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技术要点范文

时间:2024-04-11 15:48:23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篇1

关键词:大豆 高产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273-01

我国大豆的产量以及种植面积都非常的大,但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我国在大豆质量与产量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大豆高产栽培这项技术早已为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对此,笔者在下文研究了大豆高产栽培的一些技术,希望可以促进这项栽培技术稳定发展。

一、选地以及进行合理轮作

1.选地

大豆有着非常强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各种类型的土壤,其中土壤疏松的土壤能够促进大豆的生长,并获得较高的产量。

2.轮作

2.1轮作的主要目的

想要获得较高的大豆产量,就应该保证土壤具备足够的养分,因此就要进行轮作。在种植大豆之前适合种植一些浅根系的农作物,这样不同根系的农作物就会吸收到土壤不同深度处的养分,进而加快生长[1]。

2.2间作

大部分地区通常都会将大豆和玉米放在一起进行间作,间作时一定要对间作比例加强重视,如果能够合理的规划间作比例,就会增加产量,往往会使获得到的大豆产量和玉米产量都非常高。

2.3深耕整地处理

对土地进行合理的翻耕可以使地力得到提高、土壤得到熟化、蓄水量得到保障,还能够对养分进行充分利用,使大豆根系可以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生长发育。同时对于杂草以及病虫害还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假如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底肥,还能促使大豆产量有所提高。

二、选择优良品种以及适时播种

1.对种子的选择

在选择大豆种子的时候一定要对其生育期类型以及栽培目的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栽培的具体目的、生育期特点以及当地区域的环境特点来对种子加以选择。

2.播种

2.1拌种处理

通常情况下,拌种就是将种子与农药放在一起进行搅拌,以使大豆根部不被病虫害所伤害。我们经常对以下几种拌种方法加以应用,其一,应用根瘤菌进行拌种,此菌也为一种菌肥,在大豆的生育期能够起到固氮的作用。其二,应用钳酸铵进行拌种,通常会把水与钳酸铵按1:300的比例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液倒入种子当中进行搅拌,最后在种子干了以后再开始播种[2]。

2.2进行合理的密植

单位面积上的大豆株数与单株粒数共同决定了大豆的总产量。如果种植的较密,植株会将底部的光遮住,这样植株的底部就不能均匀的受热,甚至引发植株倒伏现象发生。所以,在种植大豆的时候一定要对当地的土地肥力、播种方式以及气候特点加以考虑,然后再合理的进行密植。

2.3播种的时间以及方式

播种时间的早晚和大豆的产量以及品质有着较为重要的关系,因此,当本地区气温回升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进行播种,其中当土壤下层5厘米到7厘米处的温度达到7摄氏度到8摄氏度时为播种大豆的最好时期。通常情况下我们应用条播、点播和穴播的方式进行播种。

三、做好田间管理以及施肥工作

1.对田间进行管理

1.1促进苗茁壮成长

首先,在大豆出苗以后,要及时进行查苗,当发现有缺苗或断苗现象时,应该立即补种或者是补栽。其次,在夏季经常会下非常大的雨导致土壤出现板结层,对叶的生长造成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及时的把板结层破除,通常情况下应该在雨后土壤上层开始泛白的时候实施。最后,想要使幼苗可以健康成长,一定要进行间苗处理,一般情况下在子叶期将要结束的时候进行一次间苗。

1.2除苗以及松土处理

在大豆生长期间通常要松土3次,当苗出齐时进行第一次松土,此时只需要将杂草除掉,不用进行埋苗处理,以防止出现草荒情况[3]。当定苗以后豆苗生长到10厘米到12厘米的时候开始第二次松土。在第二次松土后的第15天以后,开始第三次松土,此次松土一定要在大豆封垄之前就完成,以防止花荚脱落对大豆产量造成影响。

2.施肥处理

根据大豆所需肥料的特点合理进行施肥,一定要注意氮、磷、钾这三种肥的使用。针对夏大豆一定要做好追肥处理。对于土壤肥力非常低的土地,在大豆初开花时期一亩地应该施加60千克到90千克的氧化钾、60千克到90千克的五氧化二磷、90千克到105千克的纯氮。而针对肥力非常高的土地,一亩地应该施加120千克到150千克的氧化钾、120千克到150千克的五氧化二磷、60千克到75千克的纯氮。最好的追肥方法就是开沟条施。大豆在结荚鼓粒之后有着非常低的吸收能力、根系慢慢的衰老,这样大豆就会因为没有充足的肥力而出现长势弱、花荚少以及叶子枯黄的现象。这时就需要进行根系外追肥,其中一亩地应用1.5千克的硼、375克到450克的钼酸铵、3千克的磷酸二氢钾以及7.5千克到15千克的尿素兑750千克的水,在大豆根系外共喷洒3次,其中最适合的喷洒时间为下午16:00时。

四、防治大豆病虫害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当中经常会发生大豆锈病,发病以后可以应用675克的三唑酮对1125千克的水进行喷雾处理来防治此病。大豆蚜虫以及食心虫为大豆田间经常发生的虫害,对于蚜虫的防治我们可以对乐果、抗蚜威或敌敌畏进行应用,对于食心虫我们可以应用一些喷菊酯类的农药。对大豆田间草害的防治应该在播种以后出苗之前,应用化学药剂进行除草,在应用药剂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土壤具有一定的湿润程度,这样才能够获得到最佳的除草效果。

结语

总之,如果想要获得较高的大豆产量以及良好的大豆品质,一定要做好选地、轮作、选种、播种、田间管理、肥力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上文笔者对其做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豆种植户提高大豆的实际产量。

参考文献

[1]李冰宁,武彦文,汪雨等.拉曼光谱结合模式识别方法用于大豆原油掺伪的快速判别[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4(10):2696-2700.

