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业4.0趋势下东莞制造业的未来之路

时间:2022-08-15 05:32:21

浅谈工业4.0趋势下东莞制造业的未来之路

【摘要】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慧化时代。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到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的双重挤压。学习和借鉴工业4.0的理念,建设智慧工厂,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剂良方。

【关键词】工业4.0 东莞制造业 机器换人

所谓工业4.0,是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的划分。按照目前的共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慧化时代。它是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布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一是“智慧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慧生产”,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三是“智能物流”。实质是实现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的高度集成。

通俗地讲,这意味着未来工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智能通道。机器不再需要人工操作,各种智慧设备将被内置在从原材料到生产再到运输的各个环节当中,云技术将把所有的要素都连接起来,生成大数据,自动修正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这对传统的制造业将是巨大的冲击。在世人看来,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中国产品的风靡全球,本身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梦幻。然而,中国制造业辉煌的背后却是沉重的付出、畸形的结构和较低的回报。整体来看,制造业资源消耗大,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而近几年制造业长期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又在逐渐丧失。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到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的双重挤压。

东莞,一个倍受争议而制造业又空前发达的地方,常常是制造业大国的一个样本区域,但凡任何有关制造业的风吹草动,总能在东莞找到分析样本的一块区域。而一向被视为“中国制造”样板的“东莞制造”正在经历第N次“企业倒闭潮”传言。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东莞制造业集聚缩水。2014年又相继发生了为苹果代工的万士达倒闭,联胜等企业搬走、关停,微软关停原诺基亚东莞工厂等事件,从2009年到2015年,据某协会内部统计,东莞有超过4000家企业倒闭。这一轮倒闭潮和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倒闭潮有着本质的区别。2008年,三来一补的外贸型企业倒闭,更多是受到外需萎缩的影响,属于市场原因,这一轮的倒闭,更多的是产业因素,即传统代工类工厂依靠的产业基础不复存在。也就是说,低端制造和代工类企业正在丧失产业发展的土壤。这足以给东莞制造乃至中国制造一个警钟,他们面临的是产业的变迁,是人力资源、土地等要素完全改变环境下的一个挑战。那些自身运营水平没有得到改善,又没有品牌和技术的代工类企业,正在退出,属于他们的时代结束了。未来几年的东莞制造业将会发生如下几点变化:

(1)外资将持续看空中国制造,规模化制造业将持续缩减规模及数量。除了欧美资本的回流,台资及港资本就是低端制造的始作俑者,将会大批量倒闭。外资的撤离带来的是配套企业的大量倒闭,比如合俊玩具的倒闭或者金卧牛的倒闭,都连带拖累数百家供应企业或倒闭或缩减规模。

(2)企业的数量将大幅增长,但制造业的规模将大幅缩小。制造业的小微化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3)出口受阻。内需持续扩展,东莞获益不多。企业小微化将压低制造利润,国内工资将持续上涨,消费能力有所增加,因为产品价格的再次下探,将令消费能力提升,所以国内需求会有一定程度上涨,但东莞制造得益不多。

(4)企业转型难上加难,东莞的大多数公司都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大部分是低端制造,未来公司小微化会进一步阻止创新能力。

尽管制造业危机重重,但创新产品仍然面临着大的机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应用互联网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成为国家重中之重的战略部署。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东莞市政府2015年一号文《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提出了未来10年间提升制造业的“东莞制造2025”战略。东莞将以实施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制造、优质制造、集群制造、绿色制造等“六大工程”为抓手,到2025年,实现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的转变。制造业是东莞发展的根基、特色和优势所在。但与此同时,东莞制造业主要位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存在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薄弱、产品利润较低等问题。为此,东莞抢抓机遇,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率先探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整个东莞制造业受到了一定冲击。人民币升值压力、工人权利意识的提升和社会福利体制的渐趋完善等,都在重塑制造业的生态土壤。外部营商环境一直在急转直下。当年,他们赖以生存、藉以壮大的人力成本、特殊优惠政策等优势眼下却成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东莞制造2025”战略一个重要的创新性举措是加速开启“机器换人”时代。东莞的计划是,用机器替换成本日益高昂的人工,即“机器换人计划”。去年下半年,东莞正式提出“机器换人”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两会期间,广东唯美陶瓷高调携手小米,率先推动“机器换人”的大朗毛织产业也在向“淘工厂”发展。截至去年年底,东莞已投入38.65亿元帮助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直接减少用工约3.1万人,平均产品合格率从89.3%增加到96.6%。实际上,企业实力的限制也是能否进行“机器换人”改造的关键条件。东莞公布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越是实力雄厚的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的趋势越明显,调研抽样调查结果还显示,企业实施“机器换人”的最大障碍是资金问题,未开展“机器换人”的150多家抽样企业中,有近半数是因为所需资金多而暂缓。机器换人,并非适用于每个企业。一些曾经在鞋企工作的人士称,国外的一些订单看重的往往是中国人工背后的工艺,“有些制作工艺是没有办法用机器完成的。”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利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这段话的与工业4.0的内涵深度契合,预示工业4.0将是中国未来工业发展的模式。因此,学习和借鉴工业4.0的理念,建设智慧工厂,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剂良方。与以往东莞制造不同的是,“东莞制造2025”更强调“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和差异化竞争”。东莞推行定制化生产新模式,首次提出,支持制鞋、纺织、服装、家具、玩具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行业企业,引入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建立柔性快速、定制化生产模式,逐步打响“东莞定制”品牌。

相信“东莞制造2025”战略,一定将会改变目前的制造业产业格局,最终实现从“东莞制造”到“东莞智造”的转型。

上一篇:中国经济与“中等收入陷阱” 下一篇:我国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