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产业告急!

时间:2022-08-15 06:24:01

大豆产业告急!

一旦外资背景的企业掌控中国的大豆产业,中国就会像南美国家一样,在定价、加工、营销等环节上完全受制于人,我国大豆产业为何从种植环节到流通环节存在明显劣势?又如何走出产业困境?

“大豆危机!大豆企业危机!大豆产业链可能断裂!”前不久,来自官学研的三份调研报告送达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关注的竟是同一话题:中国大豆产业怎么办?

大豆作为中国农业第一个开放的领域,开放于人世前的1996年。不到10年,这个最早开放的领域正陷入被外资全面控盘的境地――出口量曾占世界80%以上的中国进口全球1/3的大豆;进口大豆挤压下的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正在收缩;大型压榨企业只留下一家未被外资兼并。

9月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了《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大豆进口数量多,潜在风险加大”,把大力发展大豆生产与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联系到一起。

一旦外资背景的企业掌控中国的大豆产业,中国就会像南美国家一样,在定价、加工、营销等环节上完全受制于人,我国大豆产业为何从种植环节到流通环节存在明显劣势?又如何走出产业困境?

外资控盘

今年以来,大豆进口量急剧增加。2008年第一季度,我国总计进口大豆778万吨,较上一年同期的572万吨增长了36%。

从1995年起,继美国、巴西、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大豆主产国的中国,成为大豆净进口国。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的大豆进口量以每年200余万吨的速度在递增。到2D07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已增加到3082万吨。而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今年大豆进口量将会突破3400万吨左右。这意味着,中国大豆的需求量,有2/3需要依赖国际市场中的转基因大豆。

近年来,中国大豆油的进口,逐年增长量应在40万吨左右。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共进口成品大豆油282万吨。仅这些成品大豆油就需1500万吨大豆才能压榨而成。

中国加入世贸后,外资迅速进入中国大豆业。进入最快的为美国ADM与新加坡Wilmar,随后有嘉吉、邦吉、托福、来宝等几家大公司。这些公司至少在中国15家大型大豆加工企业中有股份,控制着这些企业的大豆采购权。为“确保国内植物油供应”,早在去年10月,国家有关部门就对进口大豆实行了为期3个月的关税调整,进口税率由3%下降到1%。到年末,又将关税调整期延长了3个月,直至2008年3月,关税调整期再一次延长到9月30日。

2004年、2005年,国家发改委两次行业预警报告,“我国现有大豆压榨能力是实际需求的2.6倍以上,大豆压榨业的年综合平均开工率不足40%,压榨业产能过剩”。这并未能阻止外资扩张步伐。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外资接纳了大批流动资金无法周转的中小企业。至2006年4月底,仍在开工的97家企业中,外商独资或外资参股的企业有64家。

业界人士认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目标有三:一是向中国销售更多的大豆;二是消灭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三是让中国企业成为跨国公司转化利润的一个链条,通过中国市场来实现国际贸易环节上所赚取的利润。国际粮商采购大豆,价格控制在每吨200美元以下,然而通过左右国际期货市场,以每吨300~400美元再卖出去。中国国内期货市场、远期合同等风险管理工具不健全,期货和现货市场操作不熟悉,在国际贸易上并没有话语权。不得不接受不公平的定价机制。

近期ADM、嘉吉、邦吉等几大公司在并购了中国大豆加工业领军企业之后,并购之风越演越烈。“中国完全国内独资,并且能与跨国公司竞争的加工企业只有九三油脂公司一家。”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说。“在合资企业中,外资股份一般不超过30%。”一家压榨企业的负责人说。这表明跨国公司并不在大豆加工环节去冒险或通过加工来赚钱,主要目的是获得进口大豆的话语权。在这些专家看来,由于外资已基本控制,最后可能波及到下游种植业,甚至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产业萎缩

据介绍,因贷款压力,农资上涨,产量少,收益低,许多豆农已经放弃了种植大豆,转种其它经济作物了。加之,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按保护价格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但早在1996年就受到进口冲击的国产大豆,并没有享受到这项政策的好处。据了解,2007年,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较上年减少了600余万亩,减幅约为1/10。在这个人均6.6亩耕地的农业大省,这个数字意味着有90万豆农放弃了种植大豆。而同是大豆主产国的美国,情形与中国大不一样。据介绍,国外对豆农的补贴远在中国之上。在美国,政府一直给予豆农每吨37美元的补贴,年补贴总额达25亿美元,相当于大豆年产值的25%。

“这是美国大豆的平均价格低于我国国内价格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的大豆要参与国际竞争,起点上就不公平。”有专家指出。

9月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了《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大豆进口数量多,潜在风险加大”,把大力发展大豆生产与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联系到一起。

资料显示,豆油是我国最主要的食用油,约占国内食用植物油的40%;豆粕则是重要的饲用蛋白原料,占国内饲料工业蛋白原料的60%左右;豆制品是我国主要的传统植物蛋白食物。大豆加工业与种植养殖业、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等紧密关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

据了解,由于大豆在国内被列为粮食种类,其主要用来榨油,所以并没有被提升到粮食安全高度。在这一背景下,当时国家对外资在大豆市场的门槛非常低,所以市场很快被外资占领。

