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禅城区:转变观念做科普 搭建平台做服务

时间:2022-08-15 06:29:50

广东佛山禅城区:转变观念做科普 搭建平台做服务

2011年9月,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在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会议上,再次被授予“全国科普示范区”和“广东省科普示范区”牌匾,示范期5年。同时,佛山市禅城区科协被评为“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先进集体”。在“科普示范区”考核过程中,评审组认为佛山市禅城区的青少年科普、社区科普、企业科普工作做得扎实,所探索的“青少年与社区结合、企业到学校”模式值得推广。

科技教育已成品牌

杯子怎样放进水中,才不会弄湿杯中的纸片?怎样知道不同容器装着的水的重量?不同液体放在面前,怎样从里面找出水?2011年6月,“珍爱生命之水―――2011年广东省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启动仪式在佛山市实验学校举行。丰富多彩的科技游园活动、科技教育成果展、科普大篷车展览、水资源专题讲座等,让来自佛山市佛山市禅城区100多所学校的3 700名师生及家长开心玩转各种水元素。

佛山市实验学校的学生参加2011年省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可是有备而来。据了解,在此之前,该校的学生就已经实地考察了汾江河,走访了佛山市自来水厂、佛山市污水处理厂,到燕京啤酒厂参观污水处理系统,调查污水从处理到可饮用的整个过程,做出了关于水资源的产业调查报告、手抄报等。

在教学楼,可容纳数百人的多媒体大课室座无虚席,两侧有空间的地方也加了座位。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首席学科带头人杨光华教授正在给佛山市禅城区师生作关于水资源的专题讲座。最后一排坐着佛山市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他们专注地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上几笔。记者在就近的一本笔记本上看到上面工工整整几行字:“水资源分配、控制取水、发电服从调水、保证不断流、健康河流”。会后,不少同学纷纷向记者表示,因为平时也接触不少这方面的知识,再加上讲座的内容生动有趣,大都很好理解。

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科学科技教研员、省青少年科技讲师团导师苏永善向记者介绍,佛山市各中小学有组织学生到自来水厂参观学习的传统,他自己业余也搞了一个绿色教育小组,常在节假日带数十名师生调查佛山生态环境。结合省市以及国家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佛山充分发挥了青少年水科技的优势,在各级相关奖项乃至国际奖项上屡有斩获。佛山二中“绿色假日”环保科技活动小组近年来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水科技发明大奖赛等比赛,成绩优异,创造了连续四年荣获国际大奖的奇迹。

“青少年科技教育做得很扎实,很有基础,是禅城的品牌,是禅城创建的成效。”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吴焕泉在走访白燕小学时,颇为赞许地说。据悉,佛山市禅城区委、区政府已将科普工作列入“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将“科教强区”作为全区重要战略举措。

“教育和科技这几年合作都非常好。”禅城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教育部门专门聘请了专家统筹全区中小学科技教育,把自然科学纳入常规教学,并且进行课程质量检测。每一次参加全省、全国甚至国际的科技创新大赛,总能满载而归。“中小学科技教育不仅没有耽误学习,相反高考成绩还非常突出。去年全区高考上重点线比例是20%,上本科线达67.4%,上专科线达98.1%。”

社区亲子科普忙

“妈妈,章鱼出来了!”一个小朋友戴着专用眼镜,看着3D立体画面上的章鱼,小心翼翼伸出手在空中试着感受章鱼是不是真的从画中跑出来了。站在一旁的妈妈不失时机给他讲解:原来人左右眼看到同一幅图像角度和位置是不同的,立体图像是大脑将左右眼同时看到的两幅不同的图像合成的结果。

这是禅城白燕社区在佛山市2011年“科技进步活动月”期间,向居民展示科普大篷车上3D展画一幕。2011年科技进步月活动期间,以科普大篷车领衔的送科技下乡、科普进社区、进校园等系列活动,首次全面覆盖佛山各区所有镇、街。

