作的困惑是什么?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提高有效性?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支老师针对学生思维的局限,总结归纳出“扩展题材”、“大题小作”、“小题大作”、“写出寓意”等方法,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并用这些方法对黑板上的题目一一分析,让他们体会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不同的题材。可谓踏实、认真!说到底,作文教学无非是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落实了这两个问题,学生还有什么题目不会写呢?

片段三

评讲学生作文

请上来读自己的作文,根据学生的作文评讲。

1、《我喜欢我》(男生)

我喜欢我,也许是自我欣赏的缘故。每天都要照镜子,这下可不得了,越照我越喜欢我,雪白的皮肤,这点是不可否认的,我喜欢我的樱桃小嘴……

师:老师们笑,知道笑什么吗?

生:幽默

请生复读第一段

生再读

师:这段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顾影自怜。

你们还想听谁的作文?请推荐

生推荐

师:别人揭发了你你就读

2、《我喜欢我》(女生)

我是个……大胆举起手……,每当这时我心里都美滋滋的。然而在考试时,我的内向和羞涩却消失了,马虎……

善良也是我的一大特点。有一天,我遇见一位小弟弟……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安慰他,牵起他的小手……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暖洋洋的,觉得自己长大了,也能帮助弱小的人了……这就是我,我喜欢我……

师:她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生:文静;善良;粗心

师:你喜欢哪个特点?

生答

师:我喜欢她的最后一段,知道为什么?

生:既总结全文又点明中心

师:概括回顾全文。请生再次读最后一段

生读

师:结构上最关键作用是最后一段

3、《幸福》

公开课上,一个学生可能带错了笔,他用红笔写了作文草稿,被支老师及时发现。

师:这位同学用红色的笔描绘幸福,那幸福一定像火一样红!我们来欣赏……

“用红色描绘幸福,那幸福一定像火一样”我惊叹于这样敏锐的发现和这样灵动的表达,不禁被眼前这位鹤发童颜的睿智老人深深折服!作文评讲,尤其是即兴评讲,不仅是对教师智慧的挑战,而且是对教师临场心里素质的考验。你不知道学生习作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或者是闪光点。你必须认真倾听,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反应,既要评价到位,又不能忽略场上的交流互动。因此,一般教师不会轻易尝试在公开课上评讲学生习作。支老师可谓“艺高人胆大”,而这种“艺”,除了他广博的阅读、丰富的实践、纯熟的技巧外,更重要的是,支老师明白: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习作讲评是增强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支老师曾经说过:“实”与“活”并不矛盾,因为“实”不是“死”,不是死讲、死记、死问、死读、死背。相反,用生动活泼的方法,更容易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得法受益。

确实,“活”与“实”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活”是一种形式,“实”才是最终目的。形式可以千变万化,目标却不能迷失方向。活而不实谓之浮,实而不活难免呆。教学需要处理好“活”与“实”的辩证关系,做到实中求活,活中见实,活实相济,相得益彰。支老师的课又一次给我这样的启示。

(江苏省宝应县泰山中学)

上一篇:谈自主学习 下一篇:浅论珠心算教学中体现新课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