国家发改委的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产能为4920万吨,占全国的63.9%,比2000年下降了26.4个百分点;实际大豆压榨量1768万吨,占全国的52.0%,比2000年下降39./0%。与此同时,外资企业压榨量却从9.0%快速提高到48.0%。

另一方面,由于当初外资进入国内大豆加工业时多附带“使用进口大豆”的附加条件,国内大豆进口依存度逐年大幅上20据报告显示,2007年,大豆进口量高达3082万吨,比2000年的1042万吨增加1.95倍,年均增长16.7%。大豆进口依存度从2000年的48.1%,增至2007年的78.7%。

国内大豆种植行业因此蒙受重创,日渐萎缩。据悉,产量从2004年的1740万吨历史最高水平逐年降低到2006年的1500万吨左右,2007年产量继续下降,国内大豆产需缺口不断扩大,进而加大了对大豆进口的依存度。

市场受控于人

处于产业链最上游的大豆,在种植环节上,就显先天不足。而当其一旦踏进流通环节,与国外的转基因大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劣势立即显现出来。有数据表明,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仅为16%~17%,而进口大豆的出油率大都在19%~20%,相差2~3个百分点。大豆的出油率每差一个百分点,加工10万吨大豆,其效益就相差1500万元左右。对于沿海地区一些大豆加工企业来说,每吨国产大豆的成本要比进口大豆的成本高出170元左右。

2004年,中国一些内资压榨企业到美国购买大豆。当中国大豆采购团即将赴美采购大豆前夕,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已从先前的每吨220美元,瞬间暴涨到每吨391美元,创下了近15年来的新高。在此背景下,中国采购团只能硬着头皮签署了进口合同。然而当采购团刚刚离开美国后,国际市场的大豆价格随即暴跌至每吨266美元。中方承受不了,纷纷开始退货甚至采取违约手段。据专业人士估计,仅违约和退货,中国采购团的损失就达数十亿美元之巨。此后,国外资本纷纷进驻中国压榨企业。据了解,当初中国采购团决定赴美前夕,消息就已传遍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与此同时,美国农业部消息称,该年度美国大豆歉收。消息刚刚落地,大豆应声上涨。而当中国采购团刚刚离开美国,美国农业部马上出面澄清,新的数据统计显示,04/05年度,世界的大豆产量将大增。消息一出,豆价应声下跌。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说,大豆市场实际上受到了美国操控,中国已丧失了大豆的定价权。有数据表明,中国现有的7000万吨压榨能力中,受外资控制的约占40%。而在实际开工的4000万吨中,外资的比例则在60%以上。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际大豆市场供不应求,但中国豆农获利不多的原因,就在于市场受控于人。国内的大豆价格是跟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走的,根本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因为从成本上看,压榨企业更愿意使用进口大豆。中国豆农的大豆要么贱卖,要么就是卖不出去。如果这种局面得不到控制,不仅会毁掉我国的大豆产业,而且会直接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一旦外资背景的企业掌控中国的大豆产业,中国就会像南美国家一样,在定价、加工、营销等环节上完全受制于人。

复兴国产大豆

在9月2日发改委正式印发的《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采取12项措施,规范与扶持大豆加工业的发展。还为了给行业发展创造适当的空间,发改委称将把油脂加工总能力压缩到合理规模。到2010年,大豆油脂加工能力控制在每年7500万吨;到2012年,大豆油脂加工能力控制在每年6500万吨。

与此同时,则鼓励内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促进资源整合,培育一批加工量每日2000吨以上,产、加、销一体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集团)。其中以花生、油菜子、棉子、向日葵和山茶等为加工原料的企业数量和加工量要占有一定比重,并将以豆粕、豆油为原料,进行深度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档次,丰富产品类型。另外,还计划形成东北、黄淮海大豆产区和沿海地区分工合理、各有侧重、特色鲜明的大豆加工业布局。

按照指导意见的产业布局规划,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会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大豆油脂加工基地。河北、山东、河南等华北大豆产区则发展大豆深加工,鼓励发展用于乳制品、肉制品、面制品等产品的蛋白产品和传统大豆制品的工业化。沿海地区则鼓励内资企业收购、兼并和重组,积极培育大豆加工和饲料加工一条龙企业。

据悉,12项措施还包括建立引导大豆有序进口的安全保障机制、大豆商业周转储备制度以及发展和完善大豆期货市场等。

有专家指出:“大豆已进入资本市场,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提高产量。”针对国内大豆产业不景气现状,该专家建议,在北方条件适合的大豆主产区,要率先实现机械化、规模化,而在南方大豆产区,要实现套作。除增产途径之外,该专家认为,中国还应建立大豆储备粮制度,以便在大豆价格波动之时,平息市场。

在现实中,尽管中国企业对自己的大豆采购数量、时间、库存在同行面前守口如瓶,但国际粮商和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仍然掌握得一清二楚,从而导致我国企业在全球大豆采购中逢价格最高时接盘的情况屡见不鲜,成为国际大豆市场知名的“冤大头”。因此,建立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超越单一部门利益”,实行“民营、民管、民收益”的大豆行业协会已势在必行。要尽早结束大豆管理上内部信息不透明的局面。要像美国大豆协会那样,真正做豆农的代言人。

上一篇:联想国际化 采购运营建首功 下一篇:扬州:千年古城焕发青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