道道皆科普,处处皆学问,这是记者在禅城行走所见的体会。据禅城区科协提供的数据,佛山科学馆、佛山青少宫、佛山创意产业园等15个地方都建立了“科普教育基地”;南庄镇建立了“新农村建设科普培训(信息化)教育示范基地”;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建设了15个标准的科普宣传画廊;4个镇(街道)建有大型的科普文化广场,有科普(图书)活动室;87个村(居)有专用或合用的科普宣传栏、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每季更新挂图宣传内容;区属108所中小学校建有科技活动室和科普图书室。

据悉,禅城数量如此众多的科普活动场所,大多是“政府扶持、科协主办、企业赞助、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筹办起来的。而作为接受科普主力军之一的青少年,不仅能在学校系统地参与到各类科普课程和活动中,在家门口也能方便地学习科普知识。

近几年来,禅城区科协牵头主办了主题鲜明的“科技进步活动月”、“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大型综合科普宣传活动。2010年,该区针对在校中小学生主办了由老科学家走进校园的“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千场科普影视进校园”科技节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在校90%以上的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同时,针对村(居)群众佛山市禅城区科协举办了“周末健康讲座”等专题讲座。据禅城区科协数据统计,该区科普活动覆盖面达到全区常住人口90%以上。

创新平台服务企业

禅城区科协多次提到要搞好科普,就要转变观念,“转变观念就是要抢占工作的地盘。过去科普重点放在社区。现在除了做好社区科普,也把工作的触角放到企业”。禅城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更好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佛山市禅城区不遗余力搭建创新服务平台。

据悉,目前该区政府与国内40多所高校院所签订了为辖区企业服务的产学研合作协议,30所高校院所在禅城建立了研究院或办事处,高校与企业共建了11个院士工作站、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20多个省级研发平台、6个博士后工作站,一大批高校院所的科研团队长期扎根为佛山市禅城区企业提供科技

服务。

此外,该区科协专门印制了科技工作指南为企业服务,也与广东科技报社合作,向每个企业赠阅科技报刊,利用报纸为企业服务。而禅城的博士俱乐部则采用政府启动、企业运作方式,利用企业开展活动机会,为高层次人才服务。

“在研发平台建设上,禅城探索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公共创新平台路子。”据禅城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华南精密研究院按政府启动、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社会资金进行建设,目前已经成为科技部授牌的广东省三家科技成果转化机构之一,该院的建设也被省科技厅认为是建设速度最快、建设模式最有创意、建设效果最好的一个公共创新平台。

华夏陶瓷研发中心这几年也在禅城陶瓷行业综合整治提升当中发挥重要作用,牵头制定了全国第一个陶瓷产业技术路线图。按照路线图指引,该研发中心承担了省重大科技专项中的陶瓷清洁生产关键共性技术,解决了制约陶瓷行业发展的减排、废渣利用等难题。

“很多地方的专家到企业,都只是挂个名,平日难得一见,禅城区科协组织了一大批专家学者教授,直接进驻企业并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平台让他们向大众传授科学知识。”“科普示范区”评审组专家说。

此外,随着佛山市禅城区自主创新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佛山市禅城区成为了“千里十万”绿色照明示范工程中唯一的县级单位,是全国创建LED绿色照明示范城市。6月13日,广东省“万家亿盏”室内LED绿色照明示范工程在禅城启动;11月17日,佛山市首届半导体照明产业交流大会在禅城举行;明年,LED知识将走进禅城校园,现代新兴产业发展的种子,将通过科普撒播。

近年来,佛山市禅城区率先创建了“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科技示范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区”,并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等。这些成果对于打造具有佛山市禅城区特色的科普工作品牌,创造了良好条件。(广东科技报 龙镇 通讯员 潘珊珊 朱惠梅 陆海婷 编辑:张炜哲)

(广东省科协)

上一篇:吉林“科技之冬”为农民送科技送信息 下一篇:湖北谷城县农学会开展为农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