[2]雍太文,杨文钰,向达兵等.小麦/玉米/大豆套作的产量、氮营养表现及其种间竞争力的评定[J].草业学报,2012,21(1):50-58.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篇2

关键词:大棚;水稻;育秧;复种;黄瓜;番茄;豆角;技术

哈尔滨市呼兰区处于我国北部高寒地带,全年无霜期仅为140 d,尤其春季气温低、光照弱,在水稻生产上需采用育苗移栽方式进行。水稻是我地三大主栽作物之一,年均种植面积28000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0.1 %。我地水稻育秧全部采用大棚进行,在每年4月初开始、5月末结束,育秧大棚实际利用时间不足2个月,之后大多数稻农都对其进行闲置,既浪费了大棚设施,又浪费了土地资源。为了进一步提高育秧棚的综合利用率,近年来我们根据育秧棚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大量的栽培试验和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水稻育秧棚可以栽培黄瓜、番茄、豆角、西瓜、甜瓜、菜花、西芹等多种瓜类、叶菜类、茄果类蔬菜等后茬作物,从而实现一地多收,增加了经济效益。本文仅就黄瓜、番茄、豆角等3种后茬作物为例,对其栽培技术予以简要介绍。

1 水稻起秧后栽培黄瓜

1.1 栽培时期

水稻起秧后可分2个时期进行黄瓜栽培:一个是在5月下旬水稻起秧后开始整地,6月上、中旬直播黄瓜,7月中、下旬采收;另一个是进行秋延后栽培,水稻起秧后将育秧棚闲置45 d,期间应进行高温闷棚杀菌,于7月中旬直播黄瓜,8月下旬采收,可持续至10月中下旬。

1.2 栽培技术

1.2.1品种选择与处理 宜选择生长势强、节成性好、抗逆性强、高抗病毒病品种。将种子放到55 ℃热水中浸泡10~15 min,并不断搅拌,杀死种皮表面的病菌。为使种子消毒效果更好,种子消毒前可先用冷水浸泡10 min,以活化种子表面病菌。

1.2.2整地与播种 水稻起秧后抓紧时间及时整地,并施入经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每667 m2需黄瓜种子200~300 g,播种方式为直播,每m2保苗株数为5.5株。

1.2.3水分管理 结果前期10~20 d灌一次水,进入结果期后,每3~5 d灌一次水。

1.2.4病虫害防治 细菌性角斑病可用77 %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 %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喷雾;霜霉病可用58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72 %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64 %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药剂交替使用,每隔7~10 d 喷施1次,连续3~4次。蚜虫可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1.2.5植株调整 用尼龙绳缠绕吊蔓,及时打底叶,摘除枯黄老叶、病叶、卷须,适当进行蔬果。

1.2.6采收 黄瓜要适时采收,采瓜要顶花,瓜条要直,盛果期一般2~3 d采摘一次。

2 水稻起秧后栽培豆角

5月下旬水稻起秧后开始整地,6月上中旬采用直接播种的方法种植豆角, 8月中旬开始采收。

2.1品种选择与处理

宜选择生长势强、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品种。将种子放到55 ℃热水中浸泡10~15 min,并不断搅拌,使水温降至常温浸种2 h,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

2.2整地与播种

水稻起秧后抓紧时间及时整地,并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每667 m2需豆角种子4~6 kg,采用直播方式播种,每m2保苗株数为3株。

2.3水分管理

豆角种子比较耐旱,一般不浇水。幼苗2~3片叶见旱时适当补水1~2次,土壤见干见湿。

2.4病虫害防治

灰霉病可用50 %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 %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 %施佳乐悬浮剂800倍液喷雾;锈病可用40 %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1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3 %好力克悬浮剂4000倍液喷雾;炭疽病可用80 %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防治。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每隔7 d喷施1次,连续3次。

2.5植株调整

豆角长到4~5节、蔓茎抽出30 cm长时,进行搭架或吊绳。双行种植的可将2行并拢成人字架,单行种植的可搭成人字架或立架,吊绳根据畦长或垄长沿着畦或垄将绳固定在地面上,然后按位将吊绳两端分别系在地面的绳上和棚上。

2.6采收

豆角一般60~70 d 即可采收,从8月中旬采收上市,可持续到10月中下旬。

3 水稻起秧后栽培番茄

5月下旬水稻起秧后整地,6月上、中旬栽培番茄,番茄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进行,8月中下旬开始采收。

3.1品种选择

宜选择抗病、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

3.2 育苗

5月上、中旬开始育苗,当催芽种子70 %以上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前将苗床浇透底水,均匀撒施种子,每667 m2需番茄种子20~25 g,播种后覆土1 cm,扣小棚覆盖,保温保湿。当番茄长到1叶1心时进行一次移苗至营养钵中,营养钵规格为8×8 cm或10×10 cm 。

3.3整地与定植

水稻起秧后,于6月中旬进行定植。定植前结合整地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定植密度为每平方米栽培番茄5.5株。

3.4水分管理

定植前3~5 d浇缓苗水。缓苗期空气湿度为80 %,开花期空气湿度为40 %~55 %,结果期空气湿度为50 %~60 %。生产上通过滴灌、通风等措施调整棚内空气湿度和温度,保持昼夜温差12 ℃~14 ℃,平均地温20 ℃~23 ℃。

3.5植株调整

当植株长到45 cm高时要及时用尼龙绳缠绕吊蔓。整枝方式采用单杆整枝进行,及时打杈、打底叶,摘除枯黄病叶。适当进行蔬果,每株留3~4个果穗,每个果穗留3~4个果。最顶部的一个果穗留1~2片叶后摘心。

3.6病虫害防治

番茄灰霉病防治药剂及方法同豆角(见上文);叶霉病可用40 %福星乳油6000~8000倍液,或50 %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病毒病可喷施2 %菌克毒克水剂,每667 m2用量为200~300 mL。交替使用药剂,每隔7 d喷施1次,连续3次。

3.7采收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篇3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吸取农业生产单项科技成果,高度集成农作物模式化栽培技术,通过示范推广,加快农业增产增效新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和标准化水平,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

二、工作目标

(一)示范、推广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在全面吸收高产攻关试验示范活动经验基础上,综合技术组装配套,重点推出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大豆小垄密植栽培技术、大豆高标准垄三栽培技术、小麦早高密模式化栽培技术和玉米小垄密模式化栽培技术五种栽培模式,通过大面积推广应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和标准化水平。

(二)建立粮食丰产栽培模式核心示范区。结合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全市核心示范区的面积达到159万亩,其中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核心区4万亩,平均亩产174.3公斤;大豆小垄密植栽培技术核心区30万亩,平均亩产161.8公斤;大豆高标准垄三栽培核心区100万亩,平均亩产153.8公斤;小麦早高密模式化栽培技术核心区15万亩,平均亩产350公斤;玉米小垄密模式化栽培技术核心区10万亩,平均亩产492.5公斤。每个县(市)区都要把以上五种丰产栽培模式纳入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主要项目,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技术集成组装水平。

(三)组织丰产栽培模式大面积推广应用。全市大豆模式化栽培技术推广600万亩,其中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15万亩,力争平均亩产达到168.9公斤;大豆小垄密植栽培技术150万亩,力争平均亩产达到156.8公斤;大豆高标准垄三栽培技术435万亩,力争平均亩产达到148.8公斤。小麦早高密模式化栽培技术推广150万亩,力争平均亩产达到300公斤。玉米小垄密模式化栽培技术推广35万亩,力争平均亩产达到444公斤。

三、活动内容

(一)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该项栽培技术是由美国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与中国近些年来大面积应用的大豆垄三栽培技术结合而衍生的一种高产栽培技术。其主要栽培技术特点:一是变常规垄为大垄,即把原来三条垄(垄距65厘米)改成两条大垄(垄距97.5厘米),或将两条垄(垄距65厘米)改成一条大垄(垄距130厘米)。二是垄上实行多个窄行种植,一般种植4~6行。三是密度增加,比常规栽培密度增加30%左右,每公顷保苗35万~50万株。

(二)大豆小垄密植栽培技术。该项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的栽培技术,省从90年代初期开始采用,并于1995年确定为全省重点研究项目。该项技术以选用耐密、秆强、抗倒伏的矮秆或半矮秆品种为前提,进行缩垄增行,使单位土地面积上植株分布更合理、更均匀,该技术可充分利用土地及光能资源,增加群体干物重及绿叶面积,进而增加群体大豆产量。其主要栽培技术特点:一是变常规垄为小垄,即把原来两条垄(垄距65厘米左右)改成三条45厘米小垄。二是垄上实行双行密植,行距12厘米。三是密度增加,比常规栽培密度增加20%左右,每公顷保苗35万株左右。

(三)大豆高标准垄三栽培技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是以深松、深施肥和精量播种三项技术为核心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该项新技术是在我省推广大豆精量种(精播和深施肥)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结合七十年代我省推广土壤深松耕法的成功经验,使精播技术与深松耕法有机结合,形成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其主要栽培技术特点:一是以深松为主的土壤耕整地技术。二是分层深施肥技术及平衡施肥技术。三是精量播种技术,实现大豆植株分布均匀、合理密植。

(四)小麦早高密栽培技术。该项技术模式的特点是早(秋)整地、早(秋)施肥、适时早播、高标准栽培作业、高技术到位率、合理增加植株密度、增施肥料、氮肥后移、适时灌水。其主要栽培技术措施是:精细整地、选择优质高产品种、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化学除草、增施叶面肥等。

(五)玉米小垄密栽培技术。主要技术特点是:选用良种,精细整地,适时精播,增密保穗,测土施肥,中耕深松,促熟提质,适时晚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粮食丰产栽培模式化示范推广年活动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摆上重要日程。各地要成立粮食开展丰产栽培模式化示范推广年活动领导小组,并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主管部门要认真抓好活动组织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负责活动方案制定、项目筛选等具体工作。要建立和完善工作责任制,将年度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纳入目标考核,每季度检查通报活动进展情况,年终进行奖评。

(二)广泛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开展粮食丰产栽培模式化示范推广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动员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参与这一活动,积极为粮食丰产栽培模式化示范推广年活动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大力宣传靠科技夺高产、增收入及标准化建设的典型,充分调动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性、积极性,掀起学习应用丰产栽培模式化高潮。

(三)加强培训。农业技术人员要深入基层,在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训中,要以丰产栽培模式化技术培训为重点,采取入户培训、典型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突出现场操作示范和对小农场主、专业户、种植大户、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的系统培训,为丰产栽培模式化示范推广年活动开展培养高素质的主体。

(四)强化示范。各地要把丰产栽培模式化技术推广作为农业高产创建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重点,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丰产栽培模式化百亩园、千亩方,示范带动面上工作。要通过田间博览会、农业鉴评会等形式,对丰产栽培模式化技术效果进行田间展示,以丰产栽培模式化技术在增产增收中的现实作用,增强农民使用丰产栽培模式化技术的主动性。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篇4

[关键词]高油大豆 选种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87-01

1高油大豆的选种原则

1.1品种成熟期适宜,确保霜前充分成熟,积温、生育日数和熟期是否近似于当地主栽品种,是衡量品种熟期适宜与否的主要标准。其中,又以熟期近似于当地主栽品种这一标准更为准确可靠。因为大豆生长发育对光照比较敏感,积温和生育日数只是特定地区生育表现的相对平均值,往往因年份、地点而变化。此外,品种生育进程与气候季节变化的协调同步,也是实现高油大豆高产的前提之一。

1.2品种含油率高。一般大豆含油率应在20%以上,高油大豆应在22%以上,纯粮率应在98%以上,前者达到一级标准,后者可达到特级标准。当前,应避免在高油大豆品种受重视的情况下,夸大品种含油率或过分强调高含油率而误导生产的现象发生。

1.3品种产量潜力高、适应性强且丰产性好。选用高油品种不可忽视品种的产量潜力,这也是高产形成的前提之一。由于不同品种对当地肥水等条件的利用率和适应性不同,也会在生长发育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性、特征,最终造成品种丰产性的明显差异。只有根据当地土壤肥水等条件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应性较强、丰产性好且稳定的品种,才能充分挖掘出高油品种本身具备的高产潜力,实现更大幅度的增产。

1.4品种抗病虫能力强。高油大豆高产栽培还应强调品种的抗病虫能力。因为病虫危害不仅可以降低商品大豆外观的品质和含油率,严重危害时还会造成大豆生育障碍而大幅度减产。品种抗病虫能力强还可以有效地减少防治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此外,选用抗病虫品种还是进行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大豆生产的基础和前提,直接决定着商品大豆能否达到无公害(绿色或有机)产品标准。

2黑龙江地区高油大豆生产中相配套的主要栽培技术

在高油大豆生产中,除品种因素以外,栽培技术是唯一人为可控、提高大豆产量与品质的有效途径。栽培技术中措施应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与品质。目前黑龙江地区在高油大豆生产中,按生态与环境条件的不同,主要采取以下四项栽培技术。

2.1大豆“三垄”栽培技术

所谓“三垄”,就是在垄作基础上采用的三项技术措施。一是垄底松播种;二是垄体分层施肥;三是垄上双条精量点播。它成功地吸取了近期农业科学研究领域大豆方面的单项成果,集成组装成的一套栽培技术体系,并由一台定型专用耕播机具同时完成上述几项作业,达到了农机与农艺的完美结合。目前,此项技术是黑龙江省农村主要栽培模式。

“三垄”栽培模式是针对黑龙江省当前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诸如耕层薄、施肥浅、植株分布不匀、缺苗断垄、病虫草害防治不当而致使大豆单位产量不高、高产不稳而采取的一种综合配套技术,以求解决上述存在的生产问题。其技术内容包括:一是在耕作上以翻、旋、松相结合;二是栽培方式为垄作;三是施肥方式上为分层深施肥;四是改单条平播为垄上双条精密点播;五是改一机单用为一机多用。

2.2 大豆“深窄密”栽培模式

以大豆“深窄密”栽培模式为代表的大豆窄行密植技术(包括“大垄密”、宽垄窄行密植、45公分小垄、30公分单条播、35公分双条播等),可以将大豆的平均产量水平提高到亩产200公斤以上。在技术到位情况下,能获得260公斤以上的产量。大机械化大豆“深窄密”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吸收、消化、利用、提高、移栽国外大豆窄行密植技术的基础上,以矮杆品种为突破口,吸收“三垄”栽培技术的精华――深松与分层施肥而逐步形成的新的大豆栽培技术。“深窄密”栽培技术是以矮杆品种为基础,以气吸式播种机为栽机,结合“深”(即深松、深施肥与分层施肥);“窄”(即窄行缩小行距);“密”(即增加密度,保持群体匀度)的综合配套技术。黑龙江省已实施100万亩以上,在某农场测产平均亩产量为224.4公斤,最高测产平均亩产量为241.1公斤。远远超过了美国的大豆产量水平。

“深窄密”高产(大面积亩产260公斤以上)栽培模式是一个动态的栽培模式。其栽培模式是:三早、一增、一密、一窄、一标。“三早”即早深松、早整地、早施肥;“一增”即增加肥料量,可在现有肥料量上增加20%(增加钾肥或叶面肥)。“一密”即增加密度(一般播种密度应在45万/公顷左右)。“一窄”即以平均单条行距15~20公分为宜;“一标”即作业标准化,播种应采用气吸式播种机。

在应用中要掌握以下几个必要条件:(1)有深松的基础。(2)窄行的目的是使大豆群体分布均匀。所以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不同行距。一般单条平均可在15~20公分左右。(3)要有较好的除草剂应用技术。在杂草较多的地块不宜采用此项技术。(4)品种的密度是个关键。在不同土壤条件下应根据具体情况,公顷收获株数掌握在40~50万。(5)后期一定要喷二次叶面肥。

“大垄密”与宽垄窄行密植,其核心思想与“深窄密”是一样的。在一些低洼地块,雨水较多地区可采用“大垄密”和宽垄窄行密植的技术。在生产水平较高、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采用“深窄密”平作栽培技术。

2.3 大豆“原垄卡”种栽培技术

“原垄卡”种技术是一个省工节本技术。一般情况下,前茬应为玉米茬。准备原垄卡种的玉米茬,要在玉米收获后,搞好田间清理;然后在结冻后、下雪前,用钢轨耢子耢垄除茬;春播前再捞一次,耢后随即播种。另外,对紧实的土壤,还可在玉米收获后、结冻前,进行垄体深松,深松深度在15厘米上下。深松同时进行垄上除茬,然后垄体整形扶垄,搞好镇压,为卡种标准化打下基础。在前茬为玉米茬、整地条件较好、土壤较干旱的地区可以利用此项技术。

玉米原茬卡种大豆,是在充分保持玉米原有垄形的基础上,有效利用玉米的残肥,降低整地机械费用,节省肥料投入,有利于保墒增温,减少地表风蚀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每亩较整地播种,可节约机械作业2个标准亩,节本17元;减少肥料投入8~10公斤,节本15元;增加种子投入2元,增加叶面肥投入5元;实际降低成本25元。较玉米茬整地起垄播种大豆亩增产15公斤以上,节本增效可达50元以上。

主要措施:玉米茬清障后,播种前轻耙、顺耙一遍,将播种机的施肥部分改为破茬刀;将培土铲改装为圆盘覆土器;将槽轮式播种机改装为气吸式精量播种机,以提高播种的均匀度;播种量较正常增加10%~15%;采用播后、苗前封闭灭草的方法;苗后垄沟深松35厘米,中耕三遍,叶面肥2~3遍,人工拿大草1~2遍。

2.4 大豆平作行间复膜技术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篇5

关键词:大豆;大垄密植;高效栽培技术;产量;经济效益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吸取了三垄栽培技术的优点,在此基础上缩小了行距,扩大株距,以增加群体密度,充分利用空间,使植株群体布局更合理,植株叶面积指数增大,植株光合利用率得到提高,增加了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作用[1-3]。笔者旨在探讨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高产稳产优势,为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为垦鉴豆27,其原代号为北疆96-711,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科研所和北安市华疆种业公司合作育成的优质高产高油大豆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为早熟、高产、高油,杆强韧性好,耐密植喜肥水,抗旱耐瘠,成熟期脱水快,抗逆性强,适宜机械收获。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空军后勤部嫩江农副业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东部丘陵地区,东经125°58′,北纬49°25′,东西横跨塔溪、科洛2个镇,地形为漫川山岗。有机质含量为4.15%,土壤微酸性。长年有效积温1 900~2 200℃,年无霜期95~110d,年平均降水量450~550mm。土壤以草甸黑土为主,处于第五、第六积温带结合部。前作为小麦,秋整地,春起垄施荚肥,深松浅翻。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即为大垄密植栽培和三垄栽培,以三垄栽培为对照(ck)。大垄密植栽培:垄距105cm,垄上播种4行,中间宽行距20cm,两边小行距12cm,保苗40~42万株/hm2。三垄栽培:垄距70cm,垄上双行,保苗30万株/hm2。试验采用大区对对法,不设重复,每个处理1 333.3m2,设3个观测点。

1.4试验实施

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7℃时播种。施磷酸二铵150 kg/hm2,尿素80kg/hm2,硫酸钾25kg/hm2,开花初期喷施平安福有机叶面肥菌肥1.5kg/hm2;开花盛期追施磷酸二氢钾2.5 kg/hm2或喷施多效唑600g/hm2,以防止大豆植株徒长、倒伏和花荚脱落。苗前用90%乙草铵2.3l/hm2+70%秦草酮500 ml/hm2进行封闭灭草;或用90%禾耐斯1.5l/hm2+75%宝收30g/hm2+48%广灭灵900ml/hm2。生育期间中耕3~4遍。第1遍中耕在幼苗期进行,深松30cm;间隔15~20d后进行第2遍中耕,深度25~30cm;第3遍中耕在封垄前进行,深度25~30cm。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三垄栽培在株高、底荚高和单株粒数上要优于大垄密植栽培;但大垄密植栽培靠群体增产,从折合产量看,大垄密植栽培的产量3 466.51kg/hm2较三垄栽培产量3 008.52kg/hm2增加457.99kg/hm2,增产15.22%。

2.2经济效益

从表2可以看出,大垄密植栽培比三垄栽培增产457.99 kg/hm2,增产15.22%,增收1 648.76元/hm2。

3结论

试验表明,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增加了土壤的库容,利于保墒排水,具有抗旱抗涝的作用;群体的合理布局利于大豆的个体发育,而且增加群体优势[4-7],大垄密植栽培较三垄栽培产量提高了15.22%,增收1 648.76元/hm2,从试验结果的综合指标分析来看,大垄密植栽培是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之一。

4参考文献

[1] 祝伟江,李圣超.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环节[j].科技资讯,2007(3):224.

[2] 陈文贺,李崇勃,徐民,等.高油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5):48-49.

[3] 魏冀西,王国春,刘忠堂,等.大豆大垄窄行密植的关键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1999(5):23.

[4] 邹凤喜,王宁.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1999(3):29.

[5] 胡国华,徐国良,史坚,等.大豆机械化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5(12):27-28.

[6] 刘永安,刘雪峰,郭坤友.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应用技术[j].大

豆通报,2003(3):20.

[7] 张富厚,王黎明,郑跃进,等.不同种植密度对亚有限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6(12):44-45,50.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篇6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思想理念的不断转变,大都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大豆不仅是我国食用油和蛋白食品原料,而且是畜牧业重要的饲料来源。据统计,豆油约占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的40%;豆粕约占国内饲用蛋白原料的60%。同时,大豆产业与种植业、加工业、养殖业、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等密切相关。

黑龙江省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比较适宜,大豆种植面积大,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区和商品豆基地,亦是国家高油大豆优势产业带。

但随着入世以来,我国的大豆产业已经不安全。目前跨国粮商已掌控了70%以上的中国大豆市场和大豆油脂业,操控了中国大豆及豆油豆粕市场的定价权。黑龙江作为中国最大的大豆生产省份,受进口大豆的冲击影响更为严重,大豆种植面积日益萎缩,省内压榨加工业举步维艰,黑龙江大豆产业陷入重重困境。

二、与世界相比我省大豆生产的优劣势

(一)劣势

1、总体情况

据资料统计,2001年,世界大豆面积7505万公顷,中国930万公顷,占12.39%;世界大豆总产17211万吨,中国1540万吨,占8.95%。世界平均公顷产量2290公斤,中国1720公斤,较世界平均单产低570公斤/公顷。我国大豆的发展历程为徘徊式的曲折发展历程,1996年我国由大豆纯出口国变为纯进口国。

2、我省大豆生产与国外的主要差距

(1)单产低、总产少、需求量大

(2)品质不高、含油量低

(3)规模小、技术不规范

主要体现在:种植规模小、机械不配套、技术不规范、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缺少完整的社会服务体系等五个方面。

(4)生产成本高,产出低、效益低

(5)投入少,资金严重不足,限制大豆科技的发展

(二)优势

我省的大豆生产虽然有着诸多的劣势,但其优势也很显著。包括:有丰富的资源和雄厚的基础、已有一批大面积高产典型、已有一批规范化的高产栽培技术、已有一批高产优质品种、有全国最高的机械化水平和规范化种植基础、有雄厚的研究基础和科技队伍、有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等等方面。合理利用好这些优势,尤其是拥有雄厚的科技研发队伍进行深入研究一定会振兴我省的大豆产业。

三、大豆栽培技术的科技化是突破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困境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大豆已不安全,黑龙江大豆产业已陷入危机,并且劣势十分明显的背景下,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到底该何去何从?

黑龙江大豆产业的发展,必须保证黑龙江大豆的产量和一定的压榨能力;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必须坚持非转基因大豆方向,坚持以市场为主、政府调控为辅,走油用大豆、食用大豆共同发展的道路。

保证黑龙江大豆的产量便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我省的大豆种植面积有限,只有南部黑土区(哈尔滨、绥化、巴彦)、西北部波状起伏平原区(克山、拜泉、讷河)、东部三江平原区(佳木斯、富锦、宝清)、东南部半山区(林口、穆林、鸡东)四个区域适宜高油大豆的生产。要想保证黑龙江大豆的产量就必须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增大科技力量,采用科技化的大豆栽培技术,提高大豆的亩产量,从而达到大豆总产量的大面积提升。

目前,我省主要的栽培技术主要有:垄三栽培;大豆工程化技术;窄行密植;控制重迎茬减产技术;高产、高油栽培技术等五种。科学的大豆栽培技术再配以模式化栽培,将是大豆增产的主要途径之一。按照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前茬,因地制宜配套不同的栽培模式,实行良种良法良田配套,农艺农机有机结合。如:岗平白浆土地,配套实施以矮杆品种、深松施肥、气吸播种、窄行密植、群体匀质为主要技术要点的“深窄密”栽培模式;岗坡土地,配套实施以主茎结荚、大垄宽台、精量点播、合理密植、苗带除草、行间覆膜为主要技术要点的机械化大垄行间覆膜模式;低平地,配套实施以主茎结荚、大垄宽台、垄底深松、分层施肥、垄上机播为主要技术要点的“大垄密”模式等等,充分发挥了技术增产的潜力。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篇7

大豆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而且又是一种轮作倒茬非常好的前茬作物,所以发展大豆生产既是国计民生所必需,又是农业生产用地养地不可缺少的。

1大豆低产的生理特点

一般认为大豆是低产作物,在相同肥力条件下,大豆产量只相当于玉米的1/3~1/2。究其原因如下:一是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为40%,脂肪20%,碳水化合物为35%。而玉米相应的含量分别为10%、4%、84%。每形成100kg大豆籽粒所消耗和贮藏的能量为3 647.69kj,而形成100kg玉米所消耗和贮藏的能量为1 685.98kj,这是大豆比玉米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大豆植株光合积累少而呼吸消耗多。光合强度(即光合能力)、光合面积(叶面积)、光合时间(主要指生育期长短)、呼吸消耗、经济系数等5个因素决定了大豆产量的高低。大豆与玉米比较,光合强度低,呼吸消耗多。大豆净光合强度为18.0~32.3mg co2/dm2·h,而玉米净光合强度则达到了51.0~58.5mg co2/dm2·h。原因是大豆是c3植物,而玉米是c4植物,c3植物对co2的固定能力低于c4植物。而且,大豆的co2补偿点很高,为40mg/kg,而玉米的co2补偿点仅为5 mg/kg。因此,大豆田co2往往供不应求[1,2]。三是大豆田的光能利用率不高。大豆植株较玉米矮,叶片呈水平分布,在封垄之后,除顶部叶片光照较好外,中下部叶片由于遮荫,其光照条件较差。而玉米则植株高大,每层叶片都可以接受阳光,中下部也较好。而且大豆的光饱合点又低,一般在0.3%(co2浓度)时的光饱和点为2.1万lx。而玉米的光饱合点高达10万lx。说明夏秋中午,大豆不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而玉米则可以。据测定,大豆田的光能利用率为1.3%,而玉米田则达到2.18%。

2大豆产量的构成因素及提高对策

大豆产量=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每粒重量。只有每个因素都增长且互相协调时,乘积才会增大。而株数与每株荚数是相反方向的,就高产田而言,株数容易达到,且每株荚数、每粒重量受品种影响一般变化不大,粒重受水分影响大一些,但相对于荚数而言变动还是小的。4个因素中,荚数变化最大,是决定大豆产量的主导因素,增加单株荚数是栽培的主要攻关目标。据研究,单株荚数主要是受主茎节数的影响,主茎节数由栽培条件和品种共同决定。选择高产品种的主要性状是单株荚数,栽培条件主要是水肥条件和密度大小,群体发育状况与受光条件关系很大。在相同的密度条件下,不同的田间排列对大豆光照条件是不同的,其产量差异也明显,所以等距匀播人工手间苗是增产的有效措施。  3大豆高产栽培措施

(1)选用高产品种。目前主要栽培品种是铁丰31、辽豆15号。最近出现的新品种有铁豆39、铁豆40、丹豆13等。

(2)选择土层深厚、平坦肥沃,且玉米产量在6 000kg/hm2以上的地块。

(3)保证有灌水条件。旱能灌,涝能排。要保证结荚至鼓粒期灌水,是关键性的措施。

(4)增施农家肥。农家肥是解决co2不足的重要措施,一般施45t/hm2以上。口肥要氮磷钾配合,要保证施过石750 kg/hm2、碳酸氢铵150kg/hm2,或复合肥225kg/hm2左右。开花初期追尿素150kg/hm2,可减少花荚脱落。

(5)注意防止徒长。当花期大豆田里呈现徒长迹象时(叶面积系数超过2、主茎节长超过5cm时),喷施2,3,5-三碘苯甲酸(用纯品45~75g/hm2,酒精溶解后对水525~750kg/hm2喷雾),有改变株型、短化壮杆作用[3],增强叶片功能,提高光合效率,促进芽分化保荚,可早熟3~5d。

(6)应用光呼吸抑制剂,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用亚硫酸氢钠,可以抑制乙醇酸氧化酶活性,阻止大豆在光下释放co2,达到减弱光呼吸的目的。用100mg/kg的亚硫酸氢钠喷雾处理大豆叶片后,光合作用强度提高15.6%,抑制光呼吸达32.2%[4,5]。

(7)防治病虫害。大豆蚜虫、红蜘蛛、大豆食心虫三大害虫非防不可,不可延误。可用1.5%乐果粉,或40%乐果乳剂或2 000倍乐斯本喷粉(雾)防治大豆蚜虫、红蜘蛛,用敌敌畏乳油蘸玉米秸或利用缓释卡防治大豆食心虫[6]。

4参考文献

[1] 缑国华,刘俊峰,侯俊奎.粘土地夏大豆机械免耕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5):57.

[2] 盛积贵.黄淮海平原夏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114-115.

[3]

于兆成,高岭巍,于会勇,等.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中黄24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11):33-34.

[4] 姜海英,徐宝峰,许正学,等.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05-106.

[5] 郭公正,郭慧,岳振国.河南省夏大豆的高效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9):17-18.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篇8

关键词 鲜食大豆;小拱棚;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087-01

新仓镇是浙江省平湖市的农业大镇和经济重镇,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新仓镇充分发挥本镇紧邻上海大都市,经济发达、交通便捷、蔬菜鲜消市场大的区位优势,在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将鲜食大豆等时鲜蔬菜作为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加以培育,经过10多年的发展,种植规模已超过500 hm2,产品除鲜销上海等周边市场外,大部分通过速冻加工出口海外,产业发展呈现出种植区域化、茬口多样化、技术先进化、产品优质化,地方特色明显。目前新仓镇鲜食大豆种植方式有大棚特早熟栽培、春季小拱棚栽培、地膜覆盖栽培、露地栽培和夏、秋季露地栽培等多种茬口模式,其中的小拱棚早熟栽培模式就是充分利用本地早春充裕的温光资源,通过采用小拱棚天地膜双层覆盖促早熟栽培技术措施,实现鲜食大豆早播、早栽、早上市,赢得市场先机,销售俏、价格高,增产增收成效显著,深受农民欢迎,推广面积逐年扩大。2015年全镇85 hm2应用小拱棚双层覆盖栽培技术的鲜食春大豆实现平均单产鲜豆荚9 975 kg/hm2、产值52 905元/hm2、效益46 635元/hm2,有力促进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将鲜食大豆小拱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选用早熟优质高产品种

鲜食大豆小拱棚早熟栽培宜选择生长势强、耐寒性好、结荚早、荚型适中、抗病性好、豆粒质地酥软且市场适销的早熟优质高产品种,如9701、9811、浙农6号等。

2 适期早播

为实现小拱棚栽培的鲜食大豆早播、早栽、早上市,播种时间可提早到开春后的2月上中旬,并采用拱棚覆盖营养钵育苗,以利于苗期保暖防冻。肓苗床宜选择在地势高爽、光照充足、排水通畅的地块,育苗土选择近几年未种过豆类的水稻土粉碎后加腐熟有机肥拌匀备用。营养钵选择14 cm×16 cm的薄膜袋,采用一钵双株育苗,备营养钵逾9万个/hm2。播种前营养钵先浇足底水,播种后覆盖1 cm厚的细土盖种,并及时覆盖地膜加盖小拱棚保温促出苗,保齐苗壮苗。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进行炼苗,并注意白天揭开小拱棚薄膜增强透光,傍晚前及时盖好小拱棚膜保温防冻[1]。苗龄20 d左右即可定植。

3 等行距条栽,合理密植

移栽前1周,大田先进行深翻,并结合翻耕施足施好基肥,再进行开沟做畦,做畦时掌握畦宽1.5 m(连沟),沟宽25~30 cm、沟深30 cm,畦面呈弓龟背型,中间高两边低。2月下旬苗龄达到20 d后选择晴天适时移栽至大田。采用等行距条状栽培,行距为35~40 cm,株距为27~30 cm,移栽密度为8.25万~9.00万穴/hm2,保证基本苗达到16.5万~18.0万株/hm2 [2-3]。

4 小拱棚天地膜双膜覆盖增温保温

小拱棚早熟栽培的大豆移栽时外界气温尚较低,冷空气活动也较频繁,因此,为防止早春低温影响大豆移栽后的发棵长苗甚至冷害、冻害,大豆苗移栽前畦面应预先盖好地膜以促进增温保温,移栽后用细土填平钵与土之间的空隙,并浇足活棵水,及时搭建起3 m长毛竹小拱棚,盖好棚膜保温防冻。活棵期内(移栽后15 d左右)不需揭膜通风,保温保湿促活棵醒苗;活棵后需适时进行揭膜通风炼苗,即白天揭开小拱棚两边薄膜通风,注意早揭晚盖,防止夜间低温冷风入侵,如遇连阴雨天气,中午时段也要给予一定的通风时间。当大豆植株生长至开花阶段时,外界气温已明显回升,应及时拆除小拱棚增加透光,促进光合作用。

5 采用“一基一追”前控后促肥水管理

大豆因自身根A菌有固氮作用,生长前期需氮量相对较少,但初花期因营养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其根瘤菌释放的氮素已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需及时追肥。因此,施肥上可采用“一基一追”前控后促的方法,即移栽前结合整地深翻施45%三元复合肥750 kg/hm2作基肥,初花期追施尿素225~300 kg/hm2作结荚肥促进开花结荚,进入结荚期则视长势再补施2~3次叶面肥,可选用0.05%~0.10%钼酸铵溶液或2%过磷酸钙溶液加0.3%磷酸二氢钾溶液,用量750 kg/hm2,进行叶面喷施,每隔7 d喷1次,连续喷施2~3次。在水分管理上,营养生长期防止土壤过干过湿,影响发苗;初花至结荚鼓粒期,若天气干旱要适当浇水,防止受旱影响产量[4]。

6 病虫害综合防控

小拱棚栽培的大豆生长期间气候温和,病虫害一般很少发生,如果栽培管理得当,基本不需要进行药剂防治。因此,在病虫害防治上,重点是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创造有利于大豆植株生长发育的外部环境条件进行综合防控。

7 适时采收,保证品质

一般2月下旬移栽的大豆,在正常气候条件下,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其鲜豆荚基本已达到商品成熟度,应及时采摘上市销售。采收过早影响产量,过迟则会影响口感与品质[5-6]。

8 水旱轮作,促进持续稳产高产

小拱棚栽培的鲜食大豆一般6月中旬前基本采收完毕,此时正是本地单季晚稻种植最适时期,茬口相当宽余,如果翻耕后种植一季单季晚稻实行豆―稻水旱轮作,由于茬口早、土壤肥力足,不仅有利于后作单季晚稻早播早栽促高产,而且可有效减轻大豆连年种植产生的连作障碍,实现持续稳产高产。

9 参考文献

[1] 杨新琴,赵建阳.蔬菜高效种植模式集萃[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谢甫绨.大豆栽培技术[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

[3] 许志富.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J].科研,2015(54):154.

[4] 刘忠堂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大豆科学,2002(2):116.

[5] 罗赓彤,刘胜利,孔新,等.实现大豆超高产的品种与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学,2003(1):28-30.

上一篇:智慧医疗项目建设解决方案范文 下一篇:校本课程的重要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